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多久(儿童打手足口病疫苗真的能预防吗)
手足口病已经进入爆发高峰期。笔者从清远市疾控中心获悉,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只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降低手足口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对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达90%以上,可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在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其实,不唯独手足口病,日常中不少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而减少发病率。清远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疾病手段,平时锻炼身体,吃饱穿暖,室内通风透气等,都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但是这些措施远远不及疫苗有效和有针对性。从技术上看,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疾病,无论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建议最好都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方法
清远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清远每年都有局部地区发生小范围的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大部分病例均无水痘疫苗接种史。
据悉,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水痘病毒一般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从出疹到结痂大约经过1—2周的时间。水痘发病症状多数较为典型。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
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然也可以见到皮疹。皮疹常呈椭园形,3—5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出现疱疹时常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专家提醒,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者,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发热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勤换衣服,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患儿的用品要专用,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清新。另外,出水痘的时候,皮肤就会变得很痒,要避免患儿因瘙痒难忍而抓破水泡,防止感染其他正常皮肤部位。水痘为良性自限性疾病,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但必需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如发现患儿高热不退、呕吐、头疼、烦躁不安或者嗜睡,应及时到规范医院诊治。
专家表示,一定要主动给小孩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水痘最好的方法和措施就是免疫接种,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一般来说,建议无水痘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都应该接种水痘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属于自费自愿接种疫苗,接种程序为12月龄以上的健康水痘易感人群接种1针次,重点接种对象为1—12岁的儿童。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国内的免疫接种计划中,水痘疫苗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部分注射过疫苗的儿童在接触水痘病毒后也可能会发生水痘,但是通常症状会比较轻,没有发热症状,皮疹较少,恢复得也更快。
疫苗基本在7周岁内打完
清远儿童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实行免费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等10多种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除一类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实行最高零售价、进销价格备案和流通差价率管理,包括人用狂犬疫苗、水痘疫苗、儿童型流感疫苗等多种疫苗。
对于两类疫苗的区别,专家解释说,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是一种行政分类,不是医学分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不是绝对的,现在有些一类苗以前也曾经是二类苗,比如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和疾病对老百姓的危害程度,划分出一类疫苗。市民也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接种二类疫苗”。
专家表示,从技术上看,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疾病,无论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建议最好都接种的。“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疾病手段”。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新生儿在1岁前几乎每个月都有疫苗要接种。比如出生时要打一剂乙肝疫苗和一剂卡介苗,1月龄再打一剂乙肝疫苗,2月龄开始接种脊灰疫苗,3月龄、4月龄、5月龄分别要接种三剂百白破疫苗,8月龄则要开始接种麻风疫苗。
“1岁以内的疫苗是基础免疫,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本上在7周岁以内打完。”专家表示,平时锻炼身体,吃饱穿暖,室内通风透气等,都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但是这些措施远远不及疫苗有效和有针对性。“如果不打疫苗,就意味着把孩子的身体暴露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环境中,使其缺乏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抗体效果持续较高
有数据显示,中国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大于8%,属高流行地区,是个典型的乙肝大国。过去10多年,以针对适龄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对推动我国的乙肝防治起了巨大作用。据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24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达12%,2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均在8%以上。与之形成显明对比的是,15—59岁年龄组仅有47.38%的人群具有抗体,将近一半成人处于乙肝病毒无保护状态。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感染者一旦发展成为慢性病人,将可能继续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大多数成人社会活动多,感染机会大,接种疫苗可建立特异性保护力。
专家表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配偶,接种疫苗可获得保护能力。但同桌进餐或共用办公用品等接触,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另外,医务人员、血液透析者、器官移植前的患者、大量受血者、经常使用血液制品者、集体生活人员、免疫障碍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更应接种疫苗。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就餐机会增多,给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病毒可经口感染,传播途径较乙肝更易实现,虽然甲肝可治愈,但对身体的损害同样不容小觑。因此,接种疫苗获得有效保护,同样重要。
专家表示,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效果很不稳定;接种第二针后,有9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6%以上。而且抗体效果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