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故事(玄奘的故事50字)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玄奘的故事(玄奘的故事50字),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世人对唐僧有误会
《西游记》普及后,唐僧给人的印象并不好:木讷懦弱,不识忠奸,遇到妖精只会闭目念经。
大家都被吴承恩骗了,历史上的唐僧绝对是一位盖世英雄!
历史上的唐僧,原名陈祎(音“一”),法名玄奘。他从大唐长安出发,往返途径五万里,历时17年取得印度真经,演绎出一场远游与宗教史上的壮举!
关于唐僧西天取经有几点疑问
1.为什么要去取真经?取经的终点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
2.取经路线是从西到再拐向南,这样显然是绕了个大圈子,为什么不走西南方向的直线呢?
3.途经国家众多,唐僧是如何克服语言交流这个难关的?
4.是否能在唐僧取经之路上找到西游记的原型?
读完本文,相信你对这些答案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少年唐僧游历四方
(本期插图由杨青华与李铁生两位老连环画家所绘,线条古朴流畅、饱满圆润,一丝不苟。)
唐僧出生于隋末,十三岁时跟着哥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他醉心佛学,聪明过人,进步神速。
他学习很勤奋,自己学好了知识,就将心得分享给大家。同寺和尚也很佩服这位年轻的后生。
唐僧孜孜不倦地求学,他深深感到佛学奥秘无穷,多学一分就多一分对未知的敬畏。想进一步突破,路在何方呢?
他在后来给高昌王的感谢信中表达了取经志向的缘起:
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乖舛;辽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他化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士怀疑,莫有匠决。
这段话生涩难懂,大致意思是:当时佛经翻译版本又多又杂乱,没有一个成体系的标准版本,容易引起误解和疑惑,不利于佛学的传播。
想领悟佛学的真谛,就要追根溯源,去印度留学!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生根。当时的印度被古人称作天竺,又因为在中国以西,也叫西天。这就是所谓的西天取经。
当时也不能随便出国,得办手续。唐僧向皇帝李世民申请出国留学,可惜这封申请书被官员扣下,根本没到过李世民的手里。
其他同伴都退缩了,唯有唐僧并不气馁,他努力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积极准备,等待时机。
26岁偷渡出境
唐僧是怎样踏上西行路的?
与《西游记》所说的不同,并没有李世民拿黄土和美酒深情相送,相反过程非常狼狈。
26岁那年,长安闹灾荒,他终于逮到机会,混入灾民人流离开长安。
凉州郊区有个好心的法师,派徒弟送唐僧到边境城市瓜州,三人昼伏夜行,小心地回避着追兵。
他们纵马而行,见玉门关遥遥在望,一丈多宽的瓠卢河挡住去路。
“嗖”的一声,一只箭射来,差点射中膝盖。唐僧知道跑不掉了,大喊自己只是个和尚,请军士不要误会。
夜里能看到好多妖魔鬼火,灿若繁星;白天大风飞沙如同下雨一般,即使如此,他毫无畏惧。
每天国王亲自捧饭给唐僧,唐僧以绝食抗议,一直到第四天,国王见唐僧气息奄奄,不由慌张起来,终于同意放唐僧西行。两人握手言和,结为异姓兄弟。在西游记中,唐僧的结义对象被改编为了李世民。
在北印度,他四处行走,巡礼佛教六大圣地,瞻仰释迦摩尼出生地。
唐僧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久还召开了五十万人规模的无遮大会。这在当时就是超级巨星。
为了收藏佛经、佛像,唐僧主持修建了一座塔。这就是我们今天西安市南部的大雁塔。
3.做一座桥,连接与造福他人。当你成为桥梁枢纽,在奉献中体会自己的力量与能干,实现人生价值,走在桥上的人也会更认同你。得道者多助,更容易逢凶化吉,唐僧的西游路纵有八十一难,还是得到好多守将和国王的帮助。因为这种大善,能感动人心。
宗教对面的,是自然的不可抗力,是命运的无情,在这一层严肃的残酷面前,哪个人不是同心相连,呼吸与共呢?
我是江户小歪,喜欢的朋友还请不吝关注与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