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人生路
漫步人生路
为什么我始终抗拒工作?为什么我向朋友借钱要给10%的利息,而且在朋友婉拒的情况下还坚持要给?为什么。。。。。。
我身上可能还有很多身边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我也没有过多地去解释,因为这要想解释得通,我必须先解释很多概念,然后有了相同的知识基础才能推导得出,最后,事实上,到那个时候别人也未必能理解我。
因为解释一千遍,不如做到一遍,在没做到之前,没有多少人会相信,或者愿意相信的,哪怕自己也是需要不断地思考,保持自信和勇气,才能继续前进。
不过,目前来看,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做一些简短解释,我会先解释一些我理解的概念和一些理论基础,然后还会讲一些需要条件,最后再讲我的推导和想法,
时光旅行者
所谓时光旅行者,可以类比普通的旅行者,这个月在三亚旅行,下个月可能在泰山旅行,本质上也是有时间差的,但是时光旅行者之间的时间差更多,而且是本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肉体无法到达的。
我就是一名时光旅行者,常常会穿梭于不同的时期——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就像普通旅行者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一样,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也是一笔谈资,但更是自己的一些思考资料以及行动指导。
去国外旅行的人中,有不少人喜欢做代购,甚至发展成了一个行业,比如去韩国旅行的时候,发现一款品牌香水,才卖几百块,而国内的专卖店,同款香水要卖三千多块,而且还有价无市,那自己买一些回去,肯定是能够大赚特赚的。这是一种信息差,国内也是一样,一二线的一些模式对于三四线来说,依然很先进,引入之后对本地模式将是一种碾压。
时光旅行者也会拥有一种信息差,我称他为“时间信息差”,因为他不存在与空间之上,他可能存在于未来,但没有发生之前,他就不是事实,或者当下的人也不会以此为依据。
邓超演过一部叫《乘风破浪》的穿越剧,从现代穿越到了1998年,那个时候他爸的梦想是开一个音像店,而邓超当然知道这个会被时代淘汰,所以他让他爸开电影院,但这两个人身处不同时代,得到的信息差导致矛盾难以调和,其中还有一个事情,是讲他爸的一个小弟要去南方发展,他爸觉得没前途,但当邓超得知他是“马化腾”之后,态度完全变了,还是因为他活在现代。
而如果我们现在穿越到2010年,那肯定会想方设法屯大量比特币,因为那个时候价格才一美元左右,而现在的价格差不多是三万美元,涨了几万倍。对于不懂比特币的来说,生活在现代,很多人对买房也形成了一种常识吧?那如果穿越到00年那个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肯定会买房,是不是?
这就是时间信息差,它存在于时光中,如果你不去看未来,不去看过去,那就没有这种信息差。有没有时间信息差对你的行动可能会有巨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改变。一般来说,掌握时间信息差的人,赚钱也是很轻易的,就如做代购的一样。
还有“风土人情”我也提一点,去到一个少数民族,我们可能知道当地的一些习俗,比如不吃猪肉,那我们就不能跟别人吃饭的时候点这个。这很简单,我们知道了,就不会再这样做了。
而对于时光旅行者也是一样,我们能了解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并不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就是历史的常态。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我父母以及他们那一辈的农村人基本上都是一辈子辛勤劳动,在外做一些流水线上的工作,没有成长性,所得的工资一直也就是刚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有积蓄,那就是靠许多人的努力用来建房了,再没有多余的钱,远没有达到财富自由,更不用说改变命运了,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不应该再走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觉得安稳就行,并且教育下一代一样,走他们的老路,农村很多年轻人现在就是这样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作为一名时光旅行者,我知道了“风土人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那我肯定是会避免这些不能做的,去参考那些能做的路,但是我看了很多大学生的路,也极少有人实现财富自由的,顶多是生活得要好很多了。所以那些路对于我来说,也是要谨慎的,最好的还是去看看不同时期,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他们走的是怎么路,也就是有什么“风土人情”,一般来说,农民和富豪的这种“风土人情”是很难改变的,他们也很难有所交集,而我很幸运,我不仅能在书上看到感受到,还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和感受到,这对我的冲击更大,也对我的行动更有指导意义。
通货膨胀
这个概念学过经济学方面的应该都能理解,我粗略地解释为就是钱贬值了。小时候一块钱可以买四个包子,现在只能买两个了,大城市好像只能买一个了,辣条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五毛钱一包,但是量明显变少了。
这说明啥,说明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钱的数量没有变,或者略有增加,但实际上买的东西更少了,因为银行年利率在百分之二点多,这还是定期存款,活期貌似0.35%,而我之前看到的计算通货膨胀率是7%。
在这里,不用太关心具体数据,只要告诉自己你钱存在银行是越存越亏的,假如是要建房的话,十年前一千块钱可能可以买1000块砖,现在只能买500个块砖了(肯定不是我说的这个价格,只是为了数字方便理解),那你十年前存的一千块钱,就算加上利息,那也买不了1000块砖啊!那当初为何不直接把一千块钱用来买砖呢?存1000块砖还是实实在在的砖,如果是其他物品,还能转手卖出去,说不定就还能赚一笔钱,股市就是这样子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只是说有那么多钱买房,就不会存钱建房了,但是参与股市并不需要那么高的门槛。
再进一步,钱是哪里来的?钱的来源方式有很多,但是我从父母及农村很多人的观察知道,钱就是他们出售自己的劳动时间换来的。随着通货膨胀,他们的工资在涨,物价这些也依然在涨,所以他们的工资一直是被算好的,刚好够养活正常的一家人,如果再节俭一点,节俭个十几几十年,也是能建一个房子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他们的劳动价值并没有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注意,我说的是劳动价值,不是劳动价格。就比如我三年前做临时工,一个小时十块钱,刚好可以炒个快餐吃,现在我做临时工,一个小时十二块钱,还是刚好炒个快餐吃。
从三年前到现在,我的工资涨了,物价也涨了,但是我一个小时的劳动价值没变,还是刚好够一顿饭钱。
理解了这一点有什么用?有没有用得看你会不会思考我赚钱是为了什么?赚来的钱用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现在出售自己的劳动时间?
首先出售自己的劳动时间,有的人一直在出售,一直在劳动,但劳动价值一直没变,比如流水线上那些人,他们积攒下来的钱还要面临贬值,那对于我说,当真是觉得不值得,但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不懂这些,懂了也是说一句,那又能怎么办咯?我的建议是既然能积攒钱,那就可以定投,这样用钱买资产,通货膨胀不但不会让你的钱变少,还会变得更多。
对于,把时间出售两份的,也就是不仅帮老板打工,也是帮自己打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增长,当然劳动价值也就在增长,那么以后生活也是会很不错的。
我之前也是有考虑过这一件事的,希望能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且能做的,还能赚钱的事做,但是不好找,或者说没找到。当然,对于不想工作,我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喜欢工作上那所谓的职场竞争关系,恶心,烦人。
因此,我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不出售自己的劳动时间,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成赚钱的事。这就是很多人有疑问的地方了,我会解释的,不过在这之前,我还要解释一个概念——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这个概念我在很多地方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里我还是要再解释一下,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方便我后面的推论。
复利曲线就是这样一条线,简单说,复利效应就是它一直在增长,但是前期增长得非常缓慢,慢到甚至难以察觉在增长的地步,但是一旦突破一个成本线之后,那么他的增长将会非常得迅猛,猛到人的大脑难以预估和想象。
像个人成长和财富积累这些,都可以成为有复利效应的事,个人成长不必多说,前期可能增长得比较慢,与别人看起来差距也不大,但一旦突破某个点之后,比如将某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增长就会越来越迅速,学习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差距大到别人都不会跟自己比了。
财富积累的话,最明显的就是证券交易市场上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年化利润在25%的股票,长期持有,一两年可能也增长不了多少,三年才快要翻倍,貌似还不能对生活有质的改变,但是十年后他就增长了九倍多,二十年后就增长了86倍的,这足以拉开差距了。
比如存一千块钱,二十年后就是86736元了,再多存一年呢?就是108420元了,比上一年多了21684元,这一年增加的钱,就是原来本金1000块钱的多少倍啊?没错,是21倍多。
越往后差距就会越大,大到难以想象,比如60年后,是652530446元,九位数,也就是六个多亿,再多一年呢?是815663058元,比上一年多增加了多少元?163132612元,这一年增加的钱相对于本金的多少倍啊?163132倍,原本1000块钱,一年翻了163132倍,这是你敢想的事?但是存了六十年后,通过复利效应,再增加一年,增加的钱就是本金的这么多倍,所以说是一个奇迹啊,这不是人的线性思维能想象的,觉得眼前这些年利率也涨不了多少钱啊,那是因为自己本金太少,存的时间太短。
这里我还要提一点,后面要用的到,我称它为“超额收入”,通过前面的计算,我们会发现,后面增加的收入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我们可能都花不完了。
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自己的开支区间,就是说一个人一年最低会花费多少钱,一年他使劲花又能花多少钱,他一年所能花的钱就在这个区间内,像我物欲比较低,那可能区间就是一万到一百万,那如果我赚了两百万,在一年里,我还花不完,最多花一百万,这剩下的一百万,就是超额收入。
但我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收入啊,以前赚的钱可能连最低线都难以满足,所以就有了“面积填补”这一种方式,你看啊,从这条复利曲线很久之后的某个时间段截取一块阴影部分面积,这个代表那个时间段赚到的钱,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填补前期很长一段时间的区间下的面积,这个面积就代表自己几年甚至十几年内所需要的开销。
有了这些概念之后,我想,我能开始讲我的想法和推论了,但是这里面还会涉及一些概念,这个我也会适当简单介绍一下。
从我选择的这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开始讲起吧,很多人和很多文章都说最好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且自己有能力做的,还能赚钱的事,满足的条件越多,当然就越难找到,所以很多人又会给出建议,说面对自己喜欢做的和应该做的(这里指的是赚钱方面的),选择先做应该做的,因为他能让你先活下来,然后你才有机会做你喜欢做的。
看起来似乎没错’啊,在某个时空下,确实没错,而且现在来说,也不能算错,但一定就只能这样吗?我不就不能把我喜欢做的事,做成我能做的且能赚钱的事?
比如我喜欢读书,那这个就不能成为我赚钱的事?当然可以。
不过,也确实要承认,这需要时间,需要考虑自己怎么先活下去,但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首先我相信我未来能赚很多钱,那些钱能够轻易弥补我现在所需要的开销,也就是“面积填补”。而我之所以相信,是因为我一直在成长,提升认知,提升能力。考研英语里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不是“追求成功”,而是“配得上成功”,当我们具备成功所需要的要素之后,成功自然会不期而至,翻译成中文就是“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当然,即使具备成功要素之后也不一定会马上成功,可能做一件事,失败了,再做一件事,还是失败了,但是他最终会成功的,因为他已经满足成功的要素,靠的是实力成功,而不是运气,实力是可控的,就像价值回归一样,额价值回归好像也挺难理解的,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只股票可能被低估,可能被高估,但他的价格早晚会回到他真实的价值周围。
好,“面积填补”只是理论上的,那怎么把未来的钱花在今天呢?如果这一点实现不了,那就都是空谈了。
我当然不是空谈,因为这一点刚好可以实现了,因为我们生活在现代,有着相当完善的金融基础。信用就是钱,凭信用就可以向银行借到钱,只要你按时归还他所需要的,他有钱赚,他就能一直借钱给你。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吧,不就是信用卡吗?是的,但这一点金融基础还不足够达到“面积填补”的效果,得花很久之后的钱才行,所以还有一种金融方式,那就是通过APP操作,只用5%的额度就可以还剩下95%的钱,而我们每一次只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理论上,按照这种方式,这钱我可以十年后,二十年后才一次性全还完。
但是这也不是随便让你这样的,这里面的手续费换算成年利率的话,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大概在7%到8%,也有不在这个区间的情况,具体还要看自己的条件啥的。
但是相对于找银行借钱,我一开始还是找的朋友借钱,因为这利息需要支出,那我为什么不给信得过我的朋友呢?他们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也很放心借钱给我,那我10%的利息也是对这份信任的感谢和认可,相反,如果我不给,那反倒是我不对了。
首先钱本身就是有机会成本的,我朋友这钱可以不借给我,而是拿去投资,也许也能赚这么多,当然他们不大会投资,但就算存银行,一年也有2%左右的利息啊,第二,朋友不愿意要利息,无非是担心这种交易关系疏远了朋友这种分享关系,我们互帮互助,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这还是把对方当朋友吗?恰恰相反,我如果不给利息,那才是不把对方当朋友,因为我如果明知道钱是有机会成本的,借长期的钱也需要一定成本的,那我找朋友借钱不给利息,那就是打着朋友这种亲密关系,来为自己谋利吗?而损失的是什么?是朋友的利益,因为他钱原本是可以不借给你的,只是碍于朋友关系或者说面子,才借给你的。因此,既然我经过认真思考,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故作不懂地不给利息,不就是在借用这种信息差,从朋友身上谋取利益,做着损人利己的行为,请问,这是朋友做的事吗?
再回到笑来老师说的,不要借钱投资,其实笑来当时在财富自由之路上还说了原因的,就是借来的钱是有期限的。
这里借了朋友的钱,虽然说朋友非常信任我,有的借了一年了,也没有主动向我开口说还钱的事,但是没说就不代表我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我也随时准备好,在朋友急需钱的时候,能够尽快把前还上,其实无非就是用信用卡套现,多一点手续费而已,而信用卡的钱,只要我遵循一定的规矩,理论上我的钱就是没有期限的,因此,理论上,我并不算是违背了笑来老师的说法,而是对他的想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面积填补”这一点,因为有现代金融基础,所以得以实现,那还有一点需要明白,那就是未来的“超额收入”是否可以实现,只有实现那一点,那么我这一条路才算是称得上走的通。
这就是“时间信息差”了,现在的人怎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毕竟不是谁都是穿越者,没有人能完全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作为一名“时光旅行者”,我还是有很大把握自己能赚很多钱,能有“超额收入”的。这些主要基于两点。
一点就是定投策略,只要标的没有问题,他是能够产生复利效应的,若干年后,他成为了现实,那么收益自然就能弥补现在的利息了。
第二点就是我自身的成长。我有学习的基础,且我热爱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以及不断践行,我就能够不断成长,作为一名终身成长者,那这自然也是会有复利效应的,我未来的能力所匹配的劳动价值也自然能够弥补我现在的这一点点开销。
基于时间问题,我不能再解释太多了,现在来总结一下吧。
首先根据那些,我选择这条路有几大前提或者基础;
理论基础:复利效应、通货膨胀(这一点我还没有完全解释完,其实我还可以补充到借钱这个行为上的)、定投策略,且这些理论都是可实践,而我也是在正确地实践。
金融基础:信用贷款、现代交易市场、银行
成长基础:有自学基础,且有学习兴趣,是一名终身成长者,持续践行,终究会获得超额收入,突破成本线以及天花板。
然后还要考虑这条路所拥有的风险,对于一些极端的风险,那我就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了,因为不管我走不走这条路,出不出售自己的劳动时间,都无济于事。而我走这条路所带来最大的风险,差不多就是两三年后发现走不通,身负十几万的债务而已,这也没啥不能接受的,我就是拿钱换时间,拿时间换成长,说不定那个时候钱本身贬值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还上升了,还钱难度也降低了不少。或者说我就是把现在的劳动时间与未来的劳动时间置换了而已,这还是建立在我劳动价值没有变化的基础上。
这里不大好理解,展开讲也能写一篇文章了。总之就是,最坏的结果我也能承受,还远没有到死的地步呢,其实我小时候是真正经历过死亡的,那种感觉真的很难描述,但是只要经历过,相信会对一个人有巨大的改变,人生的意义,存在的意义等等,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游戏,而我只不过是想运用自己心智,去尽量把这场游戏玩得好,玩的妙,最后还能留下点什么东西,这里展开又能讲很多了,甚至还不止一篇文章。
最后就是,这条路就是我目前认知下的最优解了,也就是从概率和收益综合考虑,他的期望值是最高的,所以没有别的意外,我也应该继续走下去。
但即使我觉得自己思考的可以,我还是会想自己推测上哪里还有问题,还有哪里是我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等等。
真要实行下来,那就是要走少有人走的路,那就是要被很多人难以理解,甚至还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需要勇气。
这还好,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理论和想法所推导出来的路,我自己也还没有走过,在他还没有变为现实之前,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他就是为真。
我只能相信这些,只有相信他们,我才能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而相信,本身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果然啊,勇气是唯一不可伪造的美德。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