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未搬家可以洗澡吗(在新房洗澡算搬家吗)
老家的房子,生活用房共三间半,中间一间堂屋,吃饭兼作住房用,两边是住房一间半,因为一间屋因地形限制只有半间屋的面积,只能算作半间了。还房有一间厨房。整个房屋的墙是土墙,但耐用,经年不倒。用麦秸秆盖的屋面,厚而结实,冬暖夏凉。只是防火工作十分重要。还有一间猪圈,两个圈舍,一个养母猪,一个育肥猪。尽管是土墙麦秸秆草房,我在这屋里生活了十七年,直到去读中专才离开,有了很深的感情。后来哥哥结婚了,父母又另外单独修了三间正房,中间仍然是堂屋,两边各一间住房。还是在傍边建了猪圈和厨房。哥哥结婚后,爸爸妈妈就和哥哥家分开过了。虽然以后又修过一次房子,那是给爸妈住的,于我算不上搬家。真正的搬家是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的。
我是学农业技术推广的,八三年毕业后分派到外县一个乡——杨场。但工资关系在县农业局。除了发工资和差旅费,其它的福利都跟我们乡上的农技员没有多大关系,比如福利房。
乡政府所在地在一个小集镇上,临街一排木板房,是乡政府的办公室、财务室和接待室。中间一个蓝球场大的院子,还是泥地的,凹凸不平。左边是一个简陋的电影院,就是一间很大的屋子,后边楼上有个放影厅,观众席就是一排排木条凳子。右边是街上民房,有院墙隔开。院子最里面就是一排一楼一底的两层木板房,呈横着的工字形,楼上楼下住着人。楼上的人一走路,地板会咯吱咯吱响彻整个楼宇房间,楼上楼下说话到处都听得真切,没什么好保密的。左边楼上最末是广播站,傍边正好有一间空屋,这就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住处。后来发现,每个人的办公室都是住宿办公二合一。没办法,只有这条件。
院子里有一株泥枣树,秋冬时会结一些弯弯拐拐的泥枣。成熟后折下来放上两天,饿了的时候拿出一枝两枝来嚼一嚼,会有一点甜味,末了还带点苦涩味。我不大喜欢吃,可同事们总爱折了来送给我,却之不恭,只好收下。很多时候可以解谗的,饿了时真有大用场。
第二年春上,乡政府又招骋了一些年轻人,年轻人多了,总要有些娱乐活动的。起先,习惯了学生生活早上起来去跑步。去跑步时才发现,没有跑步的地方。政府院子太小,转不开身。去外面吧,街道弯弯曲曲,又不平坦,只有百十米长,两三米宽,也不适合跑步。最外面的公路是碎石路面,而且坑坑洼洼。有一天去跑了一段把脚崴了,就不再去跑步了。
一天,发现楼上有间空屋,里面有些木板,于是给领导建议能不能找师傅做一张乒乓球桌,这样就可以在院子里开展体育运动了。虽然招聘了些年轻人,但他们都是本地人,早上来上班,下午傍晚时又回乡下家中了。到了晚上只有我和广播员,还有两三个值班的。好在广播师傅年轻,也爱运动,于是每天早上打开广播之后,我们就去打乒乓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虽然技术不怎么样,但是锻炼了身体,也是很开心的。
晚上,有时去开播会,讲每个农时季节的生产技术。当时主要推广杂交水稻和温室育秩。不开广播会时就看书、看报纸。那时报纸也是很宝贵的资料,没有多少其它可看的书本,也没什么可说话的人。有时再去温习中专时学过的专业知识,有时还要备课,为乡上的初高中毕业回家有意参加学习的年轻人普及农业技术上课。下象棋、打牌之类娱乐都是在这期间学会的。
单位平时少有人,大多回乡下自己家去了,自然食堂就不怎么开饭,加上推广农业技术需要走村串户,时间不确定,吃饭成了大问题。楼上是木板,做饭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好多时候晚饭就免了。早饭吃豆花饭是常事,街上不远有家豆花饭馆,价钱也还合理。以前我从不吃豆花,感觉不好吃。现在好了,逼着你吃,慢慢的就习惯了,逐步的还喜欢上了。
后来,认识了现在的妻。她是招骋干部,都在政府上班。她做妇女工作,我做农业技术推广。成家了,就从楼上的偏隅之处搬到了楼下,一人一间有了两间屋子。其中一间作厨房,兼我的办公室。另一间做卧室,是她的办公室。虽然有些紧凑,但终于有了家,吃饭也有了保障,生活上也有人关心了。
从楼上搬下来时,我读书的两个挑箱,是爸妈为我读书,找了幺老爷的外甥专门做的。箱子很轻,空间也大,质量也好,可以用来装书籍,也可以用来放衣服棉被,不占地头,很实用。读书三年跟了我三年,工作时也带上了。这次搬家,因为地方小放不下,只好让哥哥拿了一个回老家去。我对挑箱很有感情,因为凝结着父母的心血,陪伴着我读书学习一路走来,就像我的亲人一样陪在我身边。
过了两三年,县上给了乡上一笔钱,用于改善办公条件。乡政府将沿街的木板房拆了,再顺着民房方向建了楼房,就像一把角尺。单位为了照顾我们住家户,让我们搬到了临街的三楼拐角处,共里外两间,仍然是住宿兼力公室,还在过道傍的屋顶搭了一个棚做厨房,这条件比原先的好多了。只是用水只能去楼下院子里的井里提,洗衣服也是要去井里打水。六米多深的井,用一根长竹竿,一头系着水桶,就像拔干一样把水提上来。这活只男劳力才行。夏天洗澡用井水冲,冬天就很麻烦了。后来,井里装上了潜水泵,修了水塔,吃上了自来水。有了自来水,冬天就可以烧一大盆热水,躲在厕所里洗个大水澡,好舒服。
为了搬家,用了一天时间去打扫房间,前主人走后留下了一些垃圾,什么木条废纸,烂桌椅烂凳子,以及地面的灰尘。搬家这天,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帮了大忙。搬的时候,他们说要主人自己先搬一些东西进屋,最好找一捆柴抱屋里去,这叫抱财回家。当然我不信这些,只是还是照做了,入乡随俗,权当是学习,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吧,毕竟朋友们也是一片好心。
新家也只两间,还没有原来的两间屋宽。里面一间要小一些,与外间屋子一门之隔,正好给儿子住,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做作业时也不会受打扰。因为外面的这间屋子,是住宿,也是我们的办公室,平时有很多事要处理,也有很多老百姓来办事,这样可以减少对孩子的影响,特别是学习。
这次搬家,把我保存的一些资料弄丢了好多,有些在当时看似无用,后来却发现很好,真的好可惜。还有订的那些杂志,如《今古传奇》《文摘周刊》《杂文》《象棋》等等都弄丢了,特别是《今古传奇》弄丢了最为可惜,因为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弄丢了的还有我的一些专业书籍,什么《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之类的。还好,关于植物保护和作物栽培的书还都在,这是当下最为需要的知识,有这些书在,就像我的老师在身边一样,足可以应对工作需要。
那时修房没什么设计,就是修成一间间方方正正的屋子,考虑的功能主要是办公。对于我们外乡人来说,没有住的地方就有了诸多不变。但也得适应环境,很多时候都只能将就着用,将就着过。往好处想,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处,毕竟是砖混结构的楼房,很知足。
四楼一底的办公楼,在乡镇算高了。住在四楼,也可以居高临下环视场镇四周。赶场天看街上的行人,人们十点左右才从家中吃过早饭,慢悠悠的来到街上。卖买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之类的。一般热闹的场景只有那一二个小时,很快就散了场。和老家的完全不同,一般早上五点过就往街上,赶场回来吃早饭都还早着呢。赶场天街上人声鼎沸,人头攒动。有背东西的,有挑着担子的,也有肩扛的,也有空着两手急匆匆赶路的。各种声音也是杂乱宣嚣,此起彼伏。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子的啼哭声。有时也有叫骂声,因为说话不妥贴,或者是遇惹事生非的人,有时会发生本地人欺负外地人的事,也有地痞混混欺行霸市的,各种声音允斥着大街小巷,各个角落。
不逢赶场,街上就清净了许多。这时在楼顶上看远山,看田野也是一大享受。乡村田野四时景不同。春天看秧苗、油菜花和麦穗,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心情会好很多。夏天听蝉鸣,看玉米苗噌噌的往上长。那高吭而又不倦的蝉鸣,听上一阵便想昏昏入睡。有时却又心烦,恨不得一声令下,停止这些恼人的演唱。立秋以后,成熟的稻谷,用宝贵的金黄色描绘了阡陌的丰收。冬天有时下雪,但更多的是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城里人不识,说是韭菜。远山的松树,一年四季都青枝绿叶。最喜夏天在松树林中听松涛,有时你可以听一整个下午,在松涛声中,看着夕阳慢慢从树稍上落下去,让天色慢慢的暗下来。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走在乡间田野,仍然觉得很亲切,看着茁壮成长的禾苗,看着丰收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也为乡亲们感到幸福。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经济发展好了快了许多。乡改镇了,又把原本的那个工字形木楼拆了,集资建住房,别提多高兴。只可惜中途资金断链,终成烂尾工程。想着集资建的套房也落空了,心中也凭添了些许失落。之后不久,镇上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赚了些钱,又征用了土地,建了六套房。领导照顾我,分给我一套,两室一厅。终于也住上了城里人才住得上的高大上的住房,一时间可开心了。
要搬新家了,得做好准备。于是拿出多年的积蓄,搞了装修,去县城买了沙发床,实木家具,煮饭改用液化气。有了自来水,买了淋浴器,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大水澡了。
这次搬家,原先那些今年制一点,明年制一点的家具,旧的旧,坏的坏,大都淘汰了,还有跟随了我十多年的挑箱。好在上次哥哥来,让哥哥拿一只回了老家去,要不然还真找不到之前的一点旧物留着念想了。
新家在河边上,河不大,流水也不大。到了晚上,总也有哗哗的水流声传来。初不习惯,夜里老被吵醒。后来习惯了,去县上开会不能听到这水流声还睡不好觉呢。住了一些日子后,又想起了之前我的那些没有留下来的物品,历经几次搬家,找不到一点它们的踪影了。有时候,想起这些来很有些失落,也有些伤感,有时也只能是摇摇头,无可奈何。
不久换届,组织上把我调到县境内坐公共汽车最远的一个乡镇——张场。虽然不是全家要搬家,但还是要搬去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作资料。带走的东西到是不多,一些资料,几套换洗衣服。周末可以回家,带多了也是无用。
到张场还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些变故,不得不再次搬家。那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原来还差包工头的钱未付清,政府又无力偿还,于是,被包工头告上了法庭。结果肯定是政府输了官司,就把房子折价处理给了包工头。好不容易有个好的安身之处,这下又得搬家了。
刚好,孩子小学毕业,考上县上的重点中学。我们都迷信县里的重点中学,肯定比乡上好,所以才决定让孩子去县城读书。为了照顾、方便孩子学习,正好借此机会一家人都搬去县城住。买房是不行的,没那个经济实力,也没有商品房可买。如果能调到县里的某个部门上班,兴许还可以分得一套福利房呢。只可惜,没资源,没福气,只好老老实实的在乡上工作,安心在乡下一辈子算了。城里那么大,又那么复杂,天生有一种喜欢单纯的群体,我还害怕我这种简单之人应付不过来呢。
没办法,只好再次搬家。找朋友在城里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客厅很大,房间很小。若大的客厅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没什么家具,空荡荡的。在家时间少,看电视时间也少。在客厅靠里边留了几平方米出来做厨房。房东也是开明之人,加上朋友的介绍,房租二仟伍一年,这还是让了我三百元的。如此,深表感激。尽管这样,也要四个月不吃不喝才够得上租房的费用。
这次搬家就要麻烦多了。从乡上到县城,十七公里,距离不算远,但是路烂。家具也比以前多了不少,需要找一个大的农用车才装得下。之前好不容易把家具抬上去,这次又得把家具拆开了抬下来,装上车运到城里,再抬上楼安装好。真是麻烦。
幸好有一邦朋友,大家七手八脚就把这一切从乡上运到了县城里。这里的环境不很好,屋后是农贸市场,早上很早就有了做生意的人,嘈杂、喧哗。楼下的河边,到处都是歌厅、烧烤店、夜宵店,每到晚上,歌声、吵闹声、打架斗殴摔瓶摔碗之声不绝于耳,有时整夜如此吵闹,初来很不安生。这环境,对孩子上学着实不怎么好。没办法,只好先将就着住一阵子,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吧。
不久,有了商品房卖,而且可以按揭贷款购买。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咬咬牙,拿出多年的积蓄,找朋友再借了一点,按揭二十年,终于在二零零四年时买了一套两室一厅顶楼的房子,一百二十平米,屋顶还有二十平米的两间屋。装修好后,找了城里的搬家公司,朋友们知道了也都来帮忙。入住之前老婆还信了迷信,找了个不知是算命的还是占卦的先生,看了一个良辰吉日,时间在早晨六点入户。入户前要在楼下放鞭炮,主人要先拿着一些东西进到屋里。然后其他人才可以把东西搬进屋来。
这里一住就是十五年,到现在再没搬过家了。
初来乍到,总得有个磨合期。可就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极为不愉快的事情。楼顶的阳台,下雨后总会有积水,由于设计时水管很小,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去,虽然我们非常注意雨后或下雨时去疏通水管。可水管太小了,总是会有积水排不尽。这样楼下的商户常找我理论。
为了不让商户担心,总是小心着去疏通下水管。但百密一疏,总有不及时的时候,也不可能天天守在那里。一天,那个商户找到我,要我把下水管转个弯,朝外面这个商户店外排水。开发商就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我改变方向往外排水,岂不是好了这家会伤那家吗?问题总也不能解决。一天我正在楼上疏通下水管,商户老板气势汹汹跑到楼上,指着我鼻子骂我。忍无可忍之下,毫不客气的与他骂了起来,并且把他轰了出去。这屋顶是我买了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给我滚。
当然,吵归吵,后来我把水管加长了一截,这样,下过雨时及时疏通下水管就可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限度了。不过,这样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过了段时间,实在想不出什么高招来。最后,干脆找了师傅来,做了一个大的雨棚,把整个阳台全覆盖。下雨时雨水直接流走了,问题也彻底解决了。虽然和商户老板吵了一架,后来在街上碰面了,主动打了招呼,大家又和好了,而且整个单元的住户都彼此熟悉了,也和谐了。
在张场工作三年后,再次调到了一个山区乡——顺龙。直到二零零五年才调到县上工作。虽然家住的地方稳定了,可单位上的搬家却又停不下来了。
进城了,在农委上班,地点在县政府办公大楼的二楼。过了两年,二零零七年底,办公楼要加固维修,我们单位搬到了老法院的楼上临时办公。正值这年冬天,久违的雪也下得纷纷扬扬,目之所及只有一个颜色——白色。空调、烤炉什么都没有,挤在一间屋子里的七八个人,一个个冻得捶胸顿足,除了我们的心是热的,仿佛这世界只有冰冷这一种状态存在了。
办公大楼很快完工,但却回到了底楼办公。也好,上下班免得楼上楼下跑,累。不久,办公大楼里的有些单位去外面修建了单独的办公楼,空出了好些地方。政府办又进行了一次统一调整安排,我们单位由“基层”一步登天,到最顶端的五楼办公,又搬一次家。去年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又搬家了,去了县农业局。但目前还不稳定,今年还要搬一次家。因为现在的单位太大,人太多,由原来的六个部门组成,目前是两个办公区,考虑到工作开展,所以今年还要搬一次家,集中到一个办公区。
单位搬家也很麻烦的,电脑里的资料搬落了不少,纸制的更是很多。这些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损失。不要的资料,搬家时清理丢了,后来发现有用了,却又找不到了,着急上火也没用。只是搬家时,怎么也会弄丢些资料,好在财务和档案资料总是无一遗失。一般性资料的遗失较多,还有那些办公设备、文件资料柜、电脑桌等也还不了原,不是这里坏了,就是那里烂了,新家具也不曾幸免。有时真的好心疼,心中着实感到有些可惜,搬什么家啊。
自读书工作以来,前前后后搬家次数不少。这搬家有时很累,有时很烦,但因工作生活需要也不得不搬。每次搬家,重要的书很少,常用的也不多。其余的说丢吧,有些不舍。不丢吧,又觉无甚用处,可事后又觉得有些资料有用时,又都让收废品的收走了。那些家具也是,平时不觉得有何用处,说不定那天能派上用场时又没有了。
也有些朋友没搬过家的,也有搬家不过一两次的。有时还为搬家少的人惋惜,没有多少搬家的经历,你就享受不到不同地方生活的妙处。搬家虽然累,有时还烦,但是每搬一次家又都有种不同的心境,先是激动,进而开心,不久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但总归是多了一次经历。
有时也在想啊,这搬家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总结了一下,总体来说好是肯定的事,你不可能越搬越差吧,即便有也是极少数的个例,越搬越好才是常态,也是搬家的理由。孟母为了孩子都要三迁,为了生活更好搬家也就不可避免了。单位的搬家与家庭的搬家有所不同。不同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条件也就有差异。当然,为搬家而搬家,我是不喜欢的。
其实,搬家可以搬出好心情,搬出好状态。从搬家的经历和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在全面进步、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搬家搬走了过去的年代、过去的环境、过去的生活,而且一去不复返。就算你不搬家,时光仍然一如既往的在向前流趟,也会一去不复返的。
(2020年2月12日)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