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品药品人才,新春走基层丨安徽太和:特色产业筑牢经济“底盘”,齐心协力再谋发展新篇
卯兔呈祥,万象更新。兔年春节,走进地处皖西北的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大街小巷,一派喜庆祥和的浓浓年味儿扑面而来,大红灯笼高高挂,火红中国结处处留。
走在太和县的田间地头,瑞雪兆丰年,麦苗吐新绿,一幅欣欣向荣的田园风景跃然眼前。这里岁稔年丰,穰穰满家,药草幽香,绵延数里,处处呈现出产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
“苟日新,日日新”。过去的一年,太和县以一系列亮眼经济数据,深刻诠释了“自我突破”“自我跃升”的强劲发展愿望,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奠基铺路。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太和县委、县政府正锚定新发展格局,抢抓奋进新机遇,向着产业兴旺、经济振兴、人民乐业的目标奋勇前进。
▲龙腾盛世贺新春。通讯员 田玉鹤 摄
向着春天出发,时代大潮澎湃。春节前夕,太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太和县县长陈建华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太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到全市平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太和县城一角。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太和县还积极抓住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接江浙沪市场,正建设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优势特色产业带,打造长三角绿色优质“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为长三角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农产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太和县绿色食品基地认定面积已达100万亩,培育出了小麦、稻米和玉米等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2022年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为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太和县农业正努力实现由追求高数量向寻求高质量转变,由过度依赖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努力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和农民增收福地。
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建设必不可少。太和县近年来在这方面下苦功夫,立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将特色品牌打出去、发展好。
太和县自古便有着“香椿之乡”的美誉,《太和县志》对太和椿芽有如下记载:“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在清朝时更是被御封为“贡椿”,佳誉驰名中外。依托悠久历史和种植环境,作为名特珍优蔬菜之首的太和香椿,因药膳兼用被称作“国粹”,在国外称为“中国绿色保健菜”。
新春佳节,在安徽太和县旧县镇双创园的产业基地内采用有机栽培技术培育的香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了解,太和县政府近年来抓住香椿耐贫瘠、适应性强,且种植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投入产出比高等特点,充分依托资源和区位发展优势,不断扩大香椿种植规模,大力发展香椿产业,并加大对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除地理标志产品香椿、樱桃等一些已经美名远扬的特产外,太和县还以江浙沪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特色农业种植结构,在沙颍河、苗原河、黑茨河沿线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在江浙沪适销对路的有机蔬菜、鲜花瓜果、小杂粮、高档食用菌、水产品的种植养殖面积,并持续培育太和板面专用面粉、香椿、孔雀翎制品、牛肉干、桑葚菊花茶等已经闯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太和县美丽乡村。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夯实和美乡村基础;聚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太和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太和县将继续利用和发展农业优势,勾勒乡村振兴蓝图,绘就美好乡村画卷,实现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
继承医药精华 寻找发展新出路
采百草除百病,佑四季长安宁。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这颗瑰宝一直熠熠生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屏障作用。太和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美名远扬,政府也一直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太和县“十四五”规划提出,太和县将围绕建设成为中国医药之都、全国新型特色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中原经济区北商贸物流中心、阜阳都市区现代化中等城市规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打造中国医药之都、奋力挺进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奋力开创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太和发展新局面。
▲太和县华源物流园。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推进医药高地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太和县出台了《太和县扶持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办法》,以大新、李兴、倪邱、宫集为中心,建设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辐射周边乡镇,并明确县财政每年设立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园区种植专项扶持资金,对经批准新建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进行扶持。
作为全国知名的桔梗生产加工基地,太和县种植桔梗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出知颍州(今阜阳市)时曾写下“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的诗句。
和香椿一样,桔梗也有着药食两用的特点,又名“小人参”,既可以根入药实现祛痰、散寒、排脓等功效,也可做保健食品,是太和县特产和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在中药材市场,素有“中国桔梗在太和,太和桔梗在李兴”的说法。太和县政府积极支持李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李兴镇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跻身农业农村部评选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行列。
在2012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桔梗之乡”,2017年被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十大皖药”(桔梗)产业示范基地。
“世界薄荷看中国,中国薄荷看太和”。每到暮春时节,太和县大新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薄荷长势喜人。据种植基地相关人员介绍,薄荷一年种、多年收。每年在春末进入收割季,可以一直持续到11月底,头两茬日照长、叶面厚,烘干后用于做茶,后两茬则用于药厂加工提炼,做调味料、薄荷茶等,产品主要销往国内的亳州、广州、台湾等地区和韩国等国际市场。
▲太和县六馆两中心。中共太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太和县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发挥太和县中医院龙头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举措都使得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明显提高,并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医药事业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谋发展。太和县的现代医药体系正不断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22年,太和县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增强了信息化赋能动力,推进数字技术在现代医药、绿色新能源等产业中的应用。
江淮国际医药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医药产业项目建设的启动,推动了产业集聚提档升级;现代医药基地发展动能逐步增强,欣奕华、拜善晟、德信佳二期等项目也陆续落地。
创新驱动、高端高质、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太和的经济发展基础更为牢固。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陈建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新的一年,太和县的发展目标任务已经明确,需要全县各阶层工作者和全体人民一起努力,再创佳绩。
新元肇启,万象更新。寓意着“太平祥和”的太和县正如它的名字,正乘着新发展时代的东风,政通人和,扶摇直上,蓄满动能,扬帆驶向繁荣富强的未来之岸。
上游新闻 柯南
编辑:张杰
责编:张沛 周希
审核:王成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