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特产菱角的做法,山东微山湖特产有哪些

微山湖里的野生植物犹如湖里成帮结队的连家船一样,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生长,一片水域适宜生长什么,它们便疯也似的生长扩散,夹杂其中的其它植物也很难能够在其中生存。在湖中你可看到成片的芦苇丛,成片的荷花地,成片的水草地,成片的菱角、鸡头(芡实)……正因为如此,这些植物在水下联成一片,物竞天择,才能在多年的进化中生存下来。

苦江草尤为典型。

俗话说,“微山湖上有三宝,芦苇、荷花、苦江草”。芦苇、荷花自不必说,这个苦江草,估计现在的朋友不一定能了解多少。

忆苦江草

苦江草,学名菰,也叫菰茳草,俗称神草、扁担草、鞭子草。微山湖特产。沉水无茎草本植物,有匍茎(俗称皮根)。叶片狭长呈带形,绿色。

忆苦江草

苦江草结出的果实,俗称“芒子米”,两头尖尖,细而长,一粒有两粒大米长,呈褐黑色。它的穗子犹如变种的稻子,但粒儿极稀。饥饿年代,人们撑船去捋“芒子”,一天下来,手勒得血红,也仅得二、三斤;去皮碾碎蒸窝头吃。小时候,我们在外面疯玩,饿的时候,就会直接撸两把芒子米来吃,赶上烤玉米,烤鸟蛋,就直接烤熟吃,那味道就会更好了。但是生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芒子是有倒刺的,一定要把芒子的皮儿搓掉,小心吃才可以的。

忆苦江草

忆苦江草

古代的芒子米曾是六谷之一。东汉郑玄注《周礼·天官·膳夫》说:“凡王之馈,食用六 ”。郑玄注:“六榖,稌、黍、稷、粱、麦、菰。菰,雕胡也。”在古代,菰米也叫雕胡,是重要的六谷之一;菰米是作为粮食来充饥的,并且属于细粮,多有王公贵族食用。用菰米煮饭,香气扑鼻,软糯可口。杜甫说:“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韦庄《赠渔翁》中云:“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描述了种植菰蒋的情景。《本草纲目·谷部·菰米》集解:引陈藏器曰:“雕胡是菰草米。古人所贵”。菰米只是作为药材使用了。菰米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保健价值也十分明显。本身含有的菰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对人体安全无害。到了宋代,菰米由于叶穗菌的侵蚀,茎畸形膨大,造成不能集中成熟,收割难以采集,逐步淡出六谷之外了,以至于后来,人们只记住了五谷。宋代以前习惯性称为六谷丰登,六畜兴旺。

忆苦江草

忆苦江草

苦江草虽然从庄稼粮食行列中退出来了,但作为牧草却是难得的饲料。苦江草喂牛,牛爱吃;喂羊,羊长膘;刚刚出来的嫩芽,鱼也爱吃。秋天来了,苦江草结的籽——“芒子米”陆续成熟,人们撸下“芒子米”,晒干去皮,做饭时掺上一些,既省粮还好吃。渔家船头炖鱼时,“芒籽米”面的锅饼三分之一没入在锅的四周,浸入鱼汤的锅饼更加清香可口诱人。后来经过文人的渲染加工,就有了微山湖“老鳖靠河崖”的美味了。

忆苦江草

苦江草生命力极强,无论水旱灾害,都会旺盛生长,所以在大灾之年,苦江草成为了老百姓的救命之草。如果风调雨顺,苦江草更是疯长。苦江草过度生长,对芦苇和荷花有很大影响,况且,苦江草本身有很大的价值,所以就要不断割它。可是在水里怎么割啊!总不能拿着镰刀下水吧!湖里人有办法。人们发明了一种叫做钐的工具,站在船头贴着水面挥舞,犹如耍枪弄棒一般。因此,湖里人把它叫做“打草”。

忆苦江草

忆苦江草

钐,一根5~6尺长茶缸粗细的木棍或竹篙上,平装着一把二尺多长顶端带钩的大刀,刀片锋利,用手一弹铮铮作响;为不让刀片弯曲,在刀口后衬上一块竹片,湖里人叫它是钐的舌头;一把弯弓安装在刀钩和刀把上。打草的全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他们把船停在一片草盛处,站在船头,光着铜色的脊梁,两手平端刀把,刀片贴着水面,似沾水似不沾水,飞快地舞起来;被割倒的草顺势向后倒去,被耸立在刀片上的弯弓托住,钐至船边,打草的人就势一端,便将苦茳草倒入船舱。钐动船移,一会儿便打一个圆圈,汉子们便将船又移动一处,直到打满船为止。

忆苦江草

湖里的苦茳草生命力极强,即使用钐这种效率比镰刀要高出好多倍的工具,也是打不败的。被钐打过的湖面上,过不了几天,苦江草又长出水面。因此,苦江草被湖里人称为神草。只要根还在,阳光还在,湖水还在,它就能生长。

忆苦江草

打来的苦江草直接被晾晒在湖边或者渔村的空地,翠绿瞬间就铺满了地面,一股清香散漫在空气里。这被苦江草铺的地面又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厚厚的草地上跑跳,打滚耍赖,把头埋在草里,贪婪地呼吸着草的清香。小伙伴们还调皮地钻入堆好的干草垛里捉迷藏,用苦江草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或者做成机枪玩打仗的游戏,没有枪的小伙伴,哪怕是直接拿起一根刚打下来的粗壮的苦江草,也可以当做箭射向对方。

苦江草春天复苏发芽,从根部生长出片片叶子,扩杈生长。叶子在水里是卷住的,离开水面才散开,中间有条筋;根成黄褐色,拽出水面经太阳一晒,软且有韧性,湖里人叫它皮根(这个皮根应该是苦江草的茎)。它一节一节的,像芦苇,中间空,外表黑乎乎的。拔出水面,不大一会就软塌塌的了;像一根皮条,揉不烂,拽不断;在太阳下晒上多日也不见干。即使晒干,用它当柴火烧锅做饭,都很难能充分燃烧,最终呛得也是满屋都是浓烟。

忆苦江草

过去老家的人们,在冬天里只穿一件棉袄,湖里的风没有遮挡,风从棉袄里钻入,冷嗖嗖的。为了防风,在腰间系一根皮根子成了湖里人的标配。有时候,摊的煎饼多了,捂在了一起,没有及时揭开来凉一凉,放到嘴里就有些难咬。人们常说:这煎饼怎么“皮根”了呢!这里的皮根就是咬不动的意思,就源于苦江草柔软有韧性的根茎。

忆苦江草

苦江草的块状根就是我们常说的茭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热量与脂肪很低,是一款健康的蔬菜。

忆苦江草

小时候我们经常见到带许多黑点的“茭白”,我们这里叫做“乌霉”,掰开后里面尽是黑点,但是吃起来却有一种清香的味道。现在看来,应该是发生霉变的茭白。这种黑色的东西是一种菌,叫菰黑穗菌。茭白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孤黑穗菌,茭白的茎才会不断生长膨大。而当茭白变得老硬时,孤黑穗菌也开始形成黑色的孢子了,这些孢子一部分会落到土壤,一部分会留到茭白的体内。而留在茭白体内的这些孢子,就是我们看到切开后的黑点了。茭白里面长黑点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大部分这样的茭白已经比较老了。

忆苦江草

苦江草一身都是宝。无论“芒籽米”、“茭白”,还是“皮根”、“乌霉”,在忍饥挨饿的年代,那可是湖里人救命的食粮啊!现在的苦江草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即使偶尔从湖里看到成片的苦江草,也成为了人工种植、供人观赏的“圈养”植物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