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荡寇志灭雷将,荡寇志梁山附属山寨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三十一回,云天彪攻打嘉祥,听从刘慧娘用旗帜扰敌之法,成功打败呼延灼,收复嘉祥。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徐虎林捐躯报国,张叔夜奉诏兴师”,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林冲、呼延灼丢失濮州和嘉祥逃回梁山时,梁山也刚刚失去二关,宋江等十分焦急,统计了残余的兵马,并开会研究接下来如何应对。众人惊讶地发现梁山喽啰的士气低迷,一旦形势不利即全军溃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江、吴用、公孙胜等决定立抚恤章程,并在玄女宫设醮追荐死者及卜梁山的运数,这期间宋江等进行了暗箱操作,先是让玄女官司殿头目包灵假意说梦到九天玄女传旨,让山上备一百单八只水缸,满盛净水,九天玄女将洒入法水。众人领了法水后夜间用右手三个指头在左胁下搭三千下,次早如有主帅名讳出现,就预示着主帅隆隆日上。宋江听后假意大怒将包灵斩首,被九天玄女惩罚,于是按照包灵说的照做了,结果梁山上下果然每人身上都隐隐一个红文反写的“江”字,从而提高了士气。宋江、吴用于是决定收复二关,在公孙胜妖法的帮助下,徐槐、任森、颜树德先后死去,梁山收复了二关,但在攻打头关快要取胜时,被徐槐、颜树德显灵打败,只好退守二关。此时云天彪、陈希真接到书信,于是引军前来头关与韦扬隐等会合,张叔夜征讨方腊归来,宋徽宗下罪己诏,清除了高俅等奸臣,阅兵完毕,命张叔夜统兵征讨梁山。张叔夜在路上接到种师道的书信,得知种师道派出一人前来帮助自己。
都头曰:本回是《荡寇志》全书中梁山最后一次取得局部胜利,同时官军阵营的重量级人物徐槐也终于退场。关于徐槐,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他对剿灭梁山的贡献相比云天彪、陈希真等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因为他和颜树德、任森等死死卡住了梁山的咽喉,牵制住了梁山大寨主力,外围的云天彪、陈希真才能逐步收复失地,最终会师梁山。小说写到这里,“荡寇大业”眼看即将大功告成,作者却安排徐槐不早不晚在这里领了盒饭,最终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等踩在了徐槐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灭寇的任务。关于作者为什么安排徐槐在这里退场,我们将在下面细说,还是先来看看本回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共三个,第一个典故是梁山众人商议军情,呼延灼、林冲等先后提起手下士气低迷,遇敌失利即溃之事,那吴用听那二人所说情形,正与二关溃散相同,口中不说,心中惶急,便叫:“众兄弟休提!”范金门在这里批道【提出一百二十九回柱意。文气如群山万壑赴荆门。】范金门所引诗句出自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全诗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群山万壑赴荆门”本意是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在这里范金门是用了引申义,《荡寇志》中先后写林冲、呼延灼、宋江、吴用手下队伍遇敌失利即溃败的情景,到了这里吴用从众人之言中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梁山的整体队伍已经士气低迷,人心涣散,而不仅仅是一次战役失利的偶然现象。
第二个典故是徐槐死后,徐青娘前去拜访汪恭人,汪恭人道:“令叔因公积劳,此日捐躯报国,梁山大事,业已三分有二。将来经略到来,不日凯旋,令叔之功亦序列不朽矣!惜乎我生多病,不及见贼人授首。”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只一句,便收结汪恭人,以后竟不复再见矣,含毫邈然。左氏“羁将逃也”四字,便收一子家子,仲华盖本此。】出自《左传》“定公元年”,子家子即春秋时鲁国的著名大臣子家羁,他是鲁昭公的臣子,很有先见之明。曾经向鲁昭公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但都未被采纳,最后鲁昭公被孟孙、季孙、叔孙三家权臣合力击败,客死在晋国的乾侯。鲁昭公死后,鲁国派人前去迎接灵柩,季孙氏很欣赏子家羁的才能,向叔孙氏推荐,想让子家羁继续回国效力,但是子家羁忠于鲁昭公,没有同意,并和叔孙氏的使者说:“若立君,则有卿士、大夫与守龟在,羁弗敢知。若従君者,则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若羁也,则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羁将逃也。”最终子家羁逃走,没有回到鲁国,不知所终。这里范金门认为《荡寇志》写汪恭人结局是借鉴了《左传》写子家羁结局的手法。
第三个典故是宋徽宗命张叔夜征讨梁山时说道:“嵇仲,率事公忠,戎行宣力,经谋伟划,朕实依赖。前者方腊猖狂,命卿征讨,役才五月,遂奏肤功。今梁山宋江,肆逆已甚,特命卿率师往讨,尚其敬慎,以襄大事。钦哉!”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君称臣字,荣甚。按宋史本传,金人陷京师,车驾出郊,叔夜叩马而谏,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作者意盖本此。】据《宋史》“张叔夜传”载:【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军攻破开封后,宋钦宗准备赴金营商议讲和之事,其实这就是金军的阴谋,想要趁机扣押宋钦宗,所以张叔夜在途中劝宋钦宗不要去,但宋钦宗认为自己必须去,并且亲自叫张叔夜的字“嵇仲”,希望其能努力,可见宋钦宗对张叔夜的器重。俞万春在这里当然是借用了史书上宋钦宗对张叔夜的称谓,以表示天子对张叔夜的器重,但说话者换成了宋徽宗,而且情景也从国破家亡换成了出师讨贼。
说完典故,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作者在本回设计徐槐退场的情节。《荡寇志》中徐槐的主要功绩是夺取梁山的水泊和头关、二关,并牵制住濮州、嘉祥两处兵马,几乎要攻破梁山泊本寨,这样的功绩不仅在散仙中无人出其右,即使是雷将里面也没有几个能比得上的,因此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等在徐槐死后攻破梁山,总给读者一种“捡漏”的感觉,因为前面的路徐槐基本都已经铺好了,就差最后一击。作者之所以让徐槐这么出风头,其实是有现实原因的,徐槐的原型其实是作者俞万春的好友徐佩珂,徐佩珂字午桥、杭州人,是秣陵(南京)的一名官员,更重要的是,《荡寇志》初刻本正是由他出资赞助才得以出版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见作者设计徐槐这个形象的现实动因。
而关于徐槐结局的处理,范金门在本回回末评中其实已经说出了答案:【又因是而收结徐槐,片帆直渡,局势尽善,盖是书以叔夜为主人,而叔夜不可以多附会,特写一徐槐以代之。自一百十九回写徐槐以来,凡加官锡爵,叔夜保之。益兵运粮,叔夜筹之。徐槐建功之处,皆叔夜建功之处也。迨叔夜至,则徐槐可以无事矣。或曰:何不少留徐槐,凯歌同奏?此未喻作者之命意也。若留之以供驱策,不过夷于邓辛张陶之列,则徐槐不显。若留之以建议决策,而叔夜唯唯,则叔夜亦不显。为徐槐尽忠,而叔夜适来,谓徐槐为叔夜之前驱可也,谓徐槐为叔夜之化身亦可也。】
也就是说,徐槐这个形象其实就是作者为张叔夜设计的一个助手和化身,张叔夜因为是历史英雄人物,作者对其很是崇敬,不好在小说中虚构太多事迹,但又想突出其灭寇的功劳,因此设计了徐槐这个角色,让他来做作者希望由张叔夜干的事,然后让张叔夜在背后支持徐槐,这样一来徐槐的功劳也就算在张叔夜头上了。而小说马上临近尾声,张叔夜要亲自出场征讨梁山,徐槐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留下他反而会让其“掉价”,所以就安排徐槐在这个时刻退场,这样对保全张叔夜和徐槐的形象都好。但话虽如此,徐槐总给读者留下一种用完即扔的工具之感,就像演戏,替身表现再好,荣誉和光环终究还是属于他人,无论对替身如何肯定和赞许,都隐隐透着一丝无奈和苦涩。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