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地摊产品大全批发,一年四季跑江湖暴利产品
“打拳卖膏药”是福建漳州人对“走江湖”的通俗的叫法。
“打拳卖膏药”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都有,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还可以见到,但其始于何时,已无可考。早前的一些民间艺人,把一些家传的医治跌打损伤、消化不良、蛇虫咬伤等药品拿到市场上卖,种类五花八门。为了招揽顾客,这些民间艺人使出浑身解数,把一些武术功夫或魔术杂耍轮番表演,并在表演中把所要卖的药品功效一步步地告诉观众。
“打拳卖膏药”分“文场”与“武场”。
“文场”表演者以魔术杂耍为主。一幅扑克在手里变化无常,要红就红,要黑就黑,要几点就几点,令人惊奇。几个硬币在两手中说来就来,说去就去,让人无法捉摸。表演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再利用一些化学或物理原理,使药水变白、变黑、变红、变蓝……以说明药水的特异疗效。
“武场”表演者以武术表演为主,或配上硬气功。长枪短剑、棍棒大刀,舞得风生水起;躺在地面,身上放上大石板,再用大锤砸断石板;甚至于枪尖顶喉、大刀劈身等危险表演。至于铁链绕胸再撑断、空手断石、指头钻砖等,不一而足。为了显示功夫,表演者会使用一些化学或物理原理,暗做手脚,如隔空击打现场自愿上来试下真假的人后背,在其背后留下血手印,再用药水将印痕消除,最终让人相信,药是真的,非常好用。
“打拳卖膏药”的人,在做足功夫后,使观众相信了他们的神奇药品,最终把药品卖出去。
“打拳卖膏药”的人不能总在一个地方卖。因为这样时间久了就会让人没有兴趣,药品也就卖不出,所以,他们一般是在一处卖上几天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打拳卖膏药”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收入有限,生活极其艰苦,社会地位低下,虽然所卖的药品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只是一般的小伤小病可以用,真正大病的人并不会找他们。而且,由于医学的进步,对医疗行业及药品的规范,使得走江湖“打拳卖膏药”这一古老的行业逐渐没落。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这些四处游荡的卖药人实行规范管理,成立了中草药服务部,另有一些人进入了医疗机构,当起坐堂医生。那些没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获得了医师的资格,得以继续走乡过县卖药品。
“打拳卖膏药”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理由。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填补了医疗体系的一部分空白,使得一些较偏远地方的病人,能得到医疗救治。
虽然“打拳卖膏药”所卖的药品总体上来说,质量并不是很好,但不能简单地定为假药,不排除有些民间医药中的精华,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疗效显著。
“打拳卖膏药”是文化活化石,它使今天的人们看到了昨天,只是在历代都处于弱势,并且被边缘化而打入另册。由于“打拳卖膏药”所卖药品无法得到政府的承认,人员没有医师资格,这一行业为政府所限制,生存空间急骤缩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今“打拳卖膏药”的行当业已消失,然而他们的真功夫却登堂入室,在武术团体里,在杂技团体里,在马戏团体里得到保留,继续发扬光大。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