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最新栽培技术,食用菌灭菌新技术
平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本文作者介绍了平菇菇房和菇棚两种季节性栽培设施的建造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菌渣配方栽培平菇技术全过程,包括杏鲍菇菌渣配方培养料配制、培养料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程序,为广大菇农利用菌渣高效种植平菇提供参考。
1 平菇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平菇形态上和其他菇类一样,也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部分组成。菌丝体白色,由孢子萌发发育而成,多细胞结构,具有分枝和横隔的丝状体,呈绒毛状。初为单核菌丝,随后单核菌丝再质配成双核菌丝。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吸收营养,发育到一定程度,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就能形成平菇子实体。
1.2 生活条件
与其他各种食用菌一样,平菇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并且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因素的要求略有不同。
2 栽培设施
根据栽培季节的不同,平菇栽培设施的建造也不同。若冬季出菇,则选择建造半地下室温室(以下简称菇房)来栽培平菇,若选择夏季出菇,则选择建造钢架大棚(以下简称菇棚)栽培较好。无论菇房与菇棚,场地选择均必须远离工矿企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1 000 m以上。
2.1 菇房建造
菇房是指下部砖石(或泥)砌墙,上部覆盖瓦片、草帘或薄膜等的设施。温室菇房,一般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向下挖0.5~0.7 m,南北宽8 m,东西长10~30 m。挖出的土可以砌成宽0.7~0.8 m、高1.0~1.5 m的前后墙和脊高2.5 m左右的山墙。在东西山墙留80 cm×160 cm的门,前后墙上每隔2 m留直径为40 cm(或正方形)的通风口,脊顶留2~3个60 cm× 60 cm大的活动窗。后坡上用玉米秆、麦草等覆盖30~50 cm厚,前坡面用竹竿拱起,覆盖薄膜、草甸等。墙体也可以用砖石或空心砖砌墙,内外为12~24 cm砖墙结构,内部填充保温材料。
2.2 菇棚建造
菇棚是指以钢架(竹木)为骨架,外覆盖薄膜、草帘等的设施。钢架菇棚,每亩建造材料一般为:直径2.5 cm、长度11 m镀锌钢管200根,镀锌连接器100个,固定器200个,压顶簧400个,压膜槽100根,压膜簧200根,地毛绳100根,8 s流滴耐老化薄膜两幅220 kg,草帘120条。竹木菇棚可参照筹备建材。菇棚一般东西方向,背风向阳,南北宽6~7 m,东西长40~50 m,棚顶中心高度约3 m,边高1.5 m。覆盖物分3~4层,先是一层薄膜,接着覆盖草帘,再覆盖薄膜和遮阳网等。
3 栽培技术
3.1 菌株类型和生产季节选择
根据平菇各菌株出菇温度范围不同,将平菇划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等类型。低温型一般为5℃~15℃,中温型一般为12℃~25℃,高温型一般为20℃~35℃,广温型一般为10℃~35℃。播种可分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从事大批量商品菇生产最好在这段时间内播种;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春节前后进入盛产期,有较好的鲜菇市场;春播在2月以后播种,4月中下旬出菇。
3.2 熟料袋栽技术
培养料种类及质量要求,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杂木屑、大豆秸秆、豆粕、棉渣、麸皮、米糠、玉米粉、石灰、石膏等。工厂化杏鲍菇只生产头茬菇,培养基质的营养物质没有消耗殆尽,还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处理后可添加到新料中栽培平菇等食用菌。本文作者重点介绍利用杏鲍菇菌渣作栽培平菇的方法过程。
4 生产技术操作过程
4.1培养料配方和预处理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大量菌渣循环利用成为重要研究内容[6]。菌渣循环利用栽培平菇,可选配方有以下几种:①杏鲍菇菌渣20%,棉籽壳78%,石灰2%;②杏鲍菇菌渣40%,棉籽壳47%,麸皮10%,石灰2%,石膏1%;③杏鲍菇菌渣70%,麸皮20%,玉米粉4%,豆粕3%,石灰2%,石膏1%;④杏鲍菇菌渣50%,麸皮20%,棉渣20%,玉米粉4%,豆粕3%,石灰2%,石膏1%。杏鲍菇菌渣取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厂,去掉外袋、粉碎、过筛、晒干。棉籽壳、棉渣、豆粕等材料也要先晾晒,拌料前适当浸泡预湿。
4.2培养料堆制发酵
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种培养料,经过人工或机械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至65%~70%,pH值6.5~8.0,然后建堆发酵[7]。堆宽1.5~2.0 m,堆高0.8~1.2 m,长度不限,料堆每隔30 cm,用直径5~8cm尖头木棒从上到下垂直打一通气孔,堆表覆盖薄膜或草帘。当表层20 cm左右温度上升到55℃~60℃时,开始第一次翻堆,复堆后再按上述打孔和覆盖,继续发酵。每隔12 h左右翻堆一次,如此反复3~4次,1周左右后发酵结束。发酵料呈深褐色或咖啡色,有特殊香味。
4.3装袋
平菇栽培,菇农一般选择常压灭菌,出菇袋选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熟料栽培的出菇袋一般长40~50 cm,宽17~20 cm,厚2.5~3.0 cm。装料用装袋机机械装袋,不仅节约人工,而且料袋均匀,上下松紧一致。两头袋口套塑料环,在套环口敷上牛皮纸或3层报纸,再用橡皮圈扎紧。
4.4灭菌和冷却
按照常压灭菌步骤,将料袋搬放到灭菌池内,摆放整齐,菌袋间稍留间隙让气流流通。常压灭菌要求温度升到100℃后维持10~12 h。灭菌完毕,待自然降温到可人工操作,将栽培袋从灭菌池搬运到提前准备好的菇棚继续自然降温。常压灭菌开始的同时,用来发菌和接种的菇棚需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或一熏净点燃熏蒸,对环境进行杀菌、杀虫,做好接种前的准备。
4.5接种
散户菇农一般直接在菇棚一端,用接种帐隔出个小空间进行棚内开放接种。待栽培袋料温降到30℃左右时,开始抢温接种。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帐内前,要更衣,用酒精擦拭双手。接种时先将菌种的老皮拔掉,再把菌种扒成玉米粒大小,接到培养袋的两端,然后在端口套环上覆盖报纸并扎紧袋口。
5 发菌期管理
菇农可以直接将消毒灭菌过的菇棚当作发菌棚遮光后就地发菌。发菌开始时,保持通风换气,空气优良,5~6 d后温度由30℃降到25℃左右开始发菌。温度高时,以“井”字形排列,并及时通风降温。发现有污染的菌袋应及时清除。发菌时间一般在30~45 d不等,菌丝满袋且健壮无变异即发菌完成。
6 出菇期管理
当菌丝发满菌袋后1周左右,袋口处菌丝增厚,出现小菇时即可开袋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出菇袋一般都是码成墙式两头出菇,菌墙间留0.8 m左右的管理通道。地面用空心砖或砖等垫高20 cm左右,放上两根细竹竿后码放出菇袋,一般码放1~2层放一层竹竿,共堆放6~8层,高度1.0~1.2 m。冬季半地下室温室栽培平菇,码放高度可略高一些。线绳扎口的出菇袋可解开扎绳将袋口翻卷一下,或直接剪掉袋口,或用套环覆纸袋口把纸直接揭掉即可。出菇需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充足的氧气和一定的散射光照。一般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喷水的同时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7 采收及上市
平菇生长速度较快,一般1周左右即可采收第1潮菇。菌盖边缘由内卷开始展平时最为成熟,采收时,一手按住菇柄基部培养料,一手捏住菇柄轻轻扭下,切除多余柄角即可。采收前一天停止浇水,采收前2~3 h,轻喷雾水可保持菇体新鲜不开裂。根据市场需求,菇农一般在七八层熟时就及时采收销售。
综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三农知识的话,就关注一下笔者,笔者每天都会写作有关三农各种各样的三农实用文章,也拜托大家帮忙、点赞、收藏、转发一下谢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