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地图经典历史之旅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体现出对诸葛亮的高度认可和尊重,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深得刘备认同,由于两人三观高度一致,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因此出山。
刘备和诸葛亮特殊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可以说兴复汉室已经成为两人的共同梦想,从此以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不得不说这是刘备的成功,他的智慧大道无形。
蜀汉政权的实力在当时的三国里是最弱小的,蜀国的劲敌曹操赤壁战败后,有点惊弓之鸟,极度防范孙权,于是将长江、秦岭作为重点防线。
刘备三顾草庐
虽然刘备占据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荆州和樊襄,实力大增。
曹操也没有特别防范刘备,后来关羽大意丢了荆州,失败被斩,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被陆逊火烧连营,曹操认为蜀国元气大伤,不足为虑。
刘备死后,为了满足刘备心愿,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那么祁山是什么地方呢?诸葛亮为何要从这里走?
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战略意义
祁山位于今天的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是蜀国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在《三国演义》里称作祁山大寨,是诸葛亮的祁山前线司令部所在地。刘备死后,诸葛亮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北伐,也就是六出祁山,无论从历史还是军事角度看,北伐都是正确的。
三国中,蜀国成立最晚,后主刘禅年龄太小,如果不励精图治,想办法扩充实力,蜀国就比较危险。
虽然曹操暂时无暇顾及蜀国,一旦曹操缓过神来,一定举兵灭蜀,严防死守无疑是坐以待毙。
祁山
诸葛亮的确是忠心耿耿,一直在贯彻刘备集团的战略构想。刘备在战略方面不缺乏构想,当他还是汉中王的时候,拜西凉马超为左将假节,章武元年(221)又拜为骠骑将军,掌管凉州军政大权。
重用马超,”西和诸戎”,可以说这是非常先进的群众路线,有点像今天的少数民族政策。占据凉州,再挺进中原。
尤其汉中已得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构想就更加容易现实了,诸葛亮再顺水推舟把陇右拿下,使蜀、汉、陇连成一片,这样一来就有资本和孙权谈更大的合作了。
虽然和孙权达成共识:”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这话说起来没问题,可是要想和孙权合作,双方资源匹配要对等,这是惯例。
这样和孙权一起才能形成有一定优势的军事布局,这个结果符合两家需求,对最弱的蜀国来说是最好的国策。
诸葛亮
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
因此刘备去世后,理所当然地将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始终坚守臣子的本分,一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为中兴汉室殚精力竭。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出祁山,诸葛亮首先和孙权结成联盟,平定南中,因为虽然过去联盟击败了曹操,可是关羽被杀让蜀国上下对东吴恨之入骨。
孙权知道关羽的影响力,面对蜀国当然要防范,所以诸葛亮必须和孙权重新建立合作关系,解除江东的军事威胁。
对于国内,为了建设一个稳定的后方,进行了一系列类似于整风运动,提高国家凝聚力。
孙权
为了表明自己的规划,写下著名的《出师表》呈给后主刘禅。
做好国内外的准备工作以后,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开始了北伐,这是第一次出祁山,首先诸葛亮放出消息,扬言要走斜谷道,让赵云邓芝于斜谷设疑兵,初期主要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打祁山。
魏国名将张郃出战,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策略,导致丢失街亭,迫不得已诸葛亮算定司马懿现在不能杀自己,于是使出空城计。出师不利,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
这次虽然失败,可是收获也不小,曹操的将军姜维投入到蜀国阵营,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不仅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而且对于汉室极其忠诚。
魏将姜维降蜀,使曹魏”朝野恐惶”,可见他的影响力,可以说这是一出祁山最大的收获。
曹操
诸葛亮二出祁山,攻打魏军20多天虽然取得一些战绩,可是在军事上也没成功。当他三出祁山时,达到了预期的一个小目标,占领了武都和阴平两个地方,打败了魏军,获得了局部的胜利。
其实,曹操也不甘心被诸葛亮蚕食,于是打算灭了蜀国,建兴八年秋,曹操派三路大军进攻汉中,一路是司马懿从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进军,另一路是张郃从子午谷道杀过来,曹真走的是斜谷道。
不过诸葛亮命好,当时大雨下了三十多天,诸葛亮一直在避雨,坚守不出,魏军没办法只好撤退。
四出祁山时,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看破诸葛亮粮草不足,凭借自己易守难攻的防守形势,无论诸葛亮怎么羞辱,就是不出来迎战。
诸葛亮
诸葛亮在前方奋战,耗资巨大,导致国库空虚,一些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各种谣言满天飞,后主刘禅听信奸臣之言,怀疑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前方战役吃紧,后方居然乱作一团,这是兵家大忌,诸葛亮无奈只好退兵。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率十万蜀军驻扎在五丈原,做了长期作战的打算,前期和孙权合作愉快,这次打算与吴国一起并肩作战,攻打曹操。但孙权被曹操打败,退回了东吴。诸葛亮的兵力不足,独木难支,无奈又只有退兵。
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小说的描写,在正史中,诸葛亮只有五出祁山,第六次并非诸葛亮主动出击,而是迎战魏军的来犯。然而后世认为蜀汉政权才是正统,出于对正统的情感认同,演义为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
为什么要出祁山,走祁山有多重要
在军事家眼里,一座山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军事资源配置,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祁山和外面的交通主要有几条道路,古道,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
如果走子午道,褒斜道或者陈仓道,到达长安距离最近,不过这些道路各有弊端,看名字就知道这些道路级别比较低,相当于省级国道,只是在局部地区交通比较方便。
如果通往长安,就要在很多地方进行维修,蜀道难,维修技术难度太大,成本高昂,要是修路,蜀国那点兵力就别打仗了。
比方说离长安最近的子午谷道平均海拔约一千米,道路最窄的地方只能通过一个人。
祁山
相比之下这条古道就相当于正规的国家一级国道,是综合成本最低的,虽然有些路段不如其他路,可是不好的路段也几乎不用修,军队的普通行军就可以解决,也就是说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军队可以畅通无阻。
打仗就是要计算成本,诸葛亮认为结合蜀汉自身的情况,走这条道,是最稳妥的。而且很多人忽略一个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诸葛亮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因为附近的少数民族各种矛盾非常突出,在管理方面,一直是中央政府的痛点。
而诸葛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机会,通过北伐,不仅可以强国强兵,还可以广泛宣传蜀汉的正统身份。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扩大实力最好方式,可以将陇、陕、蜀连成一片,形成规模效应。
诸葛亮
选择祁山还有一个优势,古代没有机动车,一切运力要靠自然,人力,牲畜,或者水的力量。祁山有多处水流,西汉水的走向刚好与攻打陇西的方向一致。
如果占领此地,就能利用水运,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西汉水与祁山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平坦的山顶,这个地方位置比较高,周围环境有利于排兵布阵,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因此诸葛亮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军事堡垒,这样这个地方军事价值就更大了。
还有,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此地虽然是曹操的地盘,但因为离洛阳较远,在曹军的防御系统里,这个地方不是重点防御之地。
但对诸葛亮而言,这才是核心价值,而且对于资源贫乏的蜀汉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有人说魏延提出的“子午谷道奇谋”是个妙计,为什么被诸葛亮拒绝了?上面说了,子午谷道路况太差,如果偷袭失败,军队无法回撤,必然要与曹军正面作战,那蜀军就是以卵击石,必然全军覆没,这是曹操最希望的结果。
诸葛亮的北伐之师几乎是蜀汉的全部家底,不能冒险行动。
即使这样粮草还经常不足,所以诸葛亮特别谨慎,利用军队屯田,补充粮草,建立西线战略后防军事基地,“考微劳,甄壮烈,布所失于天下,励兵讲武,以为后图,戍士简练,民忘其败”;
同时”休士劝农”,”植谷农桑”,操练军队,设计制造”木牛流马”,”戍阵齐而号令肃”,”以侯大举”,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是竭尽全力,甚至超水平发挥了。
首选祁山古道,虽然第一次失利,可是接着蜀军就逐渐顺利了。实践证明,纵观前四次北伐,走祁山古道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诸葛亮剧照
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的必然选择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已经说了,国内矛盾日益严重,真乃生死存亡之秋,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诸葛亮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当然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是以战养战,转移国内矛盾,实现强国强军的伟大构想。所以六出祁山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史记》
《资治通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