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多少钱一枚(开元通宝多少钱一枚哪里收)
文 | 史谭a
编辑 | 史谭a
前言
唐朝开元通宝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宗永徽元年,止于唐玄宗天宝六载。
它有方形、圆形两种式样,两种形制相抵即为圆形,又可分为小铸局铸造的开元通宝和大铸局铸造的开元通宝。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之初,钱贱物贵,今开元通宝……轻重由下,不限贫富。”
这就说明开元通宝在民间的流通已经很普遍了。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朝统一货币以前,国家用铜铸造了三种货币,即方孔钱、圆孔钱和半两钱。
这些钱币流通时间长,影响很大,老百姓对其很不信任;而开元通宝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而被认为是唐朝统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通宝,小铸局以铜为之,其钱文直读;大铸局以铁为之,其钱文从右读。”
可见,开元通宝和方孔钱、半两钱一样,都是由国家铸造的一种统一货币。
方孔钱和半两钱最早都是在汉朝出现的,一直沿用到南北朝;当时由于国家经济落后,流通不畅,老百姓对这两种钱币很不信任;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政权就曾经规定:“若以铜为之者,每钱直铸二孔;以铁为之者,每钱直铸三孔”。
也就是说,如果铜的价格高于铁的价格,就可以铸二孔或三孔的钱;如果铜的价格低于铁的价格,就只能铸三孔或四孔的钱。
开元通宝是唐代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人研究唐代货币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初,政府铸币有大、中、小三种。开元通宝,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时间最长,流通最广的一种。开元通宝,钱径从2.4厘米至3.5厘米不等,重8克至12克不等;开元通宝铸有小平、折五等四种钱文,但以小平钱数量最多,这是因为:
1.小平钱直径小,便于携带,因而容易流通;
2.小平钱重量轻,能满足一般消费的需要;
3.小平钱数量大,满足了政府收税和铸钱的需要。
当时,中国南北各地都有铸币厂进行铸造。南方铸有开元通宝钱,北方也有铸造,但数量很少。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通宝”钱径2.4厘米至3.5厘米不等,重8克至12克不等,重量标准是“轻重由是”。
开元通宝重8克至12克的钱径。这表明开元通宝在流通时有较大的铸量;从重量看,唐代各代钱币也有轻重不同的现象,如南朝钱币较重;唐代钱币较轻,但从重量来看,南朝和唐朝都有轻重不等的现象。
从尺寸看,唐代钱币有较大尺寸的,如“开元通宝”直径3.5厘米,重8克至12克;“开元通宝”直径2.4厘米,重12克左右;“开元通宝”直径2.7厘米,重8克左右。这表明唐代钱币的尺寸大小有较大的差异。
从重量来看,唐代钱币有较轻的,如“开元通宝”钱重12克;“开元通宝”钱重8克至12克,表明唐代钱币在流通中,钱径是变大了。
从钱文看,唐代钱币有不同的书体和版别,如“开元通宝”的钱文有楷书、篆书、行书等;“开元通宝”钱文有仿唐体和宋体两种。
从铸造时间看,唐代各代钱币也有不同的铸造时间。
如唐代的“开元通宝”钱文始铸于永徽元年,止于天宝六载。
从上述各方面的情况看,唐代钱币在流通中都有较大的铸量,钱径有变大和变小的现象,重量有轻重不等的现象,钱文也有不同的书体和版别。
开元通宝铸造时间短,流通时间长
开元通宝的铸造时间短,流通时间长,是由当时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决定的。因为“开元通宝”铸造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而此时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繁荣发展阶段,在开元元年前。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开元通宝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元通宝”在民间流通时间长,一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二是由于“开元通宝”铸造时间短。自唐高宗永徽元年开始铸造,至唐玄宗天宝六载。
但是,“开元通宝”的铸造时间虽然短暂,但“开元通宝”却在民间流通了将近500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是当时的“开元通宝”铸造精良,质量高;二是当时铸钱量很大,而“开元通宝”是我国古钱币中最大的一种,直径也比其他钱币大,重量也较重,因而在民间流通时间长。
唐代时的铜钱有开元通宝和元宝两种。开元通宝铸造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唐玄宗天宝六载,有“一文”、“五文”等多种形制;元宝铸造于唐玄宗天宝六载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有“五文”、“十文”等多种形制。
在这期间,铸造“开元通宝”的铸币量为3600万枚左右;因此在唐代民间流通的“开元通宝”数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当时的“开元通宝”铸造精良,工艺水平高,制作精良的“开元通宝”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开元通宝”的钱文精美、造型规整、制作精良、钱体厚重,而且存世量大,所以被大量铸造。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铸钱量很大,加之人们的需求量大,所以“开元通宝”才得以在民间流通较长时间。
这两方面原因都说明了“开元通宝”在民间流通时间较长的原因。
开元通宝的种类有多种
唐代的钱币,品种繁多,比较著名的有开元通宝半两、开元通宝元宝等。
《唐会要》中有记载:“开元通宝,大制十五文,直钱三百。”这说明,当时铸钱的单位是“半两”,即五铢钱的重量为半两,铜钱的重量为一钱。但在唐代,开元通宝的种类却有多种。
开元通宝半两是一个重要的品种,它与唐初的开元通宝一样都是圆形方孔铜钱;它比唐开元通宝大,直径在2.5厘米左右,厚0.5厘米左右;钱身又圆又平,制作很精美;它比唐开元通宝轻;比唐开元通宝重。
这说明它在唐初时是作为流通货币而铸造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出了市场。
唐代以前就有开元通宝元宝,其直径有三种:一是普通的圆形方孔铜钱;二是“开元通宝”半两;三是“开元通宝元宝”;唐代以前,在唐初所铸造的开元通宝元宝,直径为3.2厘米,重3.1克;而唐代所铸的开元通宝元宝,直径为3.3厘米,重4.6克。
此外,还有一种唐初的“开元通宝”圆形方孔钱,它比唐代的开元通宝还要大一些,直径在3.7厘米左右,厚0.4厘米左右,重5.6克;它和唐朝的开元通宝一样也是作为流通货币而铸造的。
唐代以前还有“开元通宝”半两和“开元通宝元宝”。这些都是唐代以前所铸造的开元通宝币,在市场上已不流通了;唐代以后的开元通宝,直径已缩小到2.4厘米左右,比唐初的开元通宝还要小一些。
唐代开元通宝还有一种直径在2.4厘米左右的,这种钱叫“开元通宝折二钱”,它是唐代以后所铸造的开元通宝中最大的一种。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唐开元通宝在唐代已是非常大了。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唐朝开元通宝与它所代表的钱币形态,要比它所代表的钱币数量大得多,唐代开元通宝虽小,但它代表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与唐代钱币的铸造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从唐代以后,我国古代钱币也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唐朝开元通宝也是如此。
开元通宝是唐代经济繁荣的产物
开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唐人经济生活中值得重视的一件大事;开元通宝的出现,使唐朝的货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唐朝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第一、废除前朝的币制;第二、重新制定货币成色和重量标准;第三、设立铸钱机构和官营企业;第四、鼓励民间铸币;第五、奖励民间贸易;第六、设立专管货币事务的机构;第七、减免税收。
通过上述措施,唐朝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据《新唐书》记载:“开元初,钱贱物贵”,开元通宝的铸造,不但扭转了唐初的经济衰退局面,而且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人们用铜钱来计算货币,有十两、一斤三种成色,也有一斤四钱、一钱和八分钱、二分钱等重量;而唐代开元通宝币值最高,而且根据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了法定货币,成为我国古代钱币中最早的法定货币,也是我国古钱币中唯一的法定货币。
由于开元通宝采用了“定率”(每枚钱计重)制度和“权斤”(每两称重)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唐朝政府制定了法定货币,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专门管理货币事务的机构,从而为商业流通提供了便利。
此外,为了促进商品流通,唐朝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奖励商业的政策。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元年,赐天下诸道商人钱各千五百贯。”
这表明政府在这一时期不但允许商人在各地区经商贸易,而且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措施。
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商业贸易,唐朝政府还规定:凡是从事贸易的商人和一般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种类,包括粮食、布帛、牲畜、食盐、酒和其他日用工业品等,不受限制;同时政府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总结
唐朝开元通宝,诞生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的铸造和流通不仅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货币发展历史都有着巨大影响。
开元通宝,由朝廷统一铸造,其面额有文、武、宣、元、明、咸、德等各种,重量也有一两、二两和五钱等不同重量;其背面一般都铸有“开元通宝”四个大字,字体为小篆或楷书。
开元通宝的铸造和流通虽然大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发行后不久便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货币问题,唐政府先后两次停铸开元通宝,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国货币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国古代钱币》,陈尚胜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4.《古泉汇谈》,袁伟时著;
5.《历代钱币选注》,沈文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中国历史货币博物馆藏文物精品集(唐钱)》,苏州博物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