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哪个镇最有钱,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句容戴庄村:村民收入 15 年增 9 倍,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
现代快报讯(记者 林清智 文 / 摄)4 月 25 日,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田里很快便布满了嫩绿的秧苗。这些秧苗都是一个月前通过大棚育秧的 ” 越光 ” 有机水稻。有机水稻是戴庄村的一张名片,去年,当地开始尝试种植双季稻,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降低价格,让更多人能吃上绿色健康的大米。
△ 4 月 25 日,句容天王镇戴庄村开始插秧 杨志国 摄
水稻供不应求还要想办法降低价格?10 多年前,村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情况。当年戴庄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后来通过发展新型生态农业、成立合作社,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近年来,” 戴庄经验 ” 还推广到周边,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搞生态农业、成立合作社,贫困村逆袭
戴庄村的逆袭离不开一个人——赵亚夫。2001 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2002 年,他来到了位于茅山老区的贫困村:戴庄村。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富起来。
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岗坡地多、人口密度低,当时的戴庄村,农民们用传统方法种田,人均年收入不足 3000 元(2003 年,戴庄村农民人均年收入 2800 元)。早在 2001 年,赵亚夫就对戴庄村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查,来到戴庄村后,他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农业的想法,具体而言就是推广种植有机 ” 越光稻 “、有机桃。
一开始村民们并不乐意,赵亚夫组织了动员大会、技术讲座,可参加者寥寥无几。赵亚夫便从示范户开始推广。今年 66 岁的杜忠志是最早尝试的农民之一。
△戴庄村村民杜忠志在草莓大棚里修剪枝叶
4 月 15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杜忠志家的高架草莓大棚时,他正在修剪枝叶,今年的草莓销售旺季已过,他家中的 3 亩草莓卖了 3 万多元,草莓卖完了,他又要忙着种水稻、管理桃园。
” 以前苦得很。” 放下手中的活,杜忠志回忆道,2003 年以前,水稻的售价不高,也卖不出去,自己种水稻、山芋、花生等农作物,还打零工,整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 2 万元,这个收入水平在村里已经算是高的了。
2003 年,杜忠志听从赵亚夫的建议,开始种 ” 越光 ” 水稻,产出的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了几倍。看到了甜头后,村民们纷纷尝试。
后来赵亚夫又让杜忠志种 ” 有机桃 “,同样获得了成功。如今,靠草莓、水稻和桃子,杜忠志家年收入超过了 20 万,他脱贫致富的经历成了戴庄村逆袭的一个缩影。
2006 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为农户做好全套 ” 嫁衣 “,所得利润的 80% 返给农户,绝大部分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村民也是社员。
借助合作社这一平台搞生态农业,戴庄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 戴庄村有 866 户村民,2010 年以前,农民家有私家车的很少,到了去年,村里有 400 多辆私家车。” 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自豪地说,去年,全村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 27100 元,人们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戴庄村的富有:” 开车干农活,空闲去旅游。”
曾经出国打工谋生,给苗木当 ” 医生 ” 脱贫
”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科科长陈志农指出,赵亚夫及 ” 亚夫精神 ” 是 ” 戴庄经验 ” 的核心要素,句容市以 ” 亚夫精神 ” 为引领,培育了一批亚夫式带头人,他们以领头雁的担当、敢干敢闯的劲头,实现了村强民富。比如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他扎根基层,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兴农的道路,成为村级推广 ” 戴庄经验 ” 的实践者、带头人。
刘树安 2007 年正式出任唐陵村党委书记后,为不适合种水稻的唐陵村另辟蹊径:2008 年,他组织村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通过发展苗木种植经济、新建苗木市场,带动了 1200 多户农民致富。
曾经的贫困户王保平就是其中之一。
△王保平在给树木输液
王保平今年 46 岁,上世纪 90 年代初,她在茅山从事园林管理工作,拿着 400 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后来为了能有更高的收入,她到科威特打工,2 年半后,她回国结婚。
刚嫁到唐陵村时,王保平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丈夫家中五代同堂,需要赡养的老人很多,他们主要靠经营一家小卖部维持生计,一家人的人均年收入不足 3000 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04 年,王保平开始尝试小规模的苗木生意,不仅种苗木、买卖苗木,还兼职买卖苗木药水。2009 年,唐陵村的花木市场建起来后,当地做苗木生意的人更多了,大家都希望苗木的存活率能高一点,舍得多花钱给苗木 ” 看病 “。
于是,王保平开始学习医治树木。她文化程度不高,一切从零开始:跟着养护品公司的农业技术人员学剪枝、除虫、给树挂营养液,经常参加合作社开办的培训班。不到几年,她便成了医树专家,靠当苗木 ” 医生 “,” 保守一年赚 20 万 “。
看中生态高效农业,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王保平的大树养护用品专卖店里的药水
” 王老板,你看下你那里有没有杀这种虫卵的药啊?”4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唐陵村采访王保平期间,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微信上还有不少客户跟她求医问药。这个季节,是苗木病虫害、菌害的高发期,往年,王保平老要往苗圃里跑,给树看病、治病,如今借助智能手机,她可以远程 ” 会诊 “,在手机上开药让客户自己去买。
除了智能手机外,王保平现在还多了两个帮手——女儿和女婿。王保平的女儿许梦文今年辞去了高姐的工作,回到了唐陵村,帮妈妈开店,她正在尝试做电商。
杜忠志的儿子杜富海比许梦文更早返乡,他返乡创业种起了草莓。随着句容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当地像许梦文、杜富海这样的返乡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在大力发展 ” 一村一品 “、” 一社一特 ” 的背景下,句容市形成了丁庄葡萄、白兔草莓、茅山长青等优质农业品牌集群,返乡年轻人们在各自的农业细分领域奋斗着:做苗木生意、种有机水稻、种草莓、种葡萄 ……
” 通过培育一个矢志为农的带头人、构筑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一个规范高效的合作社、打造一个特点鲜明的农业品牌,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凝聚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介绍推广 ” 戴庄经验 ” 的情况时,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科科长陈志农这样总结道。
△王保平给树治病的工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苏南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句容农业总产值占 GDP 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近年来,该市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农业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和富民增收之路,2018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13 元,城乡差距小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农富农的路子越走越宽。
陈志农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大 ” 戴庄经验 ” 推进力度、严格规范合作社运行、加大农产品推广力度。其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 ” 统 ” 有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分 ” 有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济组织共同发展的格局,” 今年我市将发挥‘龙头企业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效应,组建葡萄、草坪等 6 个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单一产业内的深度耦合。”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