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可以转专科么(全科医生转专科医生流程)
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9月底前,北京将启动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实施工作。
根据《方案》,各试点区将不对诊所设置进行规划限制,将诊所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举办诊所的,报所在地区卫生健康委备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同时,北京将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
这一政策的落地无疑将对促进医生多点,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除了北京之外,2019年至2020年,中国还将在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9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
业内普遍认为,北京作为试点城市一旦成功,就会快速在其他省市进行推广,届时1300亿基层市场将迅速扩容,在国家鼓励医生开办私人诊所的背景下,市场有望很快突破2000亿大关。
政策松绑,个人诊所可对接医保报销
根据《方案》显示,全职在诊所执业的医师申报高级职称时,可按照北京市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有关政策执行。
特别是,建立体现诊所全职医师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外语成绩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其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临床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规定可谓给医生开办诊所彻底进行了“大松绑”,充分激活公立元医生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事实上,国家此前已出台了多项政策,开放了中医、全科诊所的限制,而这一次北京的落地将在政策执行到位。
显然,能否纳入医保定位范围,无疑将是未来个人诊所生存发展的关键。可以看到,此次《方案》中特别提到,诊所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实行自主定价。建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简化诊所的环评、消防等审批手续,与诊所备案手续并联办理,不作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办理诊所备案的前置材料。
同时,《方案》也针对骗保行为提出了监管措施,包括: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纳入医保定点诊所的监督管理,对虚构医疗服务等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应当解除医保协议。
事实上,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作为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的一部分,基层市场的大发展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业界分析,依托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的发展,未来必定将分流三甲医院60%以上的门诊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守门人。
下沉基层,未来市场有望突破2000亿
随着个体诊所的发展,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巨变。目前中国相当比例的药品市场,仍然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执业医师,纷纷全职或兼职创业,患者和用药市场都将随之下沉。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仅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份额即超过1300亿元,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特别是私人诊所建设的基础上,行业预计基层市场有望很快突破2000亿元。
但要真正将基层市场的利好落到实处,必须还有要相关配套文件的支持。方案明确,各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在建设区域医联体过程中,根据诊所意愿,将其纳入医联体建设。2020年3月底前,各试点区纳入辖区医联体范围的诊所应不少于1家,并在诊所和合作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这也就将意味着医生个人开办的诊所,未来也将被纳入到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下。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和县乡村一体化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进入2019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省份增加了基层用药的报销比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曾强调,作为推动基层市场的关键,是各级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超支合理分担、节余留用的原则,保证上下利益趋同,才能真正完成全套的诊疗服务。
2019年6月,浙江省医保局宣布,从7月1日起,全省将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采取方便就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药物配送服务等措施,惠及全省慢性病患者。
2019年7月,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86种慢病常用药,报销比例均超70%以上,其中不乏胰岛素、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硝酸甘油、华法林等众多明星药。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各省市基层市场门诊报销比例的不断增加,也将彻底改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方式、支付、用药、管理方式的变革,未来基层门诊将成为药企争夺的又一市场,医药产业又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