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加一笔的奥秘:如何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美化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自它产生至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学习中国书法艺术要对它的历史应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知道它的独特艺术性。而这些独特性也正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因素。
中国书艺的独特性
1、民族性: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脱离它,便不是中国书法艺术。同时它又是以墨汁、毛笔、宣纸为媒介的。
2、它具有不可重复性,这一点是它区别于绘画的重要的因素。
3、它是纯粹的线条艺术。
4、它具有传承性,与观赏性。
5、它具有抒情性。
那么如何识别一幅书法作品的好与坏呢?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传统方面: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首先要看这幅作品中展示出来的作者对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整体的把握。如果抛开这个历史传统,便不能称其为书法了。
2.要看整幅作品的内容是否高雅。这体现作者对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了解与掌握,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作品有境界,才能给观赏者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整幅作品在有传统功力、有高格调的文化背景下,要看作品中是否充分展示了作者不同于旁人的艺术创造力;即个性。只有传统而没有个性的艺术是伪艺术,是工匠的艺术。而且不能给观赏者带来感观上的刺激、震撼,不是艺术。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中国书法艺术技法学中的笔法。
二、中国书法艺术技法学中的临摹法。
三、中国书法艺术技法学中的创作法。
一、笔法:笔法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中国书法的外在形式即是以点为基础所连成的线。这根墨线是书法的本质,不同艺术家的不同性格,表现出多样性的线条。那么在我们看来,好的具有感染力的线条才能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而这样的线条的产生全依赖用笔。
1、从外观上看线条的形式只有两种:一种为方笔,一种为圆笔。
方笔:要领是横從豎下笔,豎從横下笔,起笔欲陡峻、迅速,行笔要充实,驻笔欲峭拔。
圆笔:凡不出棱角的笔画均可看作为圆笔。要领:逆锋入纸,提笔运行,收笔轻按回锋。
2、从笔毫运行时的形态可分为:
①中锋:即令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运行。中锋用笔的优点:使点画浑厚、含蓄,常用於篆书、楷书、隶书之中。
②铺毫:在运笔过程中,笔毫平铺纸上。力通过臂、肘、腕、手、笔管达到毫端,形成万毫齐力的效果。但在用此法时,要做到笔劃四面圆足,不可漏气。多用在隶、行、草书当中。
③藏锋:笔画的开始或结束时笔的尖端始终藏在线条的内部,用笔要求逆锋入纸,回锋收笔,从而将气力藏於点画之中,给人以含蓄,浑劲之感。多用於楷书、隶书、篆书当中。
④露锋:即笔锋常露于笔画之外。作用是使点画之间,能够相互呼应、自然、连贯,使作品有气韻生动之感,多用于行书、草书当中,露锋笔在一幅作品中不宜使用太多,要恰到好处。否则作品会失去气力。
⑤裹锋:裹锋是书法笔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笔法。它与铺笔用笔是相对而言的,即在运笔时,将笔毫有规律地绞转,直至行笔结束,形成的线条浑穆,苍茫,有不可捉摸的感觉。裹锋常用于各体之中。
⑥偏锋:这种笔法不常用,只是在调动作品视觉时谨慎而用。如果用多,作品会顯出无力,气弱,不含蓄。这种笔法在起锋时,笔锋在笔画的一侧,行笔时再调锋,给人的感觉是灵活,不安定。
3、从审美意象上来看我们又将笔法分为以下五种形态:
①屋漏痕:此为笔法之最高境界。掌握此法,所成迹象,令人有不可捉摸之感。屋漏之雨漫漫侵入墙壁所形成自然痕迹。无人工造作。这种笔法最多见于黄庭坚草书、张旭、王铎行草书等。
②锥画沙:此主要是指用笔的速度、力量掌握得当,以锥于沙土中过,快则无痕迹可寻,慢则痕迹明显且有障碍感,应在用笔过程中用力,取澀势,微微动荡前行,形成点画紧凑、含蓄、毛而不光。重点在于心主腕运,笔急而意缓。代表作有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
③印印泥:钤印须用力而均横。此指笔画笔笔沉实,无有虚过。线条应内充实而外平和,用笔亦藏锋,用力深入。形成点画沉凝、不尖不弱、亦刚亦柔。代表作有黄庭坚《华岩疏卷》、米芾《虹縣诗》等。
④折钗股:指点画转折处圆劲而有弹性。有张力,力量含而暗过,不做折,顿处理,笔迹圆融、高雅,其波澜变化于线条当中。如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
⑤蟲蚀木:谓蟲于木中蚀而行之。迹象明而无知所终。此指点画应自然而力到,粗细、深浅、曲折、虚实、隐顯、自然流露于笔迹之中。代表作有米芾手札,黄庭坚《李白憶舊遊诗卷》等。此外在笔法这一环节中,人们还经常提到诸如“徐”“疾”“停”“澀”“提”“按”等等一些笔法。在这里我不一一细述。需要大家在学习中自我感受。
二、如何临习古典优秀书法作品?
当我们基本掌握了笔法和其他一些基础知识后,再来研读古人的优秀作品,你会发现,在古代优秀作品中古人对书法的痴迷,与深厚的功力。而且这种功力不仅仅表现在技法上,还表现在古人对意境的把握(指对情绪的控制,与章法的调动等)。
1、关于临摹古人优秀作品的意义。
① 在优秀作品中学习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② 在这基础上,于其中寻找自我(也就是在传统中找寻自己喜欢,容易临摹上手的作品)在其中认证自我(就是将自己的审美思维认识与古人对照后决定保留与舍弃)。
③ 在传统中寻找古人的创作契机,这是临摹环节所要解决的最要的问题。前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慢慢获得,而第三者欲是需要学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参悟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所必须注意的。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姪稿》、苏轼《黄州寒食帖》、张旭《肚痛帖》等。
2、临摹的步骤
① 选择临摹的范本。古典作品浩如烟海,要选择自己喜欢,与自己性情相近的贴或碑来临摹,这样容易上手,会加深兴趣。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1)“取法乎上”,古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即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临摹。(2)由浅入深,先挑选易识,易读的技法难度较低的作品临摹。
② 对所选范本做简单考证与认识。如对范本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对范本作者的了解,主要著作,擅长的书体等。还有对范本本身的内容、释文、断句等各方面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对范本艺术特点的认识和掌握。
③ 工具选择。范本选定后,应视其书写风格、字体类别、字的大小,而选择笔(狼毫、羊毫、兼毫)的大、小,同时选择墨(浓、淡、油烟、松烟),纸张的薄、厚、生、熟。
④ 对临。上述工作做好以后,我们开始对临,起初应一笔一字去临,慢慢到一句话或一组字来临(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反复多次以后,自己认为与范本接近(字的大小、墨迹的浓淡、章法的疏密等要争取逼真为好),可进行下一步骤的练习。
⑤ 背临。在对临的基础上,练习不照范本而靠记忆书写。然后与范本对照,反复如此更加深对范本的印象。
⑥ 意临。当习者对范本已经掌握之时,可试验加进一些自己的想法,如在结构上,在章法上,在墨法上。改变了范本的一些面貌,而不失范本的原有精神。意临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初始阶段。
⑦ 由于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环境与古人有很大差异。书写工具上的不同(纸张,笔墨等)。再如生活节奏不同,学习创作环境不同,因此,不能在临摹时将范本中每一个细节完全逼真地表现出来。只要大家掌握方法,以及古人在创作时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了。
三、下面我们就所选碑帖范本进行具体分析
楷书
1、《爨(cuan音串)龙颜》
此碑为南朝,宋,公元458年立。碑文内容为歌颂当时的统治者。此碑书体为由隶书向楷书过度阶段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① 在点画上:意势雄强而峻厚。雍容舒展,神奕跌宕,有飞动的节奏感。点画间呼应有草情,形态舒展有隶韻。
② 在字的结构上:高美朴茂体态自然,或正、或倚,大小自如,变化丰富,字字有精神。可为创作作品时借鉴。
③ 在章法上:一眼看去,字字庄严、清肃,有轩辕古聖、端冕垂裳之感。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自由排列而不失严谨,左右顾盼、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④ 康有为《廣兿舟雙楫》中说此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之極则……”。
2、《嵩高靈廟》碑:北魏时期公元456年立,书体为当时通行书体。方笔为主,以隶入楷,具圆融浑厚之味。前人评此碑,字体拙而多古意。有如“浑金璞玉“之美,具有原始美、自然美、天趣美。主要特点是:用笔沉稳、内敛、运行之际有变化。平中有侧、欹中有正,上紧下松,宽縱稳妥
3、《张猛龙》碑:北魏孝明帝公元522年立,于山东曲阜。此碑笔力雄健、清峻,点画方劲浑厚,结字奇宕舒展,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化之宗。此碑特点:以方笔为主,字多取斜势。撇捺伸展大度、自如,且茂密雄强,意态跳宕,寓变化於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
4、《龙门二十品》,我挑选出其中二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①《始平公造像记》北魏(498年)刻于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内。正书,界格阳刻。是“二十品”中最具代表作之一。此碑特点:用笔方峻、雄强,中宫紧敛,结构茂密而气势开张,自成一体。为方笔之極轨也。
②《杨大眼造像记》北魏公元499年,刻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中,阴刻。此碑特点:用笔方起方收,结体中敛而外张,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
5、颜真卿楷书:颜真卿,字清臣,陕西人,公元(709-785),世称颜鲁公,为唐代大书家。初唐书者皆以晋为宗,唯鲁公纳古法於新意,生新法于古法之外,標一代书风。曾有《祭姪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历史上唯一能与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擅楷、行,代表作有:《郭家廟碑》、《多寳塔》、《勤禮碑》、《自書告身》、《蘑菇仙壇记》等。其书雄厚庄重,用笔圆润,横堅对比强烈,线条筋力丰满、刚劲、鬱勃。極有篆籀筆意。習者应注意,用笔应“真卿不肥”,注重古拙、壮美之风。
行书
1、《王羲之传本墨迹》,王羲之:公元(307—365)字逸少,东晋人,山东臨沂,官至右将军,又有王右军之名。他能撮众法,備成一家,开创研美流便的行书体。他的书法即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又体现了老荘的自然之道。不激不厲,从容中道。他将雄与秀、动与静、奇与正、方与圆、肥与瘦、刚与柔、文与質、统一的恰到好处,形成了独特的中庸之美。同时又将人工与自然相统一,形成了第二自然的最高境界。使作品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代表作《快雪时晴帖》,《二谢帖》《蘭亭序》(冯承素摹本),《得示帖》《频有哀祸帖》,《丧亂帖》《姨母帖》《初月帖》《奉橘帖》等。
2、《怀仁集字圣教序》,唐代怀仁和尚,历时十年,依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圣教序》集王右军字所成,成为历代学习王羲之的最佳范本。但此毕竟为刻石拓本,习者应以此贴为学习王羲之字的结构为好,结合其传本墨迹,方可互补。
3、米芾《蜀素帖》,米芾:宋四大家书法家之一,(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书法宗法“二王”。稍加跌宕,自成风貌,《蜀素帖》是其代表作品。此贴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习者应研究其用笔多方、墨气自然、笔力猛进。
4、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宋四家之首。诗、词、文、书法俱佳,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文豪。书法擅楷、行,《黄州寒食帖》是其被贬为黄州團練使时所书。作者将感伤之情,将世事动荡不安之势,溢于诗中,并书于纸上,是作者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此贴用笔苍劲遒健,沉着痛快,疏密变化大,笔画粗壮,丰硕。明显反映出宋人“尚意”写情的艺术特点。学习此贴应注重章法上的疏密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最重要是体会作者书写时的感情变化。
5、王鐸,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1592—1652)字觉斯,河南人。于诗文、艺术理论及批评、鉴赏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视书道为“饮食性命”并为之“断情舍欲”,取得了超越时代的艺术成就。其行书不拘繩墨,风神洒脱,个性鲜明,大胆创新,独创涨墨法,给后人的书法艺术创作以非常大的启示,为中国书法艺术做出重大贡献。
草书
1、怀素《小草千字文》。怀素,字藏真(737–?)俗姓范,湖南长沙人。以狂僧著称于世。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为唐代写意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草千字文》、《苦筍帖》、《食鱼帖》、《论书帖》、《自叙帖》等。
①《小草千字文》笔法紧密,字字用意含蓄,趨于平淡、古雅。习者应以为范,从规矩入手,得之方能入险绝。
②《狂草自叙帖》整篇文章695字,126行,为怀素41岁时书,作品通篇“迅疾骇人”,“纵横不群”,又笔势狂放,翩躚自如,节奏变化万端,极尽情态,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推上最高峰。习者应学其用笔及整篇的节奏变化。就《自叙帖》本身内容而言,也是研究书法创作与书法美学的一篇最要文章,习者应仔细研读。
2、张旭《古诗四帖》,张旭(658—747)字伯高,江苏吴郡人,人称张长史,嗜酒放纵,性情豁达,狂放,行奇语颠,有张颠之称。传《古诗四帖》为张旭所作,其草书个性放纵、狂逸,在急速书写中寻得契机,常得到意外的效果。其墨法,笔法均有独创。且作品中全篇连绵不绝极具韵律感。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又如云烟缭绕,百年化多姿,如鬼神不可端倪,有“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之说。张旭开唐代草书浪漫主义风尚的先河。怀素以及后世许多书家均受其影响。习者应注意,其笔锋以“屋漏痕”为主,间以“锥画沙”,“折钗股”笔法。字与字的连绵之法。
3、王羲之《十七帖》,属今草范畴,笔意精到,点画方圆并用,结字平中见奇,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全贴字字独立,朴厚灵和,气象超然。又情驰神纵,趋于自然,习此贴,除注意字形以外,重要的是留心其中篆籀用笔。以用笔的转换。历代拓本很多,以宋拓为佳。
4、孙过庭《书谱》,孙过庭(648—703),字虔礼,苏州人。工正,行书体尤擅草书,为唐代能书且理论独有建树的大家。古人有云:“过庭草书,咄咄逼羲献,妙於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才非积习所至,《书谱》不但书艺超人,且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书论著作。作者于习传统技法,审美、艺术见解、书艺创作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议论精辟,字字珠玑,点画狼籍,精彩万分,神完气足。习者应仔细研读其理论,学习其用笔的多变、真率、自由。
5、黄庭坚《李白憶舊遊诗卷》,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宋四家之一,草书深得怀素法,晚年更趋成熟,为宋代少有能开启一代书风之人。其草书作品落笔奇伟、倔俏,清雄雅健,气势豪放,矫若游龙,出神入化。常用笔欹侧而不失中宫,此贴为其代表作。此外还有《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传》等,学习此贴注意:用笔圆转飞动,章法随笔势而下,气势连贯,状态万千,富有节奏之美。笔法以“印印泥”“虫蚀木”为主,间以“锥画沙”、“折钗股”。
6、王鐸:草书风格集“二王”掺唐人,吸收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优点。独树一帜,影响书坛四百年。其草书大气磅砣,神采飞动,有极强的行冲击力与震撼力。章法多变,笔法丰富,以裹锋为主,八面出锋,高古雄强。其首创涨墨法,延伸了墨的使用空间。习者应注意其作品中的屋漏痕及锥画沙笔法,但要注意其作品中时而出现之锐角转折处,尚缺气息的问题。
四、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
当习者经过长时间的技法训练,对古典作品有了一定的掌握了解后,自己书写作品的行动就越来越强烈了。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创作阶段”。
在动手创作之前,先来看一下关于“创作”一词的含义。
“创作”一词来自西方,大约在清朝末年经日本传入中国,它有五种含义:
1、完整的作品形式。
2、高品位的境界与表现力。
3、具有独创性。
4、一整套实施规范,或一整套程式的完美展现。
5、主动的选择性。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五条含义当中的2,3,4条,竟与我们在前面所讲如何判别一幅书法作品之优劣中三条方法如出一辙,可见对于艺术创作乃至于创造的定义是有一般定义的。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主观世界外在表现的形式,是绝对自我的。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也是一样(我在这里多次重复“艺术创作”一词,是因为当书法从实用上升到艺术范畴时,它就不单单是艺术层面上的事情了,太多人认为掌握了书法的书写技巧便掌握了书法的一切,是错误的。这通过书法艺术的特点和艺术创作的定义便可看出,技巧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而不是目的)。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书法艺术创作的具体步骤
1、内容的选择:内容大约有三种:
① 指定内容:应邀为某地或某人书写指定的内容。
② 刻意摘取:书艺作者在颂读古典文学作品或名人警句时,即兴摘取片段,或单句而书之。
③ 自作诗句:书艺作者常常对自然景物,世情冷暖有感而发,吟咏一些诗句、对联、短语书之。
2、书体的选择:
①根据所选内容文字来确定书体,一般记录性的文字或随意摘取的文字宜用行书、楷书、隶书等字体,自作诗句的创作宜选行书、草书为宜。
②根据作品悬挂的方位和功能来选择书体,如匾额宜用篆、隶、楷、行,展览则诸体均可。
3、作品形式的构想
往往书写内容和书体决定了作品的形式,形式的表现方法与内容结合的恰当,则作品会更优美生动。一幅书法作品不具备美的形式,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便不是艺术的书法(艺术作品有它的社会职能:艺术作品的独创性也就是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能给人们一个正确的艺术导向)。
书法艺术的内容(此处内容为书写内容与作者心境之合)为意,形式(此处形式是指书境,即笔墨之境)为境,二者有机结合乃为意境。(笔墨之境是指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总和)。
书法作品形式大至分为条屏、中堂、对联、匾额、横披、手卷、扇面、签条、方幅、册页等。
4、章法的构思
当你选择了一种创作的形式,随之要考虑的就是章法的构思。
无论你的书艺作品悬挂在展览会,还是印在书中,观赏者第一印象便是章法。所以谋篇布局,包括点画粗细、结构,用哪种笔法,墨法,落款的长短,钤印的数量与位置,都应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章法的构想应从大处着眼,计白当黑,疏可以走马,密不使透风,奇趣可生也。但不要忘记,书艺创作境界居前,形式居第二位。而没有优美,恰到好处的形式也不可能表现出完美的境界,后者为前者服务。总之,章法的好与坏,直接体现了作者对古典传统艺术的把握程度,及作者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观察与体悟的有机结合的多少。
5、情绪的准备
前面我们讲过书法的内容与形式构成了意境。而立意的深浅、高低,用情的多少、真假,决定了作品的境界,作品境界的高低又决定了作品的价值与命运。所以在创作一幅作品前,首先而且必须对作品的境界进行充分的思考,对情感充分的酝酿。艺术创作必须要有激情,激情是创作的灵感与源泉。见庭前花开花落了悟自然之境。听静夜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溪涧奔腾,欢时光飞逝。看云卷云舒,得荡漾之意。婴儿梦中欢笑,得天真之趣。深谷幽兰,得自在无争之意。万般思绪,或豁然心胸,亦或凄风苦雨,或凝万趣於神思,静观默察,迁想妙得,等等,皆可得佳作也。
6、落墨
有一次落墨完成作品,即抓住偶然欲书灵光闪烁的瞬间,不能自己一挥而就,表现出灵性与自然。正所谓非力运之能成,而又非成者无以偶得。还有多次落墨完成作品,在书意创作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不断升华而渐入佳境,直至满意。在多次落墨中由于长时间的书写,作者的思维,肌肉常进入无意识状态,偶尔写出平时迫求而未能达到的特殊形式,我们叫做潜意识创作。这是所形成的书意作品自然,无造作之气。
书写大字时易用气,做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写小字时易用腕,做到用笔灵活而沉实。
7、充分享受书艺创作时的快感
当书家进行创作时,心、手、笔进入自由,无我的状态时,任心性自由流淌,此时书者会产生一种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快感。
8、落款,钤印
作品正文写好以后,便要书写作者的名字,创作时间等。同时盖上书者之信物,即印章。对一幅艺术作品而言,落款的恰到好处,钤印位置的适当,都可以使作品意境得到升华,否则易使作品费掉。从落款和钤印上可以看出作者在书法创作上的真实水准和修养。落款一般来说要小於正文,字数的多少应视作品而定。有长款、有短款、有穷款。
长款是作者在完成作品后,将作品的释文或自己对内容的感受书写到作品上。
短款一般是写上创作时间,作者的名字、给与人的名字等。
穷款则是只书写作者的名字,甚至有时只盖一枚印章即可。
款有上款,下款之说。上款常书给与者的名字,下款多是作者的名姓,或堂号。
落款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不能喧宾夺主;⑵让欣赏者容易辨识。
印章一般有名章(大都是阴文),斋号章(大都是阳文),引首章,压脚章。几种常用的钤印方法是落款完成后在下款的下方,或左方钤上姓名印。如用二方,则在姓名印下再钤斋号章。如需引首章,则在作品右上角,第一字第二字之间选择位置钤盖。视作品空间布白的需要加盖压脚章,用印切勿滥,否则便画蛇添足。
9、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当作品完成时,可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请书者注意,在一件作品中,不能将作者的所有构想完全精到的表现出来。所以,哪一件作品的保留,哪一件作品的弃掉,主要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是以抒情为主(意境),还是以状物为主(章法、笔法)。
10、拍照、建档、装裱
书家在创作时,有意将过程摄录下来,或创作完成时拍照记录下来,并建立一个作品档案。这样有便于检索各个创作时期的资料。同时记录作品的去向,出版情况,用何墨汁,纸张等情况。
装裱作品,作品在装裱前应与装裱师沟通,制定作品的尺寸,选择何等形式,挑选附料的颜色,使作品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常言道:“七分字,三分裱”,可见装裱过程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五、书艺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临摹过程向真正创作过程过度阶段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习者应无怨无悔,终日切磨,徜徉于古代与现代优秀书家的作品当中,并同时涉猎历代名家的书艺创作理论思想,寻找适合自己创作的理论支柱。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探索。你已经登上属于自己但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普通的山冈,你在这里小憩,整装待发。当你起身欲行时,抬头望去,艺术之路漫长而无际,在你身边挤满了古代现代的人们,到底该往哪里走呢?
这时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创作的停滞期,这时你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你会得知是从古典传统中走来,那里是个巨大的母亲,有无限的营养。这时你应该进入一个重要时期:“传统回归期”,再次回到那巨大的母体中寻找创作契机,找寻自我。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你日夜不停的穿梭于古代、现代乃至于未来时,反复进行着论证、否定,有一天突然你会发现,你寻找的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你心中的“真我”。你以前所做的一切,应是为了找到这个久已在你心中的“我”,并把他用你已掌握的独特书法语言极至地表现出来,使你确定了生命的意义,使你人格得到彰显,这真是件快乐的事。
◎ 六、从某种角度来看,古代先人的书艺创作思想,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
以下我们选择了3位在书法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书家,介绍一下他们的书法艺术创作思想。
1、孙过庭,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生活在唐贞观年间(648年)左右,书法以“二王”为宗,其有著名论著《书谱》行于世。
他在《书谱》中论及创作不同书体作品时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贵流而畅,以点画为情性,以使转为形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章务简而便。
对书法创作时的环境心态也有一段论述,如下:“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疎”。
五合:1、神怡务闲,一合也。2、感惠徇知,二合也。3、时合气润,三合也。4、纸墨相发,四合也。5、偶然欲书,五合也。
五乖:1、心遽体留,一乖也。2、意违势曲,二乖也。3、风燥日炎,三乖也。4、纸墨不称,四乖也。5、情怠手懒,五乖也。
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2、明朝著名书画诗人徐渭,(号青藤道人,田水月)。徐渭有中国“凡高”之称,他对书艺的创作思想有6个方面的阐述:主运笔:他说书法安置神韵皆从此来。不同的运笔方法,形成风格差异的艺术面貌。尚骨力:书法作品应先有神韵,而要有神韵须先有生意,生意的产生须凭骨力得之。宗天成: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天成者,非成于天也。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也。正所谓:登虚者妙,守气者生,险绝者中流,天成者逸仙。重己意:在得到深厚的传统功力、与艺术修养之后在艺术创作当中主张个性的流露。去媚俗:书法作品的风格也是作者的人格体现。优秀的作品弃世俗,欲妍媚,不随波逐流。崇散逸:何谓散,蔡邕(汉朝书法家)曾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何谓逸,超越规矩法度,做到无法而法。
3、傅山:(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他对书艺创作提出“四甯,四毋”的观点。这同时也是书艺美学的观点。“四甯,四毋”观,一直影响书坛的创作直至今日。同时是针对当时书坛流媚、妍美书风而提出的,其内容是:
甯拙毋巧(拙:乃正极奇生,大巧若拙。巧:指摆布,造作。)
甯丑毋媚(丑:朴素而不雕饰,媚:华丽,研媚。)
甯支離毋轻滑(支離:指宽绰、雍容、大度。)
甯直率毋安排(直率:指天意、不造作,任性情自然流淌。)
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中,还有很多优秀理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去阅读。而且每过一个时期回头再来读曾经读过的文章时,你会有新的发现、有新所悟,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贵在持之以恒,不断实践,妙悟心得,举一反三,才能日有进境。
元 鲜于枢唐诗卷欣赏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