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好能力差,工作态度好但是能力差

作者:杨久成,已授权

组织敏捷转型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投入度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在现实情况下,很多敏捷转型团队的一线员工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抵触情绪。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也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大部分人对新事物都持谨慎态度。尤其在组织中,变革可能意味着对个人工作、利益等产生影响。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从团队个体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让团队更容易接受变革,从而帮助敏捷转型更好的落地。

我认为影响个体接受变革的因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变革为自己带来的收益,第二是变革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团队成员不支持敏捷转型怎么办

从这两个角度思考,无非就四类人群:拥护者、旁观者、徘徊者和反对者。

(1)拥护者

如果团队成员认为敏捷转型可以为自己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时对自己的工作影响不大,他会成为敏捷转型的拥护者。会积极参与敏捷实践,关心敏捷转型进展,期待敏捷转型的成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批群体,帮助他们获得收益的同时,尽量驱动他们成为变革的推动者。当然也需要注意,要避免因为未获得预期的收益而转变为其他角色(旁观者、徘徊者和反对者)。

(2)徘徊者

如果团队成员认为敏捷转型可以为自己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对自己的工作影响也比较大,他会成为敏捷转型的徘徊者。他可能一边按部就班的跟着团队执行敏捷实践,也同时在抱怨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影响过大很容易变成反对者状态,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如何在实践层面尽量减少对其本职工作的影响。

(3)旁观者

如果团队成员认为敏捷转型可以为自己带来的收益很低,但是对自己的工作也不会有太多影响,他会成为敏捷转型的旁观者。他对敏捷转型兴趣不大,可以跟着团队做一些实践,但始终保持防御心态,敏捷实践的投入度一般比较低。

(4)反对者

如果团队成员认为敏捷转型可以为自己带来的收益很低,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他会成为敏捷转型的反对者。他认为敏捷没有作用,都是领导安排的任务,无法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约束。反对者不一定是错的,反而是作为敏捷转型推动者需要重点关注,为什么不能为反对者带来必要的收益,是不是我们的实践和策略不妥,如何能够为团队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以上四个角色状态对应的人群并不是固定的,在敏捷转型的进程中会持续动态的变化,作为转型推动者需要定期分析四类人群比例,结合数据分析,思考敏捷转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同时,在敏捷实践的落地策略上也要充分考虑以上的两个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团队实践导入策略。下图是某团队敏捷实践的导入步骤,可以看出实践的导入遵循了,对团队影响最小且收益最大的原则。

团队成员不支持敏捷转型怎么办

第一阶段帮助团队搭建看板,开展站会、开卡、验卡等活动,并结合团队现状推动持续集成的落地。这里多说一句,理论上来说持续集成是需要较多准备工作并依赖团队工程能力,对团队有较大影响的。而这个团队已经具备持续集成的一些基础条件,所以在方案上第一阶段就启动了持续集成工作的落地。

第二阶段建立迭代评审和回顾机制,帮助团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了流水线纪律的约束和测试策略的制定。

第三阶段导入了更多技术实践,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需求管理的相关活动上。

三个阶段的例子有案例的个性化特点,在不同的团队里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传达的核心思想是,敏捷实践的导入要根据团队情况,采取影响最小收益最大原则。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周期进行导入。无论敏捷还是Scrum都不是一个笼子,把团队装进去就够了,而是根据团队实际问题进行灵活导入和调整。

按照这样的策略,团队接受度会更高。在团队看到收益之后,后续的实践导入阻力会更小。扩大了早期的拥护者群体,降低了反对者群体比例。

不过,导入策略也只是一种思路,团队对敏捷转型的抵触不能只依靠导入策略来解决,还需要领导力、组织文化等各因素的影响。敏捷转型推动者要结合组织现状充分分析四类群体,从各维度找到更多应对方法。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