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并茂寓意美好关系 启示录
接触香椿之后才真正明白“椿萱”是什么意思,多数情况下,大部分人会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两种植物,其实,“椿萱”还是父母高堂的代称。父母为何又被称为“椿萱”呢?
椿即椿树,椿树即香椿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香椿嫩芽可食用,早春的香椿芽口感嫩脆、香味纯正,土鸡蛋煎后颜色金黄,二者相配轻炒,色泽金黄,味道妙不可言。古代传说大椿长寿,用椿木盖房“可扶正镇邪”。《庄子·逍遥游》载:“大椿长寿”,“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由于椿树长寿,我国古代又极为讲究孝道,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树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 古人不单独把父亲称为“椿”,而是称为“椿庭”,这是因为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来称“椿庭”,用以代指父亲。由此“椿龄”为祝寿之辞,以“椿”为父的代称,亦称父为“椿庭”。
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唐代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即都是把椿萱并列作为父母的代称,“堂上椿萱雪满头”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明·汤式《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受人曲》:“椿萱衰迈,松菊萧条”,“椿萱衰迈”亦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年迈了,语言含蓄,但情真意切,饱含对父母的敬重。
现在,很少有人再去称父母为“椿萱”,也很少再见到“椿龄”“萱寿”等词了,这也许是时代的进步,语言变得直白了,交流变得方便了。然而,部分语言文字的简化和消失,隐去的不仅仅是一些文字,还有文字背后的那些情感,那些美好的祝愿,那些字里行间含蓄厚重的文化内涵,并由此让我们缺少了和风细雨般的文化熏陶,更缺少了对情感的细腻品味,于是,到时我们可能再也无法体会出“堂上椿萱雪满头”的依恋,再也无法理解“椿萱衰迈”的凄凉了,那才可能是我们真正的悲哀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