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有精神,我在香港最有名的精神科医院——青山医院当护士
「你信不信我送你入青山??」在香港,这是一句很常用的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人是神经病。可能很多初到香港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这句完全不带一个脏字的话,是用来骂人的呢?那是因为这里的“青山”,指的是青山医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有名的精神科医院。
身为青山医院的小护士一枚,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你们不知道的青山医院。
青山医院从1961年开始投入使用,2004年重建过一次。重建前的青山医院环境很差,一间病房可以容纳多达一百多个病人,环境相当拥挤,床与床之间几乎没有行走的空间,病人大多都要从床尾爬回床上。另外卫生情况也很恶劣,一些病人精神比较混乱的时候,随处大小二便,但因当时人手严重不足,也没有得到即时的清理。
重建之前,晚上值夜班的护士可能就只有一个人,要应付过百个病人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那个时候,医院会让一种叫「马仔」的病人帮忙看顾着其他病人,有什么紧要事才通知值班护士,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工作量。「马仔」就是那些情况比较稳定、比较清醒的病人,当然成为「马仔」也有好处,比如护士会奖励他们烟草或者食物等东西。不过现在不可以吸烟了,因为医院已经全面禁烟。
2004年重建后,环境改善了,人手也增加了,青山医院从以前的「人间炼狱」变成了一座环境幽静的疗养院。由于要保障病人的私隐,青山医院很少对外开放,进入医院也要经过多重门锁,所以香港坊间对青山医院的认识很有限,认为青山医院一定有很多疯癫的病人,觉得非常可怕。
但青山医院并不可怕,它其实就是一间普普通通的疗养院,环境还相当优美。如果大家真的想看,青山医院每五年会有一个开放日,届时市民可以进来感受医院的服务设施,也能减少对精神病康复者的歧视。而恰好,今年就是青山医院的开放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否则下一次就要等到2026年啦。
当然了,作为精神科医院,青山医院跟普通医院还是有些不一样,因为这里住着很多对自己或别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非自愿留院的病人。所以,跟这些病人打交道,我们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呢?
跟其他科护士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除了要进行一般的护理程序,如量血压、派药和洗伤口外,还要顾及病人精神上的问题。例如,一些病人可能有很高的自杀或暴力倾向,所以我们要密切监察病人的一举一动,看他们有没有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
我在青山医院工作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经常要在很多不同的观察纪录表上签名,面对很多有高自杀杀风险的病人,每隔15分钟就要观察一下他们的情况。这些有高自杀风险的人,一方面是受脑子里那些不存在的声音影响,另一方面是患有重度抑郁,所以常常会有寻死的念头。他们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我听说过的,有用床单作绳子放在门把上吊颈,还有用床角割手的。最不解的是,有些病人的家人或朋友甚至会帮他们自杀,将可以伤人的刀片利器藏在给他们的物品,例如夹在书本内或食物中。
这里就要说到青山医院的一些限制。为防止留院病人伤害自己或是伤害别人,他们在医院时得到的物品并不多,危险物品例如比较长的毛巾、比较尖的梳、笔,甚至是有铁线的胸围也不能拿进病房。病房有很多门锁,以防病人会逃走。另外由于私隐和精神状况的关系,手机也是不准使用的。精神病患者在病房里只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或者接受职业培训,治疗,让他们在出院后可以尽快融入社会。
除了要留意有高自杀风险的病人,还要关注那些有高暴力风险的人。同样是因为他们的脑内有一些不存在的声音,令到他们误以为有人要伤害自己,所以通常会选择先下手为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位病人把床头柜的柜桶拆了下来,并狠狠打向另一位院友的头,导致那位院友死亡。自这次事件后,青山医院的病房内都没有床头柜了。
对于这些精神状态不好的病人,我们都会把他们安置在单独的房间,或者绑起来,以免他们会伤害自己或其他人。
老实说,在青山医院实习和工作的这几年,我并不觉得精神病人疯癫,反而觉得他们很可怜。因为除了患上精神病不说,他们还要遭受很多来自社会的歧视。比如,香港不少工作在入职前会有精神病评估,让很多精神病康复者难以融入社会,再次投身工作,所以他们只可能做一些比较低等的工作,或者依靠政府的资助生活。
但试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受到不平等对待或者歧视,这样不是更会增加精神病复发的机会吗?之所以会有这种歧视心理存在,我觉得还是因为社会对这个群体不了解。其实精神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疾病,大多是因为遗传或者环境造成的。
我最难忘的事情是有一天上夜班,大概是晚上11点了,一位病人哭着来护士站找我,说她从晚上8点多一直躺到现在也不能入睡,脑海里在想很多事情,想起20多年前就去世的丈夫和10多年前烧炭自杀的儿子。
这是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她的经历非常可怜。她的丈夫是一名同性恋,但迫于从前的人对同性恋的歧视而娶了她,也就是现在社会上说的“同妻”。虽然结了婚生了孩子,但她丈夫却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是她一手一脚把儿子养大。后来,她的儿子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本该到了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儿子在一场金融风暴中破产而选择自杀,自杀前还拍了影片跟她告别。那时我在想,如果我是她,可能也会患上抑郁症。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尝试去理解精神病患者,去挖掘他们患病的原因,会发现其实都是些很寻常的经历,人人都可能碰到,歧视大可不必。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对精神病的普及越来越多,歧视问题也不像以前那样严重。
其实精神病康复者就跟每一位普通病患一样,只要按时服药,就能像正常人那样重新投入社会,增加社会的生产力。而我们要做的,无非是理解和包容。
(本文作者:高节村第一美女)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