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弟弟云松的事件真实内情
贵州德江县桶井乡西流水片区简氏谱载:
按史箫本姬姓帝喾高辛氏之后少昊之孙,喾生四子,帝稷、帝契、帝尧、帝挚,四人后皆有天下,帝契传十二世之孙至成汤子名覆乙放杰于南巢伐夏救民天下归之。后商道侵衰,盘庚复迁于亳,改号曰商,至二十七世时,有微子启因弟受辛名纣,荒淫乐酒,暴虐无道,微子启遂之于宋,其支子食邑于萧,因姓焉。
今徐州古为萧国是也,后因八国纷争书阙有间而嗣世无闻,自汉时箫(萧)和公为初祖,辅相汉高祖刘邦创开汉室基业,造制法律封酂侯名,乃彰又至六世箫望之祖太傅宰相备载史,鑑又传至十世箫仲子祖,官居极品,纲鑑可稽。嗣世也难列,O迨至二十三世祖箫仲之、润之、问之三祖分之,承之生萧道成号齐高帝,奉东晋恭帝之诏,平南北朝受宋禅而有天下在位二十四年传四世至和帝失政,萧衍代之。衍乃公二十七世孙,号梁武帝字叔达。乃润之四世孙,在位四十二年,寿八十五岁,被侯景乱逼卒于台城,传四世之敬帝名纪,禅位于陈武帝,又传二世萧思话生九子,官居极品,为今誉立十二州权节监督者,弟兄爱才好士,人多归之。长子贞,次子恪,三四五未禄,六子良,七子显,八子范,九子云。显为参军禄事,范为吴都泉陵侯,云为国子祭酒新捕侯,在陈文帝屡被奸臣陷害,谕入京都斩杀六人,女婢替主,萧七萧八名显范二公改为符简二姓,九子云归本姓,弟兄三人乃奔逃峡江移玉笥竹林,分袂之祖起此。至今相传萧符简为一姓者皆此三公之支分派是也,余则详为稽考焉。
经过详细阅读南北朝历史,特别是南齐、南梁传记和萧氏给予的全国世系谱可知,此谱记录的世系不符,现更正如下:
文中说:仲之、润之、问之三祖分支,这与萧氏族谱和南齐、南梁的历史书籍记载不符,经查,南齐的王族是叔大心第38代承之一脉,南梁的王族是顺之一脉,然而这两支是在叔大心第35代的萧整分之,萧整共三子,分别为镌、锓、鎋。南齐一支是长子镌的后裔,南梁是幼子鎋的后裔。文中重点部分也与萧氏世代不符:如润之四世孙名纪禅位于陈武帝,这个名叫润之实则是顺之,名纪的是叫萧方智;又传二世萧思话生九子,这个萧思话是源之长子,源之与顺之、承之是相隔9代的族人,是在萧苞儿子辈分支的;话说萧思话生九子,实则萧思话只生了六子,分别是惠开、惠明、惠基、惠休、惠郎、惠倩。再来看看文中说的九子分别是长子贞,次子恪,三四五未禄,六子良,七子显,八子范,九子云。根据萧氏族谱可知,子贞、子良是南齐第二任国王武帝萧赜儿子,而子恪、子显、子范、子云是武帝萧赜的弟弟萧嶷儿子,均不是萧思话之子,其任职也是错误的。
文中又说在陈文帝时,屡被奸臣陷害,来京杀六人,尔后因女婢替主,子显、子范、子云三人才得以逃脱。
首先了解一下这几人的出生年及任职情况:
陈文帝名陈蒨,出生于公元520年,死于566年,起家于梁朝吴兴太守,555年授会稽太守,5559年登位皇帝。
萧子贞,字云松,出生于公元481年,死于495年。永明四年(486年),封为邵陵王,历任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征虏将军、后将军。建武二年(495年),被齐明帝萧鸾杀害,时年15岁。
萧子良,字云英,出生于公元460年,死于494年。初仕刘宋,历任邵陵王左军行参军、邵陵王主薄、邵陵王友,会稽太守。齐高帝践祚,封为竟陵王,历任南徐州刺史、南衮州刺史、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中书监、太傅。主要以文官为主。因在永明末年,卷入立储之争,故薨逝于郁林王年间,时年35岁。
萧子恪,字景冲,出生于公元478年,死于529年。永明年间获封南康县侯,12岁时便与从兄萧子良写下《高松赋》。历任宁朔将军、淮陵太守,建康年间迁任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太子中庶子,迁任萧宝卷秘书监,领授右军将军等。此人才能显著。
萧子显,字景阳,出生于公元487年,死于537年。起家太子中舍人,迁国子祭酒,拜侍中,领吏部尚书,出任吴兴太守,是南朝梁历史学家。
萧子范,字景则,出生于公元486年,死于550年,于永明十年(492年)获封祁阳县候,拜太子洗马,任后军记室参军,任司徒主薄,累迁丹阳尹丞,太子中舍人,外任建安太守等要职,作《千字文》,是南朝梁辞赋家。
萧子云,字景乔,出生于487年,死于549年。建武四年(497年,受封新浦县候)、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子舍人,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晋安王文学、司徒主薄、丹阳尹丞,北中郎庐陵王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等要职。是南朝梁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
其中,子显、子范、子云为南朝“三萧”,非常有名气。
通过以上出生年的分析,陈文帝于其他六人都不在同一个时代,其中子贞、子良去世时,陈文帝还没出生,子恪去世时陈文帝才9岁,子显去世时他才17岁,子范、子云去世时他才19、20岁,陈文帝任会稽太守时,是35岁。
所以,贵州德江简氏谱中所说事件不存在,应该是附会之说。
至于子显、子范二人改姓之说也不存在,此两公晚期应该与“侯景之乱”事件有关联。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