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死

都说“万恶淫为首”,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千古第一完人”,他在四十岁之前是劣迹斑斑,轻佻好色,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他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 编者注:

百味今天为什么要写“曾国藩戒烟、戒色”一文呢?因为百味近日一直在读曾国藩人物传记以及《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晚清重臣,凭借一己之力挽救清廷于大厦将倾之际。

虽后人对他功过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其流传下来的家书,却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这本家书让人有着太多的感慨和深思。对于百味自身而言,更可谓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金篦刮目、收获颇丰。

这本情真意切的家书,上至父辈、下至子孙,无不透露出他为人为学为政之理、立德立言立功之道。

尤其是下有子女的朋友们,更应践行曾国藩的言行,独善其身,培养好自己的后代,为国家输送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俗话说“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做曾国藩”,曾国藩一生的事迹和成功秘诀,验证了所有逆袭都不是偶然,这也令百味对曾国藩为人处世的能力和一生的成就敬佩不已。

百味自身的条件也很普通,才智也不高,人到中年,终于认清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平庸的。

而曾国藩给平凡的我们指了一条明路,百味也应该像曾国藩一样,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国藩是我们每个平凡的普通人学习的榜样,今天百味就给朋友们讲一个“曾国藩成功戒烟、戒色”的故事,希望朋友们也闻者而戒之吧!】

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位“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之称, 一个圣人是指孔夫子,另一个圣人是明代大儒,被后人尊称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而那半个圣人指的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出生,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他一生历经了嘉庆9年、道光30年、咸丰11年、同治11年,终年61岁。

他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曾国藩的功与过;

百味先说说其功: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曾国藩的一生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品格以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他更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一直被后世所推崇。

论功绩:他平定了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

论品格:他以“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自勉,被誉为2000多年来,儒门中“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

论影响:他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其中关于治世、为人、品德和修养等方面,表达出的深刻道理,具有较好的正面教育意义,至今一直都被人作为治家格言,真正值得我们今天的孩子们学习。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半个圣人”有多么了不起: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曾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鸿章对曾国藩的“一言之教”也非常佩服。

李鸿章说:古人常说,一个字就可以一辈子遵行不悖,看来真有这样的道理啊!”

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有“创业之父”之称的柳传志说曾国藩是企业家的好榜样;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有着“中国玻璃大王”之称的曹德旺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曾国藩传》;

就连我们伟大主席毛泽东和蒋介石也对曾国藩偏爱有加。

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而蒋介石评价:“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而且手边永远有两本书:一本《圣经》,一本《曾国藩家书》,日日勤读。

他还亲自从《曾文正公全集》中辑录出《曾国藩剿捻实录》,分发给广大官兵,尤其要求高级将领“格外用心研究”。

……。

百味再说说其过:

第一、曾国藩杀人如麻,被百姓称为“曾剃头”;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在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之际,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围剿太平军,抓到就是杀,连问也不问。

因为曾国藩的屠杀手段特别残忍,被人们称为“曾剃头”,就是说他杀人就像剃头一样即快又狠的意思。

据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记载:

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连二三岁的小孩都屠杀,居然只为取乐,简直畜牲不如。

曾国藩的兄弟曾国荃率军攻入天京后,按照曾国藩“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指令,对天京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

数百名留守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眼见突围无望,便携手并肩,集体自焚。

而湘军也用火攻作为消尸灭迹的一种手段,因此城中的王府和民宅在遭受一通掠劫之后,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在攻陷天京的当天晚上,湘军开始屠城,这场大屠杀持续了十余天。

但是他们杀人的目的并非为了夺取城池,而是为了抢劫财物和奸淫妇女。

所屠杀的对象也不再是太平军将士,而是天京城内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但凡在街上遇到百姓,一律全部用刀杀死。

据记载:湘军攻进城后就像饿狼看到肉一般,双眼放光,看到人就杀,看到房子就烧。

百姓的钱财被掠夺,城中的女子惨遭蹂躏,霎时间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堆积成山。

另据记载:这次屠城灾难过后,城内连一颗树木也不剩,有将近百万普通老百姓死于湘军大屠杀。

(百味每每看到此处也是感触颇深:不知在家书中倡导“凡将才者,既要爱兵,更要爱民”的曾国藩是怎么想的?

自己亲手调教出来保家卫国的战士们,为什么开始屠杀自己守护的家园呢?

为了延缓晚清腐败政府的苟延残喘,打着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旗帜,却干着屠杀自己子民的勾当,这样的官能叫做好官吗?

因此,百味认为虽然在种种耀眼的光环下,依然不能遮掩这位“近代第一完人”的残暴。)

曾国藩纵容士兵这样的屠戮行为,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更是让全京城受难的百姓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曾国藩关于这次惨无人道的屠杀,却没有作过多的解释。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屠城呢?百味试着作了如下分析,如有不正之处,恳请各位好友批评指正: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军饷不足;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满清朝廷是不给军费的,曾国藩除了靠自己的面子,在湖南老家募捐一部分之外,其它就只能靠抢了,以战养兵。

后期随着湘军队伍的不断壮大,曾国藩已经无法提供那么大的军源开支了。

而没有经济来源的湘军,只能靠屠城掠夺,来获得大量的财物。

曾国藩不能让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湘军弟兄们空手而归,而自己又做官清廉,哪有那些钱财分给他们。

所以,无奈之下的曾国藩,也只能默许这些湘军,通过这种屠城的方式去给自己积累一些财富,毕竟这些都是拿命换来的。

因此,湘军将士们认为只要打了胜仗就能发财,在金钱的驱使下,让湘军每个人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会勇往直前。

第二、发泄仇恨;

湘军在攻打南京中,与太平军的殊死战斗打的非常惨烈,湘军也伤亡很大。

曾国藩手下的湘军都是以家庭、亲族、乡亲为单位所构成的团队。而战场无情、刀剑无眼,谁也说不准哪天自己的亲人就会被太平军杀死。

所以,湘军在痛失亲情的情绪下已经杀红了眼。面对太平军顽强的抵抗,湘军对太平军的仇恨,已经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你死我活。

因此,他们攻入天京后,看到百姓和他们的家人,更加是深恶痛绝。为了发泄对太平军的仇恨,也为了斩草除根,屠城就成了湘军士兵激励斗志的一种方式。

第三、自保性命;

当时曾国藩虽为满清政府打下了不世之功,但其自身也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就是因为他是“异族”,而无论哪一待朝廷都不会容忍一个手握重兵,并且能力超群的人安然存在的。

大家可以试想:如果曾国藩严格约束部下,严明军纪,完完整整的占领南京,不破坏这个城市丝丝毫毫。那么清庭政府会怎么想,一定会认为你曾国藩在收买和笼络人心,你有造反之心。

第四、为表忠心;

曾国藩虽手握重兵,但一直被清廷所猜忌,清朝政府担心他们这些汉人一旦掌权后会造反。

那些太平军在清朝政府的眼中就是乱党,就是对朝廷的不忠,他们忤逆的罪行就应该被诛连九族。

而曾国藩也希望通过大开杀戒,杀死叛贼的方式,来获得清廷统治者的信赖。

还有,在曾国藩看来,巩固清朝的统治也是他忠实的使命。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保住大清江山的稳定,所以他是大清的忠臣。

因此,只要能挽救他主子的江山社稷,就算背上一辈子“曾剃头”的骂名,曾国藩也是甘心情愿的。

(写到这里,百味也不知对否,想试问一句:若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是否就会把满清王朝灭国?要是那样的话,哪里还有后面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

而且在曾国藩死后,清朝又在他打下的基础上,又多苟活了将近40年。

大家也可以评说一下:这样的人是功臣亦或是罪人呢?)

二、曾国藩晚节不保,被世人痛骂“卖国贼”: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天津教案:让曾国藩沦为“卖国贼”。

“天津教案”发生在大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是一场由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反帝国主义斗争运动。

就是因为当时在天津流传着一个谣言:说洋人的传教士专门挖小孩子的心,还挖去了他们的眼睛,用来炼制药材,然后再把他们弃尸荒野。

因此,百姓们攻击了当地的天主教会,烧毁教堂,杀死神父、修女和法国领事等共几十人,这件事情不仅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也震动了欧美各国。

都说“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适用。

接下来的几天,法、英、美、俄等7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以法国为首的洋人军舰一齐开至大沽口,并鸣炮示威,威胁清政府,气势嚣张,大有开战之意。

这时慈禧老太婆急了,琢磨着如何物色一员干将来平息这场风波。

她思来想去,反复掂量,一下子就想到了即能文又能武的曾国藩。

立刻一道圣旨颁下:“曾国藩病尚未痊,本日已再行赏假一月。惟此案关系紧要,曾国藩精神如可支持,着前赴天津与崇厚悉心会商,妥筹办理。”

当时的曾国藩正值病体沉重,刚请了病假准备回家休养,突然接到旨意。

这道命令也让曾国藩陷入了极度惊恐和两难境地之中,因为他深知与洋人打官司太难了。

曾国藩心中明白: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提的无理要求,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接受。而且每当自己的国民被外国列强欺压、侮辱时,只会赔款道歉,处罚自己的官员。

但曾国藩又担心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战争,那样会对自己的国家不利。

于是便下定决心,还是要挑起重担,以带病之躯前往天津。

曾国藩深知此行相当艰难,唯有抱着一死之心来平衡此事。

大家通过百味的讲解也不难看出:曾国藩为了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家,可谓是鞠躬尽瘁,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曾国藩心中有着一颗忠心,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之道驱使着他决心接下这个案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曾国藩在临去天津前,曾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书:

今年老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

百味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忘初心,为国赴难。

后来他在《曾国藩家书》他也写道:

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1853)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秉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

百味给大家解释一下,曾国藩这封家书是写给他的儿子们看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案子很难办,我反复琢磨,也没有啥好办法。你父我从创建湘军以来,就已经决定随时为国捐躯,现在我已老了,所以更不会怕死。

可以看出,这本家书也表明了他坚定的断案决心。

曾国藩到了天津后,经过周密的调查取证:证明洋人迫害孩童之事纯属谣传,并无实据。

便给朝廷写了一份报告《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其中详细的阐明了挖眼剖心之事是假的,要罢除执法不力的官员。

然而,怕极了外国列强的慈禧老太婆,既要息事宁人,又不愿意承担骂名,更不敢跟外国人开战 。

当看到曾国藩已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决心让曾国藩充当自己的替罪羊,用委曲求全的方式了结此案 。

结果,慈禧老太婆将曾国藩的奏折断章取义,居然将他替国人说话的部分全部删掉了,只保留了他替洋人说话的部分。

最终清庭处理天津教案的结果是:判处事主犯死刑20人、流放25人,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并流放黑龙江充军。

清政府向法、英、美、俄等各国赔银50余万两,并派大臣崇厚作为清政府代表,到法国赔礼道歉。

这种结果出来,全国一片哗然,曾国藩一下子成了人民的公敌,成了众口唾骂的“卖国贼”。

慈禧老太婆这一落井下石之举,使曾国藩立刻处于欲哭无泪、欲诉无门的境地。

许多人冲进湖南会馆,大声叫骂,把曾国藩所题写的牌匾砸得稀烂,还一把火烧毁了他的办公场所。

就连曾国藩的很多门生弟子,都骂他崇洋媚外,丢了老祖宗的脸。

与曾国藩交往多年的好友晚清名臣倭仁也给他写信:说他崇洋媚外,要与他永世绝交,再不来往。

在这段时间里,曾国藩几乎陷入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朋友们,也可以说“天津教案”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的一次著名的公关危机处理事件,让曾国藩成了替罪羊,也让他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曾国藩通过“天津教案”,也清醒地认识到“复兴大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也只是一场梦,因为这个风雨飘荡中的清王朝已经不可挽救。

(写到这里,百味还想再说两句:真是年少多恨卖国贼,中年方知曾国藩。

曾国藩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最稳妥的方式将“天津教案”事件平息下来,尽量避免战争爆发。

曾国藩从整个大局出发,是出于长远考虑而做出的决定,为此即使身败名裂,他也在所不惜。)

“天津教案”最终以赔款了事,那些被处死的凶犯和被流放的官员,曾国藩也给予了大量钱款抚慰,而他自己则落了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历史上的曾国藩在年少时一点也不“完美”,甚至毫无可取之处: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朋友们可知,28岁之前的曾国藩,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甚至还不如我们,平淡无奇,毫无长处。

他参加科举五次落榜,直到第六次才勉强获得“捐生”资格,考个秀才足足用了九年时间。

那么何谓“捐生”呢?大家可能没听过,百味再给大家讲解一下:

所谓“捐生”,就是指考试成绩不高不低的考生,属于中下等的水平,当秀才又不太合格,所以为了以资鼓励,就勉强给个“捐生”的名声。

这曾国藩没有什么强项也就算了,但是他还有“三差”,哪“三差”呢?百味再给大家讲讲:

第一差:自身条件差;

说起曾国藩天资愚笨,还有个小故事呢,他曾被小偷嘲笑过,百味给大家讲讲:

那是在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绝大多数人都已躺在暖和的被窝里,但14岁的少年曾国藩还坐在书房里读书。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是“梁上君子”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当时有个小偷正好去他家偷东西,早早的就溜进了他家,趴在房梁上,想等屋里所有人都熄灯安睡后再偷东西。

可是屋里这小男孩一直在那摇头晃脑的背《岳阳楼记》,小偷一直不敢下手。

您还别说,这梁上君子还真有些文化,听了一会便听出了门道:这篇文章不长,这小男孩一会儿就能背熟后去睡觉。

可是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的曾国藩从黄昏一直背到子夜,都没背下来。

小偷刚开始还能心平气和的趴在梁上,一边打瞌睡,一边听小男孩背书。

不知不觉的天都快亮了,那小男孩还在那翻来覆去的背呢,磕磕巴巴的还是背不下来。

小偷再也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跳下来,大声的对小男孩说:“这么长时间我都背下来了,来来来,你把耳朵竖起来,听我背给你听!”

只见那小偷十分流畅的将那《岳阳楼记》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又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哂笑道:“你这笨头笨脑的样子,还读什么书?”说完便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的触动很深,他深知自己的智商水平很差:我真的要放弃吗?那样自己的人生将毫无意义,自己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加多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曾国藩通过自己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奇才。

若干年后,曾国藩高中举人,被派到某地做官。

没过多久,官府抓到一个惯偷,曾国藩在升堂审案的时候,忽然觉得跪在下面的犯人很眼熟。

猛然间想起:他就是多年前在夜里嫌讥讽自己不够聪明的那个小偷。

这时曾国藩笑着对小偷打趣道:“偷儿大哥,当年我因为你的聪明而懊恼不已,但是你那么聪明,怎么到今天还只是个贼?”

最后曾国藩成了名垂青史的历史名将,而那名不见经传的小偷,却永远只是个人人鄙夷的小偷。

第二差:家境出身差;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曾国藩的出身很低,他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白杨坪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距离县城有10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里闭塞落后的程度。

这个地方在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里连个秀才都没有出过,甚至更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之家,那里就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因此,百味也可以明确的说:这曾国藩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屌丝”。

第三差:学习方法差;

曾国藩以往是一直遵循着父亲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真谛,因此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逻辑性。

当曾国藩14岁参加科举考试时,这也是他第六次参加,不仅再次落榜,而且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

他的文章被当成反面教材,悬挂在墙上公示,当着全湖南的考生面前作为反面典型挨批。

主考官还说曾国藩的文笔还可以,文理却不通,让大家千万不能像他那样写文章。

但也就是因为主考官的那个评语,让曾国藩幡然醒悟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

这次估计对曾国藩的打击不小,回家后他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真正动了脑筋,思考自己怎么才能提高自己?怎么才能超越他人?

曾国藩把历届科举考试的优秀上榜文章全部搜集过来,下苦功逐一研究,学习人家是怎么写文章。

您还真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是有效,曾国藩从中还真的悟出了很多道理。

果不其然,第二年,也就是曾国藩第七次考试的时候终于中了秀才。

这时曾国藩开挂的人生开始了,连续飞跃,中举人、中进士,升官升到二品大员,他简直就是个励志的心灵鸡汤。

(朋友们,百味在这里再说几句:曾国藩用了六年的光阴来告诫我们,努力才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就算您脑瓜再笨、天资再差,如若用苦功来凑,完全可以咸鱼翻身。

如果您觉得生活和工作很“败”也,也很“丧”,那请您一定要多学曾国藩这个“半圣”,一定会让你茅塞顿开。)

接下来百味再给大家讲讲曾国藩戒烟、戒色的故事:

曾国藩不仅有“三差”,而且他还有嗜烟、好色的坏毛病,更为传奇的是曾国藩最后竟然改掉了这两个坏毛病。

曾国藩戒烟: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朋友们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不仅对自己身体不好,而且还让自己的家人吸二手烟,可以说是一人抽烟,影响家人。

百味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平时百味也抽烟,有时候高兴了抽、愁了也抽、压力大更抽,每每闲下来的时候就想来根烟解心宽。

百味也知道抽烟不好,也曾经痛下狠心戒过两次,但无奈并非“圣人”,毅力不够不说,自制力也还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曾国藩是如何戒烟的:

曾国藩从14岁时开始抽烟,没过两年便成瘾了,整天是烟不离手,整个就是一个资深老烟民。

抽烟能带给他快感,能让他年轻躁动的心更加欢快,而且他还自认为抽烟是一件多么酷炫了不起的事。

就因为曾国藩抽烟太滥,曾受到老师训斥。

一天的课间时分,老师发现教室外的墙边烟雾缭绕,以为失火了,忙急步上前看个究竟。

只见曾国藩和另外几位同学正在吞云吐雾,那神情仿佛就像吃了糖一样甜蜜蜜。

只见先生瞪大了双眼,怒斥着曾国藩:“原来你也是个瘾君子,算我瞎了眼,还认为你将来必成大器。”

老师说完,就甩了甩衣袖愤然离开。只留下曾国藩木纳的呆愣在那里。

那天晚上,曾国藩躺在床上彻夜难眠,老师的话语不断在他耳边回响,脑海里一遍遍闪现出老师那张“恨铁不成钢”的脸。

曾国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羞愧极了,下定决心要戒烟。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还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改为“涤生”,并发誓从此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日记中曾国藩是这样解释“涤生”二字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1831年至1842年,曾国藩经过了长达十余年的戒烟历程,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心魔,戒掉了烟瘾。

(朋友们,我们也可以从曾国藩一次又一次的戒烟失败的事例,也恰恰印证了:圣贤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曾国藩戒色;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相比于戒烟,戒色似乎更难。古人常说“色是剔骨钢刀”,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因为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在“色”这个方面放纵的人都难以控制。

百味认为:男人之所以好色,那也是天性使然,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男人,毕竟有句话叫做“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曾国藩也是凡人,他也同样如此,而且还是特别好色。

但是当一个男人真想成就大事,发现自己在“色”这个方面有向“纵”发展的趋势时,就必须当机立断戒除色魔。

在戒除女色这方面,“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堪称典范。

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举例说明曾国藩有多好色??

据史书记载曾国藩年轻时特别好色的,修养不佳,也曾经做过很多荒唐事,跟许多**有过交往,一时间是风流无限。

好在曾国藩有个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还把每天自省的心得都写进了日记里。

第一件事:

《曾国藩日记》:时年十二月十一日,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的一天,三十岁刚出头的曾国藩听闻好友陈源衮家里新纳了一位小妾,如何如何貌若桃花,就拉着一群同学去陈源滚家里蹭饭。

当饭吃到一半时,心怀不轨的曾国藩胡乱的聊了几句后,聊着聊着就扯到了朋友艳福不浅的话题上,并提出要看看朋友这个小妾。

但陈源衮深知曾国藩好色的品性,起初是死活不肯,但经不住曾国藩死磨硬泡,便把新过门的小妾叫了出来。

这一见可不得了,曾国藩一边惊叹于这如花似玉的小娘子的美貌,一边拉着这个小娘子的手,还一边说着许多挑逗的话,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把陈源衮气的的脸都绿了。

回家后的曾国藩,当天晚上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那位美丽的小妾共度云雨。

第二天曾国藩便又进入了的自省模式,他在日记里写到:“友人纳妾,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

第二件事:

虽然曾国藩回去后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但时隔一年之后老毛病又犯了。

一天,曾国藩到同学汤鹏家里吃饭,这个汤鹏家境殷厚,姬妾如云。

曾国藩是看完这个美女又看那个美女,真可谓大饱眼福,而且还说了一些很不检点的话。

结果他的举动太失文雅,让在场的同学们贻笑大方。

后来曾国藩又在日记中反省自己:“是日,目屡邪视,真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第三件事:

曾国藩新婚不久,在妻子的温柔乡里难以自拔。

那时年轻的曾国藩正是中了进士春风得意之时,在官场混的也如鱼得水,就把父亲接到了京城享福。

可是他的父亲没住几天就走了,这让曾国藩颇为不解。

之后不久,曾国藩接到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这才恍然大悟。

信的内容就是劝嘱他:“年轻人要注意身体,不要在房事上过多消耗精力。”

原来曾国藩在京为官时,每次下朝后为了应酬拉拢关系,经常出入一些戏院酒馆和风月场所。

回到家后,曾国藩还仗着自己年轻,又与欧阳夫人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父亲看到曾国藩好色成瘾,实在看不下去了,一生气就直接回湖南老家去了,之后便给曾国藩写了封劝他节欲的书信。?

曾国藩醒悟后又将此事记入了日记: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

在收到父亲的这封信后,曾国藩下定决心开始改变自己,给自己立了很多戒条,可没过几天,好色的老毛病就又犯了。

第四件事:

曾国藩不仅只是在外面喜欢看美女,在家也常常不能自拔。

在一次官僚之间的聚会上,朝廷中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带着妻妾们到场。

而曾国藩看着这么多莺莺燕燕、年轻姣好的脸庞,突然间春心荡漾。

而在这群美丽的女子之中,曾国藩看到有一位官员的妻妾生的更是袅娜美丽,便又动了心,一时出了神怔怔地看着她。

回到家后,曾国藩的妻子欧阳氏正好在害病,躺在床上呻吟不已。

这欧阳氏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妇人,既没有姿色也没有才情,如今又满面病容,曾国藩简直气不打一处来,更是产生了厌烦之感。

他想:“同样是人,为何他们能美妾成群,我就只能守着这个黄脸婆!更何况自己堂堂两江总督,身边的妻却连自己的下属都不如。”

白天的佳丽美景与病榻上的呻吟之声反差竟如此巨大,使得曾国藩再也无法忍受,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到朋友处喝酒聊天,在外面睡了一晚上。

次日曾国藩归来,看到妻子的病情有所加重,便请来医生诊治。

此时的曾国藩再看看他身边这个容颜衰败的妻子,内心顿生悔愧之意。

当时曾国藩正处于与太平军战事胶着的紧要关头,曾国藩因为脑海中的情色杂念而无心公务,导致耽搁正事。

曾国藩猛然省悟,再不自律就要误了国家大事,于是他决定戒色。

“色字头上一把刀”,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曾国藩为了戒色,想了个什么方法呢?

曾国藩使用两个“笨”办法戒烟、戒色,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种方法:写日记痛骂自己;

曾国藩为了戒色,就将一天之中所经历的事情,全都写进日记当中。

如果发现自己有“好色”的行为,就会记录下来,并且在日记中痛骂自己“真禽兽也!”。

曾国藩每天都会抽一到两个时辰静坐,随时拿出日记本反思,提醒自己坚决戒色。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怒骂让他产生了羞耻之心。

所以最后的他竟然成功的升级到: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在别人家,当看到诱惑的美女时,都能控制丝毫不动心的境界。

久而久之,曾国藩对于好色这一点,心中就再也没有波动了。

即便是偶然间来了兴致,只要看一看日记本所写,就能克制住内心的欲望,最终成功的让色魔无法近身。

第二种方法:让自己忙起来耗光精力。

曾国藩用的第二种方法,就是让自己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与色欲有关的事情。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可避免地去思考淫邪的东西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实在是太闲了。

所以,曾国藩就让自己忙起来,除了平时忙于政务之外,每逢闲暇时就会练习书法。

练习书法一方面可以修身养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了注意力,让自己没有时间去饱暖思淫欲。

曾国藩就在这两种“笨”方法的坚持下,果然对女色不在那么上心了。

而在《曾国藩家书》之中,他也用自身的经历去劝戒后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分清主次。

结语:

朋友们,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也更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

曾国藩是做过冲动事,干过坏事,但究其结果,百味认为其功还是大于其过的。

朋友们,曾国藩为了戒烟、戒色,竟能如此自律,一般人都做不到,也难怪他能够成就一番不朽的事业,最终成了一代圣人。

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戒色的意志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这种行为百味并不认同,这多少有些违反人性。

曾国藩就是因为对自己过分严格的要求,导致自己身体过分透支,所以活到61岁就去世了。

百味认为,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完全戒色是不提倡的,只要合理控制好自己,在伦理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完全可以适当享受生活的,真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那么累!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