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壑的神秘世界
关注我,我们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
目前有关于终南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从地域文化学和对当代中国产生的文化贡献来看,终南文化是我们不能不探索的一个问题,对终南文化的研究是需要从史、论、人物、专题、资料各方面协同共同展开的,而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关于终南文化的定位问题,终南文化从何而来,又包括什么?
一 终南一词的来历
现代地理学所指的终南山 ,是西安南面40公里处的那座高2600米的山峰和周围100公里左右连绵的山峦,但是3000年前所说的终南山,和现在所指的终南山地理范围完全不同,那时的“终南山包括”河南省的三门峡南岸,向西沿着渭河,直到源头的甘肃省内所有山脉,而更为遥远的神话传说中的过去,终南山的范围甚至包括昆仑山并一直向南到印度。
战国中的《尚书·禹贡》中明确记载了“终南”之名:“荆、岐既旅,终南、物,至于鸟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秦风》里也有一篇关于终南山的记载,《终南》:“终南何有?”
终南一词历朝历代的记载
《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
《史记》载秦岭是“天下之阻”
宋朝《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单纯从字面意思来分析,“终”代表结束,而南代表方位,这两个字也可以看出秦人给终南山起名时的无奈。
终南山主峰北去几十里,即是长安了,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前后13个王朝都曾在此设都城,作为历朝历代隐士汇聚之地,又紧邻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长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游牧民族的游耕文明与中原的农耕文明、周的礼治与秦的法治、东西汉的王霸道、 更是天生就和儒释道法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佛教的“四大皆空”、与世无争,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法家明刑尚法、信赏必罚,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些思想都是在终南得到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终南隐士”的传说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人在终南山留下过隐居的故事,据传说封神演义的现实原型“姜子牙”,进入朝堂前就是在终南山中隐居,居终南之地,谋划天下,一个无钩之钓,钓出了武王伐纣,姜子牙封侯拜相的故事,秦末汉初“商山四皓”,张良,隋唐五代药王孙思邈、八仙之一吕洞宾、全真道掌教王重阳及其弟子张本实,清朝康熙时期的关中名士李雪木都曾在终南山隐居过。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
传说老子在终南将道德经传给尹喜后,尹喜在终南山修建了老子讲道的楼观,而历朝历代几乎都对终南山的楼观加以修缮并祭祀,史记上面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终南山修缮楼观,并加以祭祀,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和佛教的对抗中,道教得到一定发展,并系统化的开创了楼观道派,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因政治宣传的需要,自称是老子李耳(聃)的后代,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尊道教为“国教”,道教就此达到历史上的巅峰,并为世人所称颂。
总结 几千年终南山,正是因为良好的地理环境,政治上的宣传,还有一大批名人雅士的垂范,使得关于隐居和修道者的故事一直流传,从姜子牙开始的隐居潮流至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建七十二茅棚隐居,终南山修道隐居习俗达到历史巅峰后仍旧继续蔓延着,而周边居住的山民对隐居者都报以宽容甚至崇敬的态度,经常有当地居民为山上的隐者提供一些食物或者其他资源。 三 终南山的文化也因隐居修道者添上了崭新的颜色
唐代诗人祖咏写终南山的雪“终南望余雪,积雪浮云端”,孟郊写终南山的“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李白关于终南山的诗篇“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还有陶渊明的终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诗中的终南山
四 走到今日,终南山文化依然影响着中国
终南山文化的历史脉络沿着三皇五帝,走过春秋战国,穿过唐宋元明,踏入近代,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据说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在,终南山也号称有5000现代隐士,离开繁华的都市,他们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生活,与终南山群山清风为邻。
正应了那句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面对现实的隐士,我们无法评价,但隐士追求“柔淡远”的精神境界,对今日浮躁的社会很有意义,在日渐繁华的社会如何保持自我本色,他们给了我们极好的参考。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陈抟
五 结语
“终南”名词的源头是以秦人,秦部落的文化而诞生,但是“终南”的文化历史要早于秦,终南文化是从上古绵延而下,因独特的地理形势将不同文化种类进行交融下诞生的,交融下的终南文化产生了独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结构,及至今日终南文化依旧兼容并蓄现代文化不断发展着。从终南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重新审视终南文化符合华夏诸多民族文化源头的需要,对终南文化的解读是符合我们对中国文明史甚至世界文明史不懈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尚书·禹贡》
《诗经·国风·秦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