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大书院在哪里,宋代四大书院是什么
九月
降温开始,秋意袭来
我们迎来开学季
……
假若时间倒退回
七百多年前的宋朝
你是否好奇
如果在“读书人的天堂”宋朝学习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宋代文化事业异常繁荣,以至于“唐宋八大家”中,就有6人是宋代人。
宋代文化之繁盛源自“文治”,“文治”局面之形成依托科举。我们眼中的宋代是读书入仕蔚然成风的时代。
宋代学者赵季仁就曾期待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因此宋代被称为“读书人的天堂”。
古人的“碎片化”与“沉浸式”阅读
如今,我们被各种电子产品所绑架,仅有的读书时间也许是通勤或如厕时点开一两篇推送…
在古代,碎片化的读书,欧阳修老先生将其命名为“三上读书法”;而需要静下心来的“沉浸式读书”,则被苏轼大学士命名为“八面受敌法”。
“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
“三上读书法”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他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 枕上、 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有没有发现,“三上读书法”仍然适用于现代?
八面受敌法就是只专注于一个方面,集中深入,彻底消化。
而“八面受敌法”是苏轼在《又答王痒书》中系统介绍的他自己的读书方法。
他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八面受敌”,因为到处都是有用的知识。
这就好比打仗时候,把敌人化整为零,一次破一敌,各个击破。
怎么样,是不是确实够沉浸?
在那时,特别对于那些没有什么背景的书生来说,如果书读得好,便能进入高级书院,就与现在考上清华北大一样让人艳羡。
历史上的浙江,也曾是书院大省
那么,古代书院是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大学。
书院是一种萌芽于唐代末年的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明代一度复兴,清末走向没落。它的学科体系比较单一,它只是收徒讲学、研究学问之所。
图源 历史大学堂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共有书院203座,其中北宋占24%强,南宋占75%强。
浙江自古书院众多,书香飘逸。千百年前,它们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精神引领之地。浙江古代书院,在数量上仅次于江西,名列全国第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此同窗三年?
在浙江杭州,就有一所赫赫有名的书院——万松书院。
图源 名城杭州
对,就是那个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曾一起同窗共读三年的地方。
(新妹:想当年,"梁祝"是不是也是九月份去报道的?)
万松书院位于风凰山北万松岭上,明弘治十一年 (1498) 浙江右参政周木就宋代报恩寺遗址创建 ,取白居易《夜归》诗中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句意,名之为万松书院 。
它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造就了《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等莘莘学子。
图源 名城杭州
万松书院因"梁祝"爱情传说而被喻为杭州爱情圣地,而最早将“梁祝”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同窗记》,为寓居杭州的著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
图源 名城杭州
而如今,万松书院也成为了杭州活跃的相亲角。人们都愿意相信,在这里可以遇见美好的爱情。(新妹:如果能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逛书院应该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吧~)
“江南第一书院”
朱熹曾将儿子送此就读
随着朝代更迭,浙江的书院多毁于战火或天灾,另有一部分在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后改为学堂,后来又变成学校,已经没有旧时的模样。而这所台州仙居的桐江书院是仅存的硕果之一。
桐江书院,号称“江南第一书院”,它是仙居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人称“永安溪流域的文化摇篮”,在浙东南的文化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朱熹曾经亲自将儿子送到此地就读。
图源 台州文旅
这座书院与宋代两位文化名人朱熹和王十朋,有着很深的渊源。
绍兴二十六年(1156)朱熹和王十朋相聚仙居皤滩,在方氏义塾探讨诗文,在简陋的义塾讲学,翌年,王十朋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
朱熹与王十朋在简陋的义塾讲学,激发了仙居当地贤士扩大教育规模、创办书院教化一方的决心。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方斫在方氏义塾的基础上,兴建了气势恢宏、布局精巧的桐江书院。
左朱熹 右王十朋 图源百度百科
朱熹对方斫办学十分赞赏,应邀到书院讲学,并手书了“桐江书院”“鼎山堂”两匾相赠。
相传,朱熹还亲手在书院前栽下五株苦槠树,鞭策学子们甘于寂寞、奋发向上,对书院寄予了厚望。随后,朱熹还送儿子来桐江书院就学。
图源 魅力台州
“名人效应”让桐江书院声名鹊起,书院也不负众望,人才辈出。
桐江书院还分担了当时朝廷培养科举人才的责任,促进仙居当地科举取得突出成就。历代从桐江书院走出去的进士有10多人,举人、贡生、秀才不胜枚举。
图源 魅力台州
各地书院众多
新妹不能一一例举
那么,在古代上学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南宋书院兴盛,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以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书院为例——那时候若能在岳麓书院读书可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
图源 红网
古代的学生
待遇之高堪比现代“白领”
清代,岳麓书院的学生在院学习时,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正课生每月至少有膏火银一两、食米三斗。待遇之高堪比现代“白领”。
要知道,在当时,岳麓书院的门夫、堂夫、斋夫等员工,每人每月的工资也不过食银六钱、食米二斗。
只有过年放假和每月两天月假
别看虽然读书待遇不错,但是课程、考试的安排也和今天的学生一样,令人头疼。
岳麓书院的教学安排,一般是正月开馆,二月开课,十二月散馆,上学时间从年头到年尾,只有一个月时间放假过年和每月两天月假,其余时间都要在书院学习,不得出院,而且旷课三天就不给发助学金了。
不得不说,这古代读书的假期,也太少了!
《岳麓书院学规》碑。图源红网
此外,每月还要集中上课两次、考试两次,考试内容从“四书五经”到程朱之学到贾、韩、欧、曾数家文字等。
相比之下,新妹觉得,还是现在上学好啊!
宋朝课堂学点啥?
其实……
比你想得更自由!
图源 现代教育报
学术自由内容多
重视科技“分斋”教
书院在创办过程中,虽然有官办的,民办的,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却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限制。书院不仅可以自由讲学,并且授课的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主讲教师决定。
尽管如此,很多学院、学堂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会突出“四书五经”的地位。
同时,历史课也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参考的就是《左传》《史记》《汉书》《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朝代,宋朝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视。
据史料研究记载,宋朝曾有人提出了“分斋”教学模式,即在书院里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
图源 现代教育报
“经义斋”是教授弟子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而“治事斋”则是分科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所以宋朝师生的学习课程是既把传播研究儒家学术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又兼以文学历史基础知识,同时辅以实用技术知识,在当时可谓广受欢迎。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
古代学子的学习生活
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重量级的教师资源
文化思想的发展壮大
……
都为古代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也为学术繁荣、文化普及
做出重要贡献!
看什么呢?
还不快去学习!
来源:中新网浙江分网(筹)综合中国新闻网、红网、上城发布、现代教育报、台州文旅、浙江社科、名城杭州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张丹 赵钰琪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