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衔(中国官衔制度)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官衔(中国官衔制度),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位是负责皇帝和太子教学的,正一品官职,比二品的宰相都大,但是没有实权。为什么会比有实权的宰相品级还大了?那是为了给宰相们的明升暗降做铺垫。还有少师、少傅、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中国官衔(中国官衔制度)

东宫如同一个小朝廷机构,除了太子太师、太子太傅这些,还有:

太子詹事,东宫的大管家,模拟朝廷的“尚书省”;

太子左庶子,也叫太子左春坊,模拟朝廷的“门下省”;

太子右庶子,也叫太子右春坊,模拟“中书省”;

太子洗马,负责太子政治、文学的教育工作,后来演变成司经局洗马[国家图书馆馆长];

太子舍人,负责太子个人的警卫工作,后来也兼秘书、随从工作;

太子门大夫,负责东宫的警卫工作;

太子赞善大夫,模拟朝廷的“谏议大夫”。

唐初,李渊封李世民的“天策府”,是有史以来,唯一可以和东宫一样的小朝廷机构,其它的王爷府中就给配置长史。

诸侯、藩王、军阀的区别:诸侯,三皇五帝、夏、商、周、西汉才有的,相当于自己是个小国家,和附属国基本一样。藩王,是指封了王在地方掌管军队,但他只是有军队,而不像诸侯有自己的国家,比如燕王朱棣、平西王吴三桂。军阀就是封疆大吏或将军失控了,财政军教一体,在自己的管辖范围自由封尚官职,打下其他军阀的领土,表面上还是要向朝廷请示一下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刺史、唐中后期的节度使、民国时期的省长兼督军。

不管皇族分封诸侯,还是藩王掌兵,都会形成割据势力造反。所以后面都只给皇族荣华富贵,按照亲王 郡王 贝勒 贝子领取高额的俸禄,也有封地,但这种封地不能与诸侯国同日而语,这里的封地是用来收租金的。而有功之臣都是奖赏公伯侯子男、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些爵位。

六部:吏部相当于中央组织部,户部相当于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资委,礼部相当于教育部 文化部 外交部,兵部相当于国防部,邢部相当于公安部 司法部,工部相当于住建部 水利部 交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六部长官为尚书,副手为侍郎,下面有好几个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司的副手为员外郎。在州、府,有对应六部的六曹――功曹 仓曹 户曹 兵曹 法曹 士曹。在县衙,有对应六部的六房――吏房 户房 礼房 兵房 邢房 工房。

六部完善后,九卿大部分被撤销,或者并入相对应的六部。

大理寺卿,又叫廷尉,负责案件审判。长官为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副手为大理寺少卿。

到了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形成了行省――路――府 州――县四级。每个行省设置[行省左丞相]【相当于省委书记】、[行省右丞相]【副书记】、[行省平章政事]【省长】,还有相当于副省长的[行省左丞][行省右丞][行省参知政事]。下面路有[路达鲁花刺],州 府有[州 府达鲁花刺【市委书记】,县有[县达鲁花刺]【县委书记】。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省设立了布政使【省长】、按察使【省检察院】、指挥使(提督)【省军区司令】,由于没有一个的负责人,导致行政效率太低,彼此互相推诿,就设立了巡抚【省委书记】,巡抚要加督察院的头衔和礼部侍朗头衔。后来又加置了总督,一个总督可以管两三个省,总督要加督察院头衔和兵部尚书头衔,到了民国时期总督叫[巡阅使]。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