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法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法讯),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的由来
根据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有几个化身,其一便是妙善公主。
很早以前,西峪国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因、次女妙缘、三女妙善。据说妙善公主农历二月十九出生,出生时室内异香天华,空中祥云环绕。其自幼聪慧,喜爱佛法,不慕荣华,年少时便博览群经,世人尊称为“三皇姑”。
待妙因、妙缘长大成人相继出阁后,唯妙善公主不听父命,决心出家修行。妙庄王大发雷霆,就将妙善公主贬为庶民,赶出皇宫。于是,妙善公主就在九月十九这一天,到香山白雀寺出家。
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才能痊愈,妙庄王认为妙因、妙缘最孝顺,就传旨让她们献出手眼,可谁知两人都不愿意。后来,妙善公主将自己的手眼剜割下来,给妙庄王服用。
妙庄王病愈后,才发现救他的竟是早已出走的女儿妙善,此时见到自己女儿已无手眼,悲痛万分,他向佛陀礼拜忏悔,希望女儿恢复手眼。佛陀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感动,就赐她千手千眼。
后妙善公主修行九载于六月十九方成正果。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之一 宝藏如来授记
《悲华经》述说,往古南赡部州曾有无诤念王,尽心供养宝藏如来,宝藏佛为其授记,将来成佛号“无量寿佛”。此无诤念王育有千子,亦信佛道。其长子名不朐,次子名尼摩。太子不朐发愿说倘若众生遭受悲苦恼恨,若能念诵其名,为天耳所听,天眼所见,必来救济,使众生脱离苦海,若此愿不达,则终不成佛。宝藏佛为不朐授记:“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诤念次子尼摩即为大势至菩萨。
之二 《吠陀》中的双马童神
印度上古《吠陀》经典中,有一对孪生的双马童神,是神通广大、救苦难、重慈悲的善神。双马童神象征慈悲与善良的精神,听名救助的性质也与观世音相同,因而,双马童神被视为观音菩萨在古代印度的化现。密宗明王像中的马头明王,就是马头观音,为慈悲观音的化现。
之三 古佛 “正法明如来”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实乃过去古佛,早在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号为“正法明如来”。这些佛典认为,观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许多佛所望尘莫及的。
观音菩萨形象的历史演变
宋代的观音菩萨逐渐呈现民间世俗化的特点,其鲜明的标志就是作为观音传记的妙善公主传说的产生。河南汝州香山寺,是妙善公主显化大悲成道事迹的地方。
西夏时期佛教异军突起,党项人从汉、藏两地学习接纳了大藏经与佛教艺术元素,形成独具风格的西夏佛教艺术。西夏观音典籍丰富,观音画精致绝美。
辽代时期,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
到了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
近现代寺庙殿堂中的观音像仍接续明清传统,但出现多种小型玩赏性雕塑,包括如黄杨木雕、金漆木雕、象牙、玉石、寿山石、陶瓷等各种材质,塑造的白衣观音、慈航观音、水月观音、送子观音也是多姿多彩。
可化身千百亿的观世音菩萨,他的形象当然是数说不尽千变万化的,佛教早期观音菩萨造像带有明显的犍陀罗风格,随着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观音形象逐渐中国化,女性观音形象的出现是中国化观音的特征。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慧海、上海萧泾古寺、李国坚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