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剧(欧洲历史剧本)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欧洲历史剧(欧洲历史剧本),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文/马家骏
1861年2月,沙皇政府宣布了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的法令。这是一个政治阴谋。一方面,沙皇政府以此缓冲了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分化了先进阵营;另一方面,使地主夺回了份地,在自由赎金和土地租金的重压之下,让农民成为新式奴隶,受到更沉重剥削。六七十年代,劳动者头上除了贵族、官僚、教会的几重压迫,又受到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剥削。俄国进入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因素象霉菌一样在滋长。
面对俄国如此复杂和日益变化的现实,一切诚实的、爱国忧民的先进文化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著作,在进行紧张的探索。赫尔岑和屠格涅夫如此,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这样。奥斯特罗夫斯基自然也不例外。
在紧张的思想探索中,奥斯特罗夫斯基没有割断同先进思想界的联系。早在1860年,《现代人》杂志因为发表杜勃罗留波夫评论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的文章《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而发生了大分裂,屠格涅夫离开了《现代人》,随后冈察洛夫、格里高罗维奇也中断了同《现代人》杂志的关系,托尔斯泰回乡经营庄园同《现代人》自然没有了来往,而奥斯特罗夫所基同《现代人》的主要人员还保持着良好关系。1862年3月,他去彼得堡会见了车尔尼雪夫斯基、4月至5月,他同演员戈尔布诺夫和彼得堡剧场烟火师西希科去德国、奥地利、捷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旅行。在巴黎他会见了屠格涅夫,在英国他拜会了革命作家赫尔岑。至于同涅克拉索夫,友情一直不断。直到1866年《现代人》杂志被停刊,他一直在涅克拉索夫这个杂志上发表剧本。1868年初,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接办《祖国纪事》之初,就约奥斯特罗夫斯基合作,他给俄国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先进论坛与民主喉舌《祖国纪事》提供了他后期创作的大多数剧本。这种亲密的合作,一直到1884年《祖国纪事》被查封。同先进文化界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奥斯特罗夫斯基剧作的思想性与人民性。
奥斯特罗夫斯基在六七十年代的艺术探索之一,是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名剧,如英国莎士比亚的《驯悍记》(1864)、意大利哥尔多尼的《小骗子》(1867)、《女店主》(1871)、印度泰米尔剧作家帕里舒拉姆的《代瓦达西》(《舞女》,1874)等等。奥斯特罗夫斯基翻译的剧本,不仅丰富了俄国戏剧演出的剧目,而且对于他自己在创作借鉴外国剧本的写作技巧方面,也有不小作用,这使他后期剧本,写得更老练、稳重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奥斯特罗夫斯基六七十年代的艺术探索再一个表现,是写了大量的历史剧。在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不少作家从历史的深处去探索现实社会问题的答案托尔斯泰写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6),他还计划写长篇小说《十二月党人》,用上一代先进贵族的爱国热情来激励他当时代的人们。向历史的深处进军,发掘历史题材的含蕴,也是一些剧作家创作的倾向。如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阿·康·托尔斯泰(1817-18 75),他写了著名的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1866)、《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868)、《沙皇鲍里斯》(1870)。其他还有恰耶夫(1824-?)写的《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等等。这些剧本都写了俄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把十六至十七世纪俄国从留里克王朝转到罗曼诺夫王朝的混乱时代的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件,艺术地展现在舞台上。
对于十六至十七世纪的动荡时代的历史,早在十八世纪就有古典主义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写的《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1771)。十九世纪,普希金在《鲍里斯·戈都诺夫》中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原则。其后,传奇剧作家库科尔尼克(1809-1868)的《神手拯救了祖国》以其贵族爱国主义受到宫廷赞扬而红极一时。恰耶夫与阿威其耶夫以历史考据的精确细节与文诌诌的古代语言去写这段历史,但只再现了事件,而缺乏时代精神。而奥斯特罗夫斯基则奉普希金的历史剧为圭臬,他写信给好友、演员兼导演布尔金说“我采取了《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形式”,即一种深刻把握历史精神,用宏大的气魄展示历史动向与斗争局面,同时又刻划出生动典型的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格来。当然,在强调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方面,奥斯特罗夫斯基是赶不上普希金的,但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动荡时期的历史面貌上,已是超过了普希金的。
奥斯特罗夫斯基在深刻研究俄国历史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系列历史剧: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第一部历史剧是《柯兹玛·查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这个剧本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862年第一期上,演出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还曾去看过。《米宁》的第二稿,完成于1866年。在1865年《现代人》第一期上,发表了也写十七世纪历史题材的剧本《省长》。这个剧本又名叫《伏尔加河之梦》。屠格涅夫看了这个剧本,在3月16日(俄历)给鲍里索夫的信中说,《省长》用了“光荣的、有味道的、纯洁的俄罗斯语言”。1866年,奥斯特罗夫斯基连着完成了两部历史剧,在向艺术家们朗诵过之后,第二年初发表了出来。1867年第一期《全世界劳动》杂志发表了《土欣诺》,《欧罗巴公报》发表了《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与华西里·隋斯基》。1868年第二期《欧罗巴公报》又发表了历史剧《华西丽莎·梅莲季耶娃》。1872年,是奥斯特罗夫斯基创作25周年纪念,艺术家们在莫斯科开庆祝会;这一年又是俄罗斯演剧200周年纪念。原来,俄国没有世俗剧院,最早是十七世纪初在修道院里,神父和修士们演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之类。1660年,沙皇阿列克赛·米海洛维奇想把外国演员引进皇宫内演出,未得成功。1672年,经大贵族阿尔塔蒙·马特威耶夫建议,在莫斯科郊区沙皇离宫附近的基督变容村修建了一座宫廷剧院“喜剧之家”,由日耳曼牧师格里戈利演出取材《圣经·旧约·以斯帖记》的戏剧。此剧首演于1672年10月17日(俄历),演了十个小时,沙皇一直看到落幕。于是,到1872年,全俄来纪念这个戏剧节。为此,奥斯特罗夫斯基写了历史剧《十七世纪喜剧演员》,这个戏,既是纪念俄国演剧2OO年,也是对庆祝自己创作25年的回答。这个剧本发表在1873年第二期《祖国纪事》上,在这一年,他又写了童话剧《白雪公主》。
奥斯特罗夫斯基所写的几部历史剧在内容上相互之间是有连续性的,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俄国历史,就是丰富的连本戏剧。这一段历史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莫斯科公国的大公爵伊万四世于1533年三岁时登基。八岁,代他摄政的母亲去世,于是诸侯争权内江。十三岁,他下令杀死安德列·隋斯基公爵,平息内讧。十七岁,即1547年自称沙皇。“沙”是古罗马国家元首(音译为“凯撒”,相当“皇帝”)的俄文译音,汉文翻译时在沙后加一个意译字“皇”字。原来,古罗斯公国臣服于东罗马帝国,十三到十六世纪又臣服于蒙古人。伊万四世打败了蒙古人的统治,但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灭亡了,于是,俄罗斯大公国便升格为俄罗斯帝国。伊万大公,也自称凯撒。伊万四世东征西讨,扩张版图,用恐怖手段粉碎贵族叛乱,他加强农奴制度,镇压人民起义,故称“可怕的伊万”或译为“伊万雷帝”。伊万雷帝的妻子华西丽莎·梅兰杰耶娃也同样的坚强而专横。伊万雷帝为制服贵族们,不惜亲手打死自己的儿子阿历克塞。阿·康·托尔斯泰的剧本《伊万雷帝》、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剧本《华西丽莎·梅兰杰耶娃》、列宾的名画,就取材这阶段的历史。
伊万雷帝死后,留下两个儿子:一个是皇后阿娜斯达霞·罗曼诺娃所生的费多尔,这是一个白痴,继承了皇位,娶了贵族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妹妹。另一个是最后一位皇后马丽亚·那加娅所生,叫德米特里,八岁上跌在利刀上死了。据安德列·隋斯基的孙子华西里·隋斯基说他确实是已早丧。但传说是鲍里斯·戈都诺夫派人杀了小王子,以免同白痴争王位。白痴沙皇费多尔死了,没有后代,于是俄罗斯开国的留里克王朝就断了皇统。鲍里斯·戈都诺夫被拥为沙皇。这时,传说德米特里并没有死,而且已长大成人,现在波兰,是波兰大将军的女婿,率领波兰大军,打回俄国来要夺回留里克家的皇位。其实,这是一位叫格里戈利·奥特列比耶夫的小修士冒名为皇的。伪德米特里打来之际,戈都诺夫突然逝世,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没有几天,华西里·隋斯基推翻过去自己的证词,说德米特里小王子没有死,于是伪德米特里在波兰兵的簇拥下,打进莫斯科,贵族们倒向波兰人,伪德米特里杀了戈都诺夫的妻子与儿子,登上了沙皇宝座。但波兰人为非作歹,引起人民起义,贵族们以华西里·隋斯基为首又倒戈,伪德米特里孤立,逃跑中被群众打死。于是华西里·隋斯基当了沙皇。苏马罗科夫的《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与戈都诺夫》、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与毕西里·隋斯基》就写这一段的故事
隋斯基当了沙皇,各地农民起义。在哥萨克起义军中,还有人冒称说自己是白痴沙皇费多尔的儿子彼得。但一切起义受到镇压。这时,波兰侵略军又在活动,他们说,被打死的是另一个相象的人,于是在国境线上又出现了一个冒名为皇的德米特里,史称伪德米特里二世(即第二个德米特里)。伪德米特里二世,带波兰兵打到莫斯科附近,在土欣诺这个地方开始称沙皇,故叫“土欣诺沙皇”或如俄国人叫的“土欣诺贼”。贵族们看到隋斯基要垮台,于是又倒向“土欣诺沙皇”一边。这些贵族,被称为“候鸟”。波兰国王西吉兹蒙三世自己打进俄国来,也就抛弃了伪德米特里二世这个傀儡,俄国贵族又倒向波兰,让波兰王子弗拉斯基拉夫兼俄国沙皇。在首都,推翻了隋斯基,建立“七领主政府”,请波兰军开进莫斯科抢掠。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剧本《土欣诺》就取材于这段历史。
波兰国王统治俄国后,各地爱国起义军此伏彼起。1611年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意译“下新城”,即高尔基市)一个商人出身的骑士柯兹玛·查哈里依奇·米宁-苏霍鲁克,被市民选为地方官,他组织起义军,并请帕沙尔斯基伯爵指挥队伍。1612年起义军解放了莫斯科。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米宁》一剧即写这段历史。《米宁》塑造英雄形象时,利用冲突表现人物,而更多是剖析他的内心。米宁的悲壮独白,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神:
我唯一的东西就是对祖国的神圣的爱,
我是祖国的儿子,
我的心燃烧着儿子的爱!
他看到大地和村庄在燃烧,人民被奴役,他决心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和米宁同样可贵的。还有科斯特罗马的农民伊万·苏萨宁。波兰兵强迫他带路,他把敌人领进密林,等大风暴来临,与敌人同归于尽。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雷列耶夫的《沉思》、库科尔尼克的剧本《神手拯救了祖国》都取材于此。前两种表现人民的爱国主义,后面一个剧本却歌颂俄国在赶走弗拉斯基拉夫王子后贵族们选出的新沙皇米海依尔(他是白痴沙皇费多尔的表侄,罗曼诺夫王朝开国第一位皇帝)。和起义军还有联系的是逃亡农牧首领罗曼·杜勃洛文,他奋力同镇压百姓的省长作殊死斗争。奥斯特罗夫斯基在《省长(伏尔加河之梦)》中描写了这场斗争。最后这个剧本还被改编成了歌剧上演。
提起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历史剧和歌剧的关系来,不能不说到,他与艺术家们的关系。奥斯特罗夫斯基不仅同许多文学家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许多演员和音乐家交往甚密。普罗夫·萨多夫斯基及其儿子米哈依尔、儿媳奥尔加、孙子彼得是俄国舞台上的几代著名演员,与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演出,密不可分。奥斯特罗夫斯基于1869年同莫斯科小剧院的女演员玛丽亚·华西里耶夫娜结婚,也表明了与艺术家们的关系。原来,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原配夫人阿加费雅·伊万诺芙娜,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她懂语文、民歌,熟悉商人生活,她像一部活辞典,是奥斯特罗夫斯基写作中的顾问。可惜,1867年死于肺病。两年之后,在奥斯特罗夫斯基历史剧《省长》为基础的歌剧演出成功之际,作家同玛丽亚结了婚。
奥斯特罗夫斯基与音乐关系密切。1865年,他与大音乐家(作曲、指挥、钢琴家)尼古拉·格里戈利耶维奇·鲁宾斯坦(1835-1881)等组织莫斯科艺术家小组,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与艺术而斗争。还在这—年,曾改编普希金《鲍里斯·戈都诺夫》为歌剧的、“强力音乐集团”的中坚穆索尔斯基(1839-1881)为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省长》一剧写了《摇篮曲》。1867年4月,作曲家谢洛夫(1820-1871)来信说愿将《切勿随心所欲》写成歌剧。1869年,柴可夫斯基(1840-1893)把《省长》改编成歌剧,上演十分成功。1870年11月29日(俄历),在奥斯特罗夫斯基倡导下,成立了俄罗斯剧作家与作曲家协会,这对俄罗斯的舞台剧的繁荣和艺术家力量的聚集,提出了最好的组织形式。这也为奥斯特罗夫斯基同音乐家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873年,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童话剧《白雪公主》,由柴可夫斯基配上音乐。
1880年里姆斯基-科萨柯夫(1844-1904)把《白雪公主》改编成歌剧,1882年上演获得极大成功。在这一年俄罗斯剧作家与作曲家协会庆祝了奥斯特罗夫斯基创作35周年纪念,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两地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同时开了庆祝会。
在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历史剧和改编为歌剧的作品中,以《省长》和《白雪公主》的艺术特色最具有创造性。
《省 长》
奥斯特罗夫斯基1865年写的《省长》,中文又译为《市长》、《将军》、《统领》、《巡抚》、《司令官》等等,这是地方上军政总管的督军。从1859年奥斯特罗夫斯基作伏尔加河之游,到写出这部又叫《伏尔加河之梦》的剧本,其间,作者对伏尔加河岸边从现实到历史所发生的故事,熔铸了许多艺术心血。继1869年柴可夫斯基改编《省长》为歌剧之后,1890年,阿伦斯基(1861-1906)又写了四幕歌剧《伏尔加河之梦》在莫斯科大剧院成功的演出。前一部歌剧的文学脚本,是柴可夫斯基与奥斯特罗夫斯基合作根据原《省长(伏尔加河之梦)》改编的,后者是阿伦斯基独自改编的文学本,而上演后受到柴可夫斯基的称赞。三个剧本的故事大同小异。总体情节如下:
十七世纪下半期,在伏尔加河沿岸一座商业城市中,有位富商叫符拉斯·裘卓伊,他的妻子纳斯塔西娅是位贤惠的主妇。裘卓伊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勃拉斯科维雅,小女儿叫玛丽亚。她们有一位慈祥的奶娘尼德维加。大女儿已订了婚,未婚夫是声势显赫、凶恶残暴的省长聂恰依·夏雷金。小女儿正在恋爱,对方是刚强英俊的贵族青年司捷班·巴斯特留科夫。然而,夏留金是司捷班的政敌,省长特别反感巴斯特留科夫家族。在玛丽亚和司捷班的爱情将会受阻之际,夏雷金看中了小姨玛丽亚,不愿再同勃拉斯科维雅结婚。玛丽亚宁死也不嫁粗暴的夏留金,于是省长用强力劫夺了玛丽亚,并把她关在自己家里,要强迫成婚。司捷班决意要夺回恋人,向鱼肉乡里的省长报仇。他结识了一位曾是伏尔加河流域农民起义首领的逃亡商人罗曼·杜勃洛文。杜勃洛文是个反暴政的英雄,他的妻子奥列娜,也是被省长抢掠了去的。为了复仇,杜勃洛文协助司捷班,先设计收买巫师米兹基尔去劝省长到森林打猎,以获美人欢心;另一面司捷班托奥列娜约玛丽亚在花园相会。省长在伏尔加河旁林中木屋做了一梦,梦见自己垮台。他又梦见玛丽亚与司捷班逃走,于是醒来立即返回衙门,果然,他不但命手下捉住了玛丽亚与司捷班,而且捉住了用匕首刺他的杜勃洛文。正在危急关头,新任省长到来,暴虐成性的夏雷金被撤职,玛丽亚与司捷班、奥列娜与杜勃洛文得到团圆。
这个剧本借古喻今,批判了十七世纪的暴虐的地方反动势力,也就是批判二百年后奥斯特罗夫斯基时代的沙皇暴政。省长夏雷金横霸一方,为所欲为。当他最后逮住司捷班和玛丽亚之时,把二人绑起来,他残忍地搔玛丽亚的脚心打算让她笑死,只此一例,即可见封建恶魔的惨无人性。
剧本歌颂了为除暴安良,不惜为朋友牺牲的起义领袖罗曼·杜勃洛文。尽管义军失败、他处于逃亡中,但也奋起斗争。他反省长,不只是为报夺妻之仇,而是从思想深处同反动势力不共戴天,杜勃洛文说:
我拗脾气严峻,我的心灵不能忍耐,
当着大人物欺负青年一代,
被统治的人受压迫而且被权势割宰。
…………
世界上满是不公平的裁判,
半装成牧人混进羊群;
有谁能守护穷人和无防卫的人?
剧本中的老奶妈尼德维加,是可亲可敬的人民的化身。她一口生动的人民语言,显示了作者对民贞语言的熟悉:
……小鸟儿不大,
可小脚儿抬得高①。狼放出来
遇见羊,大概不会拒绝,
于是说:“干什么!好吧,
不管怎么样,你们必须服务“。
奶妈对敌人的揭露是深刻的,显示了奥斯特罗夫斯基历史剧的高度人民性。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又译《雪女》或《雪娘》,发表在 1873年第九期《欧罗巴信使》上。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白雪公主》又名《春天的童话》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童话。民间文学研究家阿法纳西耶夫(1826-1871)编写的《俄罗斯民间童话》收集了这个故事。奥斯特罗夫斯基与他是同代人,就用其中的《白雪公主》编成了话剧。俄罗斯民间童话《白雪公主》和收集在《格林童活》中的日耳曼民间童话《白雪公主》不同。格林写的《白雪公主》,故事广为人知:它写受继母王后忌妒的美丽公主(其白如雪),逃往森林,遇见七个小矮人,而继母三次化妆加害公主。公主被毒苹果毒死,一位王于从小矮人那里要来棺材,半路公主复活,后与王子结婚。这个故事在欧洲被多次改编为话剧、歌剧、芭蕾舞剧、电影等等。
而奥斯特罗夫斯基根据俄罗斯民间童话改编的剧本,其情节是有其独特性的,故事说:神话国家贝伦杰耶夫国里,有一位严寒大王,他和美女神有一个女儿叫雪女。严寒大王听说仇视贝伦杰耶夫国的太阳神要毁灭雪女,于是夫妻二人决定把雪女留在贝伦杰耶夫人民中间,之后,他们离去了。贝伦杰耶夫的贫农巴库拉把雪女视为养女。雪女在姑娘们中间,生活得很快乐。她的女友库巴瓦十分美丽,有一位漂亮的商人作未婚夫。商人米兹达尔来向新娘库巴瓦行聘礼时,看到雪女,就爱上了她。库巴瓦进宫向国王控告米兹达尔的欺骗,贵族也启奏国王说雪女使所有未婚夫们都着了迷。老国王召来雪女,一见十分惊讶,宣布谁能获得雪女的爱情,就可作她的丈夫。米兹达尔向雪女求爱,但严寒大王的女儿冷如冰霜,她逃进森林。雪女在林中看见库巴瓦和牧童列尔谈爱情,于是动了心,呼吁母亲给她爱的本能。春女神送给女儿一顶能生爱的花冠,并要她躲过太阳神的眼睛。她遇到米兹达尔,产生了爱,国王为首的贝伦杰耶夫人都来了,祝福这对恋人结婚,但太阳出来了,白雪公主融化了,米兹达尔悲哀地跳进了湖水之中。
这部童话剧,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冬去春来的情景,而其中含蕴了爱的伟大力量。原来的民间童话只側重在自然的变化,而舞台上的白雪公主为爱情而不惜牺牲,这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独创的。剧本还超过了爱的伟大的主题,描写了大阳神的形象。太阳神仇视贝伦杰耶夫国已十五年,他要用复仇的火焰焚毁它,但见到雪女融化,顿时愤怒减消。他知道严寒大王不再用冰雪威胁人民,就仁慈地给大地以光明和温暖。而人民也愉快歌颂:
光明和力量,繁殖女神,
我们的红太阳,
世界上唯有你最美丽!
剧本充满了人民的欢乐,也充满了民间文学中的歌摇、人民仪式、符咒等等材料,使它成为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作曲家里姆斯基-科尔萨柯夫 1881年改编《白雪公主》为歌剧,用民歌曲调和人民音乐,更丰富了作品的人民性。他在《我的音乐生活编年》中说“1879年冬到1880年,我又研读了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白雪公主》,精确地体察到了它的令人惊异的、诗意的美”。这就是他改编的动机,也是对《白雪公主》的评价。高尔基在1900年写给契诃夫的信中说:“《白雪公主》——这是一件大事,是极大极大的大事!”也是一种评价。
①意谓“自不量力”或“癩蛤蟆想吃天鹅肉”。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