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可以组什么词语(撑可以组什么词语有哪些词)

知识精讲

一、初中知识复习

在中考语文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词或者是成语。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多义词: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一个多义词不论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汉语中有大量多义词。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可以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又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还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同时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例]秀丽、谦逊、刚强。

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例]奸诈、卑劣、渺小。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激动”比”感动”程度上更强烈。

(2)词义着重点不同。

[例]“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例]“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

[例]“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

[例]“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2)语法功能不同。

[例]“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

[例]“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在例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例]“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例]“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例]“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来形容“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目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分两步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单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间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状语、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例]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3.动宾短语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4.动补短语

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面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前面不能用“得”。

[例]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5.主谓短语

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例]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6.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例]从北京来。

7.同位短语

前后两个词语指代同样的人或事物。

[例]鲁迅先生。

二、高中技巧预习

(一)词的分类

词可先粗略地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同时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属于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属于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1.实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例]黄瓜、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开展、变化。

[例]重视、注重、尊敬。

(3)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

[例]奢侈、胆小、丑恶、美丽。

(4)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例]十、百、千、万。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例]两、吨、升、次。

(6)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代词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它们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例]我、你、什么、哪里。

2.虚词

(1)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例]极、非常、就、马上、立即、曾经、居然。

(2)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例]把、从、向、通过、随着、作为。

(3)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例]和、及、或者、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例]的、地、得、着、了、过、啊、吗、呢。

(二)近义实词辨析4妙招

将词语中不熟悉的部分拿出来扩展为比较熟悉的词,然后把组好的词代入原题看是否讲得通,即可迅速得出答案。

1.存异组词法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近义词,它们有共同语素,我们在辨析这类词时,先找出不同语素,以这一语素另外组词。

[例]“吟诵”和“吟颂”的不同语素是“诵”和“颂”,而这两个词词义侧重点的区别也就在这两个相异语素上。“诵”可以理解为“诵读”“朗诵”等;“颂”可以组词为“颂扬”“歌颂”等。

2.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存异组词时,就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即先把原词分解成两个语素,再分别组词,得到一个与原词意义相近的短语。

[例]“轻盈”和“清莹”没有任何相同语素,这时就可以分解组词:轻盈——轻快盈满;清莹——清澈明亮。在分解词语时,要尽量“单音变双”,组成和原词有关联的词语。

3.扩展组词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定,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这也为我们辨析近义词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扩展组词法,即用两个词语联系生活,运用想象,分别组词,得到一些包含两个词语的短语。

[例]“幽雅”和“优雅”,结合生活实际,我们习惯这样用这两个词语:环境幽雅,动作优雅。

4.反向组词法

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则可“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

[例]“清闲”和“清静”从正面难以分辨,我们可以从反面来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先组出二者的反义词:清闲——忙乱,清静——嘈杂。

(二)虚词辨析8法

1.看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做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做状语、补语、宾语。

2.看使用对象、适用范围

“对”和“对于”辨析:前者适用的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对”,但是用“对”的地方

都可以使用“对”,但是用“对”的地方却不一定能用“对于”。如以下情况: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如:他对我很信任。

(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意味的情况时,只能用“对”。如:她对小动物很温柔。

(3)与“对”连用的短语可以用在动词、副词前后,也可用在主语前。如:我们会对你做出补偿。“对于”却不能用在动词、副词之后。

3.看搭配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4.看逻辑关系

如“进而”和“从而”进行比较,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例]农业迅速发展,从而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和结果,“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农业迅速发展”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的原因,所以应该选“从而”。

5.看语气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的语气,有些用来表达强调的语气。

[例]“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6.看词义

有些虚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混淆,像“备加”与“倍加”,“必须”与“必需”等。这类词,只要辨别清楚其中不同的那个字,就能区分出来了。

7.看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句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8.看结构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例]“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