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改编版还钱,求佛搞笑版还钱
自春秋战国以来,文人的风骨与阳刚之气,一代不如一代。假清高者越来越多,有情怀者越来越少;贪生怕死者越来越多,舍身取义者越来越少;见利忘义者越来越多,为天地立心者越来越少。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人,在春秋能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呐喊。及至明清,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喊出的居然是“水太凉”的求饶声,已无任何骨气可言。《雍正王朝》中的清流,看似大义凛然、铁骨铮铮,其实除了个别人物,大多都是一群不干实事的“喷子”,他们完整地延续了明末清流的光荣传统:思想上摇摆不定,贪生怕死。三阿哥胤祉既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也是“清流精神”的践行者。胤禩联合关外铁帽子王,发动“八王逼宫”,王公大臣都到场了,唯独没有胤祉。他去哪儿了?
他为了安全,躲在暗处观察,两边都不得罪,然后看哪一方胜出,就对哪一方递交“投名状”。
从胤祉的过往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机会主义分子
机会主义分子,从来不会一条路走到黑,趋利避害是其本性,是非善恶都可以忽略不计。能捞到好处的地方,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有危险的场合,不是装聋作哑就是避而不见。
追比户部欠款时,胤祉的做法就很“鸡贼”。当胤禛找他还款时,他想赖账,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钱给还了。此举可谓一石三鸟:一、将自己树立为榜样,人家都会敬重他;
二、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给了胤禛支持,也算卖了一个人情;
三、自己没掏一分钱,不仅还清借款,还在康熙面前留下良好印象,很快就把其他欠款皇子比下去了:
“从康熙三十九年起,他就召集一批饱学之士在编书,现在第一部《佩文韵府》已经出来了……朕听了,不胜欣慰……还有脸和他比?”
康熙这句批语,是对胤祉的高度认可,如同清代版的“你办事,我放心”。胤祉得到认可,自信都不一样了,那傲娇的眼神就表露得淋漓尽致,很得意地瞥了胤禛一眼。也就这件事,让胤祉成了储位的候选人。
机会主义分子,一旦上错船,后果也麻烦。在热河,胤祉就一个不小心,领会错了康熙的用意。他对大阿哥的致命一击,让康熙看出其用意,并给了一句评语:
“你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胤祉的夺嫡路,宣告结束,至此以后,他以修书为幌子,以保安全为目的,低调多了。不管是议举新太子、“《百官行述》事件”、举荐大将军王还是千叟宴,都很少看到胤祉有出彩的表现。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胤祉机会主义的本性并未改变。康熙传位的当天夜里,他机会主义的特点就再次表现。康熙当着众皇子的面,说得一清二楚,传位四阿哥。八爷一伙人,想通过文字游戏以假乱真。
这时候,连小孩子都听清楚了,胤祉不可能没听清,但他没有仗义执言,只是眼见夺嫡无望而高高挂旗罢了;局势僵持,他宁愿求佛念经也不肯选边站队。等到局势明朗,十三爷带兵勤王时,胤祉又是皇子中第一个下跪的。康熙灵柩前以及朝会上,胤祉再次用下跪表达拥护。
关在铁帽子王都是胤禩负责联系,他们带兵进京,不管怎样说,都是一桩大事。连张廷玉都感受到形势不妙,以胤祉的嗅觉,不可能没有任何察觉。他没有参与朝会,是为了以防万一。
两边以和为贵,有事好商量,那当然更好,胤祉没去也不要紧。两边动起手来,不管哪一方获胜,在场人员即便不站队,日后也有可能被清算;站错了队,那就彻底玩完了。以当时的形势而言,胤禩没把握不会轻易动手,雍正也不是省油的灯,双方势均力敌,不好判断谁胜谁负。
秋媚说:对于胤祉而言,不去参加朝会的风险是最小的,去了就有可能把自己的老命给搭进去。等会议开完,决出胜负,他再出来表个态、输个诚、批判一下失败者就能顺利过关。
个人实力江河日下,不复往日的辉煌
牌局都是有门槛的,不同身价的人,只能玩不同游戏。有钱人可以和巴菲特一起吃饭,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把几个亿的投资敲定,没钱的人只能成为巴菲特饭局的吃瓜群众,投点钱给二级市场,还很大概率成为被收割的对象。几位关外铁帽子王,都是威名赫赫,人家是大清的原始股合伙人;八爷党的胤禩更不用说,堪称总经理级别。胤祉的实力跟不上,去了还显得多余,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从被康熙批判后,胤祉也心灰意冷无意夺嫡了,关起门来著书立说。
身边的文人越聚越多,久而久之,胤祉成了清流领袖。这帮人的影响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无非就是联手煽风点火,今天骂这个,明天抹黑那个。在乎自己名声的人就比较忌惮他们,不在乎骂名的就不会太拿他们当回事。恰巧,雍正就不是很在乎名声,而且特别讨厌清流结党营私的风气。因此,雍正继位后,多次拿清流开刀。胤祉是清流领袖,自然首当其冲被修理。
经过几次打击,孙嘉诚被清理,李绂被废除,还有几个骨干也被杀,胤禛的御前免跪权也被上交,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手里没什么筹码,大佬玩的牌局自然坐不上去。人家实力派关起门来开八王会议,你胤祉带着个亲王的空帽子,去了也是多余的,说不定还碍手碍脚。
此外,“八王逼宫”那天,人家有言在先,讨论的是“新政”。但从“新政”开始,胤祉就没有参与,要不置身事外,要不就是被“新政”的对象。既然议题与他没什么关系,那就更没必要跑去凑热闹了。
秋媚说:文人风骨与为官自保之道很难兼收并蓄,二者选其一,一般人都会选后者。胤祉被雍正修理过几次,才算活成一个朝堂上的明白人,管它风骨不风骨,事不关己高高挂旗。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