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小区门口葬母(河南男子小区门口葬母)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载湉崩逝,享年38岁。载湉的后半生郁郁不得志,他这个皇帝当的也是有名无实,尤其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一直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可是当载湉驾崩之后,清廷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却给他安排了一个规格极高的葬礼,仅仅是葬礼上的花费就高达50万两。
彼时的清朝国弱民穷,而朝廷却花费50万两白银给皇帝办丧事,此举自然也引起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指责,认为载湉虽有帝王之尊,却不解民间疾苦。其实,这也是冤枉载湉了,虽然载湉当了三十多年皇帝,但是他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不要说给自己准备一场宏大的葬礼,就连他的崇陵都是去世后才开始修的,一直修到民国四年才竣工。
实际上,载湉的豪华葬礼不过是沾了慈禧太后的光罢了,因为他们两人去世的时间很相近,而慈禧太后生前就给自己置办了一场规格相当豪华的葬礼,载湉不过是跟着受益罢了。要不然的话,人们一看太后的葬礼风风光光,而皇帝的葬礼却异常寒酸,自然也会令清朝皇室面上无光。
真要说起来,载湉也是一个可怜人,虽然他也是皇帝,可他的葬礼排场不要说与前面的咸丰或者同治两位皇帝相比,就连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母亲的葬礼排场都比他大。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置信,李莲英地位再高也不过是清宫的一个太监,他葬母的排场又能有多大?据估算,李莲英葬母前后花费了55万两白银,乡亲们不仅白吃白喝35天,还连吃带拿,而且往家拿多少李家一律不问。
光绪三十二年冬天,李莲英母亲病故,此时的李莲英不但是慈禧太后眼前的红人,头上更是戴着朝廷二品大员的顶戴花翎。虽然李莲英幼年就被家人送入宫中,可他一直事母至孝,他入宫时才7岁,母亲去世时他已经是个59岁老人了,更是看惯了朝中的生生死死,可仍然对母亲的离去感到十分悲痛。
母亲去世后,李莲英特意奏请慈禧太后,说要请假几天回去处理母亲的后事。此时李莲英入宫已经50多年的时间,服侍慈禧太后也将近半个世纪了,慈禧太后自然也不能表现得太小气,她先夸奖了李莲英一番,说他是个孝子,虽然入宫做了太监,可却一直服侍母亲终老,然后又吩咐宫里赏给李莲英一帑银子,命其返家好好办理母亲后事。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不明白,会觉得这慈禧太后也太小气了,李莲英好歹也是个大总管,怎么才赏赐他一帑银子?堂堂太后怎么拿得出手。其实,慈禧太后这个赏赐已经是非常阔绰了,要知道清朝时期的一帑银子可是整整四十八万两的雪花纹银。而那时候的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能积蓄下三五两银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大多数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其实,对于李莲英来说,太后赏赐多少银子给他,他都不怎么在意,因为他本身并不缺钱,他想要的只是太后对此事的一个态度。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赐后,李莲英赶忙命两位弟弟回老家筹办丧事,临行前还不忘嘱咐他们说,葬礼排场一定要办的体面,千万不要怕花银子,钱不够再找自己要。
两个弟弟回到家乡后,连夜就召集了家族里有头有面的乡绅,合议老太太的葬礼。当得知李莲英的要求时,众人全都傻眼了,几十万两的葬礼该如何安排,他们可真一点经验都没有。最后一合计,干脆就按着古书上的规矩,将葬礼的各个程序全都走一遭吧。经过几天的商量之后,最后一干人拟了一个章程,把大致要花的费用给列了个清单,快马加鞭就给送去了京城。
李莲英看到清单后很满意,清单上55万两的花费也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对于他来说钱多钱少根本不是问题,就算再多花几十万他也不心疼。因为要准备的流程太多,光是葬礼的前期准备工作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莲英才走水路扶着母亲灵柩从通州乘船回到故乡廊坊大城。
李莲英回到家乡时,家门口已经摆起了流水席,可李家大门口却门可罗雀,非但看不到十里八乡的乡亲,连本村人都很少有人来吊唁。李莲英看了这场面怒火冲天,把两个弟弟叫来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你俩在老家是不是作威作福了,怎么人缘混得这么差?老母亲去世,怎么一个来吊唁的人都没有?
两个弟弟很委屈,指着不远处的村口说,有那队官爷在谁还敢来吃席。李莲英走到村口一看,原来是当地的地方官得知李大总管回乡后,特意安排了一队300人的官兵驻扎在村口维持秩序。李莲英当即走上前去,招呼领头的官差回屋休息,让他们白天就不用值守了,免得惊吓了乡亲们。官差们也哪敢不从,纷纷点头称是,跟着李大总管后面吃席去了。
官兵撤走后,附近的乡亲们才敢上门。那时节正值春季青黄不接,家里的东西快吃完了,地里的庄稼却收不上来,各家各户都在家里苦熬呢。如今赶上李家办丧事,连续一个多月的流水席,全都拖家带口赶来吊唁。李家兄弟得了哥哥李莲英的指示,不论亲疏远近,只要是乡亲们前来吊唁,一概都好酒好菜招待。
李家这丧事排场办得确实很讲究,早中晚开三次宴席,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全都借着给老太太吊唁的名义来吃席。而且,别看李莲英在宫里待了几十年,他对家乡的感情却比一般人还要深,他命人在家门口又摆了几个大水缸,盛满了猪肉精米细面白馒头,来吊唁的人家中倘若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可以从缸里带些吃食回去,拿多拿少全凭自觉,李家一概不问。
李莲英给母亲准备的这场葬礼,排场之大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他身为清宫的大内总管,席面的规格自然不会低到哪去,所花费的银子更是一笔天文数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趁此机会接济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当葬礼举办完之后,李莲英特地去村里转了一圈,看到乡亲们家家户户都屯了不少白面馒头,心里面也觉得十分宽慰,乡亲们都屯了些物资,也算能安稳熬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了。
李莲英作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甚至打破了雍正帝定下的宦官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的祖训,成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虽然外界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认为他是一个魏忠贤式的奸佞小人,可清宫里的人对他评价却很高。倘若有人不小心犯了错,或者是得罪了慈禧太后,李莲英总是美言遮掩,尽量替人开脱,所以慈禧身边的宫女和侍从都认为他是一个“干练敏实、溢美隐恶的好人”。
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为慈禧守孝百日,然后就离开了生活52的清宫,隐居在了西城的棉花胡同。两年后,李莲英突然去世,享年63岁,死因至今成谜。隆裕太后特意赏赐了一千两白银为其办理后事,在京城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为其修建了一座陵墓。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宦官,就这样平淡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