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历史数据分析
第四届联合国数据论坛在杭州举行,期间中国分享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 亿元,同比增长 4.5%!
那么,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呢?都说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GDP又是怎么衡量我们的经济的呢?
这篇文章带大家简单认识GDP,小白文,大佬略过。
在基础经济学中,反映个人、企业的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反映市场运营的属于宏观经济学,而GDP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前生往事:
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目前国际社会用于衡量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转状况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最早是由美国商务部在20世纪30年代发起的。
这套体系由西蒙·库兹涅茨领衔研发,用于测算美国国民经济的财富创造水平,1937年形成《国民收入:1929-1935》提交美国国会。
经过不断的改良发展,1953年由联合国颁布推行,称为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1953)。此后联合国于1968年、1993年和2008年对其进行了三次重大修改,并在全球推广使用。
GDP及其测算体系可以说目前仍是最为规范和最为准确测量经济增长成果的国际通行指标和体系。
今生看点:
我国目前测算GDP使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即遵照联合国SNA-2008编制和实施。
简单的看,可以将经济社会看做会计账本,而GDP就是这个账本的核算体系。
通常有3种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目前中国采用的是生产和收入混合计算。
生产法就是将社会经济按产业分类,逐个产业汇总产出投入。
例如,农业今年产出鱼类、作物类100万元,工业产出钢铁200万元,房地产业产出50万元,其他服务类产出100万元,今年的GDP总值就是450万元。
支出法是按照最终产品的去向逐一汇总。目前全球GDP测算应用最多的是支出法,GDP分成三块: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也是大家熟知的三驾马车。
例如,我买了2件衣服,晚上吃了一顿大餐,都属于消费的范畴;买房、买设备、买地都属于投资的范畴;国家修高铁、政府雇佣了公务员为国家工作,都属于政府购买的范畴;净出口也就是出口-进口,这是把我们卖到国外的产品加进来。
GDP核算结果通常会有误差,但是影响并不大。
有很多人曾会反驳说: [我们不能只看 GDP,GDP 无法反映出每个人的福利保障、他们是否幸福、健康状况等等! ]
说的没错!
GDP 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能反应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等等!
就像一个人很有钱,但你并不知道他过的开不开心,并不代表他的家庭教育就很好,但,并不妨碍他有钱。
我们看国家的经济数据,也并不是局限在一方面,还有很多诸如CPI、PPI、PMI、基尼系数等指标。
总之,从此次GDP增长数据来看,目前的同比增长数据还是不错的,不过工农业(实体经济的主要部分)对GDP的贡献率大幅下滑,GDP的增长主要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回暖,以及靠房地产的回暖。问题在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支撑是广大的劳动群众的消费,但是工农业如果不复苏,这个消费的基础不稳;同时,房地产的复苏和政策关系极大,这个的基础有多强,也是不好说的。
#用“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办:支持国企扩大招聘规模#各位看官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