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可以吃头孢吗(5个月婴儿可以吃头孢吗)

大家家里都会有一个小药箱吧,里面放一些应急的常用药。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家的小药箱里,有没有备一些“头孢、阿奇霉素、阿莫西林”之类的药,当宝宝感冒,出现发烧、咳嗽、嗓子红等症状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家长觉得宝宝这是上火了,就会给宝宝来一片这些“消炎药”?或者平时宝宝生病了,周围就会有亲戚朋友推荐说“我家宝宝之前也是这样发烧咳嗽了,去医院看大夫给开了点头孢吃,就好了,我这里还有一些呢,你先拿去给宝宝吃了吧。”不知多少家长有过这种经历呢?但其实,这些日常的情景里面,都隐藏着一些用药误区。到底是什么误区,这样用药会有哪些风险呢?

《健康加油站——向幸福出发》联合市医院管理局药事处推出“解决您用药中的隐患与烦恼”系列节目,邀请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钟旭丽、主管药师王翔岩跟您说说 如何给孩子正确使用抗生素

药师提醒|“消炎药”,您给宝宝吃对了吗?

(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钟旭丽(左)、主管药师王翔岩做客直播间)

第一个误区就是:把抗生素=消炎药

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炎症不是特定的某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损伤等都可以引发人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真菌、过敏、跌打损伤等引发的炎症没有消炎作用。因为抗生素其实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控制炎症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乱吃抗生素,抗生素在没找到有害菌的情况下会滥杀无辜,将身体里的有益菌杀死,从而造成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小宝宝等抵抗力和调节能力本来就比成人弱一些,因为一些本可自愈的病毒性感冒服用了没什么作用的抗生素,反倒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或者用药后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就得不偿失了。

专业类的医药书里所说的消炎药,其实主要是指下面的两类药,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临床上会区分不同的炎症原因和部位来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比如过敏性鼻炎,常常选用激素类的鼻喷雾剂,而关节炎,则会选择消炎止痛类的布洛芬等药。

药师提醒|“消炎药”,您给宝宝吃对了吗?

第二个误区:认为抗生素都差不多,吃哪种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家长经常会说,我给孩子吃了点头孢,但再追问全名,到底是哪种头孢,往往就说不上来了。

其实抗生素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小孩可以使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一般以XX西林命名,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禁用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比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这些抗生素每一大类下面又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头孢类就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等很多的品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应该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来适当地选用。

不同的感染菌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比如链球菌感染应选择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而支原体感染则选择阿奇霉素这类的抗生素效果比较好;另外,不同的感染部位也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选择,感染发生在肺部、或者脑内,抗生素对应的选择也会不同,需要考虑具体抗生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富集浓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脑屏障在脑内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则完全被血脑屏障阻挡在外,对脑内感染无能为力。治疗肺炎需要选择在组织中分布的较多的抗生素;而发生败血症类就需要选择在血液中分布较多抗生素……

有的家长会问“如何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怎么知道该吃哪种抗生素?”这些问题都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回答的,需要掌握很多诊断医学、微生物学、药学的知识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不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在医院里面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验血查体,好让医生心里有数,辨别清楚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以便合理选择药物。有些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验血查体。甚至觉得做这样的检查没必要,这是医院为了赚钱。有的家长,宝宝一发烧心里就特别着急,非要医生给孩子打打点滴,以为可以让孩子尽快退烧。这些都会迫使医生不得不开一些广谱类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滥用。

第三个误区:按以往经验给宝宝用旧药,甚至用大人药。

有的家长会给宝宝吃上次生病时吃的药,或者问邻居、朋友、亲戚,甚至在网上发帖,把孩子的主要症状说一下,然后就会有人纷纷出主意说我家宝宝上次也是差不多的症状,吃点头孢或红霉素就好了,甚至有的家长还把自己吃的抗生素给宝宝服用。

这个道理跟上面的是一样的,每次病情或成因可能由不同病菌引发,胡乱服用旧药,会耽误病情,或带来不良后果。比如说宝宝咳嗽了,不能认为咳嗽的症状和邻居家的宝宝一样,那么自己宝宝得的病就和邻居家的宝宝一样,治疗用药也应该一样。事实上,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身体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很多病都能表现出咳嗽的症状,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有些类型的哮喘也能引起咳嗽。而且咳嗽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咳嗽,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病因去治疗才是有效的治疗。因此千万不要在没有医生的指示下,自行服用抗生素。

而给孩子用大人药更是有很大的风险。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长成熟呢,将大人药减量给宝宝是非常不科学的。应选择孩子适合孩子服用、能精确分剂量的剂型。

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现在很多医生都提醒家长不要滥用抗生素,于是有的家长就一味地拒绝使用抗生素。这是步入了另外一个误区。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导致延误治疗的时机,加重病情。

还有的家长担心抗生素的副作用,待宝宝的症状一有好转,就停药或自行减量。却不知这样的行为与滥用抗生素没有分别,同样是在培养超级细菌,造成细菌耐药!为什么这么说呢?

药师提醒|“消炎药”,您给宝宝吃对了吗?

专业一点讲,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在医学上叫作“压力抵抗”,即在环境压力下(如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下)含有耐药性基因的细菌可以生存。如果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够完全抑制它的生长的话,它就会在这种压力下变得更强大,如果只是短期抑制了但还没能把这些细菌全部剿杀就过早停用抗生素,相当于给它们留下机会复活,从而导致原来的抗生素对它不再有作用。这是人为的把耐药菌筛选保留下来。因此一旦你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就要遵照医嘱,按疗程足剂量地将药用完,将细菌彻底消灭,不留残余,这样它们就没有能力反弹,也就没有机会进化成更加强大的超级细菌了。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一些误区:其一,吃一两次觉得病还没治好就着急换另一种。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其二,抗生素越新越好,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需要避免的抗生素使用误区。下面再讲讲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第一:能口服的不要静脉输液。用抗生素治疗轻度感染时,常常首选口服的抗生素。而治疗中、重度感染的时候,可能最初医生给你开的是输液用的抗生素药方,因为这个时候病情紧急或者严重,但一旦病情稳定了,就可以换成口服的抗生素,这在临床上叫作序贯疗法。我们都知道吃口服药要比输液更安全,所以,当医生给你开药时,你要学会多问医生一句:“我一定要输液吗?能不能换成口服的?”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选择使用口服药物。

第二:安排好服药时间。比如医生嘱咐的一天吃三回药,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太高,从而导致神经或肝肾功能损伤;而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同样的,一天两次的药尽量安排每12小时服用一次。

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忘记服药了,该怎么办?是当时想起来的时候补上还是下次服药时服用两倍的剂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想起来的时候距离下次吃药还有足够的时间间隔,可以在想起时及时把忘记吃的药补上,下次的药仍然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次的药(即每24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五六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两次的药(即每12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三四个小时内发现忘吃;一天三次的药(即每8 小时服一次的药),在一两个小时内发现忘吃,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想起来的时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要补了。千万不要一次服用两倍的剂量。

第三:按疗程用药:完成整个疗程,确保药效。病人须在疗程的3天后,再做评估,以了解服用的抗生素是否有效,如果病情无起色,再以其他合适药物替代。

第四:注意特殊剂型的服用方法和保存方法。如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加冷开水至指示刻度,经摇匀溶解后才可服用,加水稀释后需冷藏保存,14天未用完应丢弃(具体时间按说明书要求)。曾有家长未按说明配制溶液,造成给宝宝用药剂量过大的真实案例。

总结一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原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有感染指征需要用药的,一定要保证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要频繁换药或“见好就收”。用药时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能口服的不要静脉输液。用药前需认真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用法。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