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卖专利(哪里可以买专利)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郑佳欣工作室出品
4月10日开始,韩国济州岛,20辆比亚迪制造的纯电动巴士投入使用。作为首款通过韩国认证的中型电动巴士,广东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敲开韩国汽车市场的大门。
从智能手机、无人机到电动车、微信支付,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走向世界。
纵观全球,专利是企业间竞争的最高级形式,谁拥有的专利多,谁在领域内就有更多话语权,在市场上就有了举足轻重的分量。南方日报记者调研发现了这样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正在跨越从量变到质变的门槛,以超多维、光峰光电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正在依靠创新突围,从“买专利”向“卖专利”跃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买专利??
创新转型激活知识产权交易
汇桔网董事长兼总裁谢旭辉还记得2017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上的一幕:“450万元,成交!”一场知识产权项目产品拍卖会吸引了业界的目光,一家电动车制造企业的拍卖代理人以上述价格拍下一电动车技术包。据统计,创交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拍卖会线上线下共达成意向金额1.08亿元。
“买专利”,是不少广东企业抢占制造高地快捷而又有效的途径。“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在以几何倍数地增长。”一位熟悉知识产权交易的业内人士表示,高端、优质的专利需求越来越大。
广州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在广州市场实现的知识产权交易均价,2015年约为300万元/单,2016年涨到500万元/单,近年一直处于上涨态势。
2017年广东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27819件和332648件,同比增长36%和28.4%;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830件,占全国总量的56.5%,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而珠三角城市更是呈现发明专利井喷的趋势。
除了专利申请量大省,“广东也一直是技术专利采购大省”,刘伟告诉记者,尽管广东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据可观,但广东的制造企业在转型中依然不断需要新技术,省内研发不能满足,只能通过合作或购买的模式,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
对于创新的重视,正在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的蓬勃发展。以广州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完成全国范围的知识产权交易额431653万元,涉及知识产权42549件,其中涉及广州的交易额65783万元,3754件。同时,广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完成全国范围的专利交易额51470万元,涉及专利7547件,其中涉及广州的专利交易额7936万元,757件。
“未来,知识产权的交易形式会越来越丰富。”谢旭辉说,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研发型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很多时候,拥有知识产权不是目的,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才是目的。”
“买专利”火热的背后是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创新带来的驱动力。“过去工厂是低端制造模式,靠着高密度的人力支撑,现在制造企业正向技术性转型。”从事知识产权交易工作的郑自群说,知识产权交易活跃正是源于广东制造企业转型和创新的动力。
造专利??
专利成市场竞争重要工具
奥比中光位于11至13层,光峰光电位于21至22层……在深圳市后海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人们随便走入一个楼层,都可能撞见一家能颠覆未来的创新企业。
独角兽企业奥比中光自主研发出3D试衣间,记者站入2秒钟后近百项数据全部在后台呈现。数据可直接传送到合作企业,并可直接用于生产。奥比中光财务副总裁陈彬表示,奥比中光产品中最核心的3D传感光学设计、深度算法开发、芯片设计、SDK等技术完全自主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60余件。
几公里外,位于深圳南山智园的优必选研发中心,记者看到了今年1月的CES(美国电子消费展)上首次亮相的双足机器人Walker。
优必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剑说:“双足机器人打破了轮式机器人只能在平地移动的限制,可以上下楼梯,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让优必选实现全球领先的原因在于其自主研发掌握了伺服舵机核心技术,并且实现大规模量产。
凭借核心技术的突破,仅用6年,优必选便成长为估值5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
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正在把专利作为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
“知识产权已成为我们在全球市场博弈的重要工具。”比亚迪知识产权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依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实力,比亚迪才能在全球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卖专利??
靠专利授权获丰厚收入
走进深圳南山超多维公司,一面密密麻麻的“专利墙”吸引了所有到访者的目光。
成立于2004年的超多维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靠制订标准盈利。超多维集团副总裁苏法告诉记者,超多维申请的国际、国内专利超过6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2%,光学、图形图像发明专利占比70%以上。正是因为这些专利,近年索尼、东芝、宏碁等巨头每生产1台个人3D电脑都要向超多维支付专利费用,并且这笔专利授权收入每年都在大幅增加。
在深圳,像超多维这样独立的研发输出技术、专利的企业正在崭露头角。光峰光电同样依靠激光显示技术专利授权每年获得丰厚的授权收入。“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在全球申请专利数百件,改变了企业多年在核心显示技术领域向外国企业交专利费的状况。”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屹表示。
在改革“土壤”和创新“基因”双重叠加环境下,珠三角企业正在搭建起一条技术快速发展的“高速路”。记者了解到,光是深圳,就有数十个以产业联盟形式组成的“专利池”,覆盖新一代无线通信、生物、新能源和互联网及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领域。
通信专家麦浩超分析,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正在出现依靠标准盈利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沉迷于专利授权,而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开发,促进技术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专家声音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
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珠三角企业跑出专利“加速度”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马敬仁:适合科技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对知识产权不断加强管理和保护,都给予了发明专利“井喷”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珠三角的企业逐步养成了专利申请和保护的意识。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如今也进入了全民创新的阶段。
我们依然需要政府不断提供和完善与专利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专利人才紧缺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没有人才是没有专利的,政府应该在引进培育人才方面加大力度,给予相关人才自由发展的空间;政府对于专利的意识和保护等方面,也要多向市民普及,让大家不仅有发明创造的意识,也有申请专利的意识。这些都是创新的基础,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珠三角企业为何能从“买专利”向“卖专利”跃升?
马敬仁:这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写照。经过了量的积累后,专利产生的效应将会“质变”,我们将进入质变的平衡点,也就是通过创造专利,形成专利群,随后通过授权等专利服务,推动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提升。目前,通过专利服务获得收益的还是少数企业,但通过专利积累获得持续发展和更好的市场盈利空间一定是未来趋势。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苏梓威 曲广宁 郑佳欣 陈思勤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