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可以喝茶吗(早上起来空腹喝茶对身体好吗)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各位聊聊,北京老规矩中的:早起一壶茶、有大有小、长者发话才能坐。
老北京人有早晨起来喝茶的习惯。夜里,把头天喝到肚子里的东西都排出去了,肚子自然就唱了“空城计”。所以,老北京人早晨起来,要给肠胃补补水,也就是喝个早茶。喝早茶,是老北京人生活中的“五大乐事”之一。早年间,老北京人有“早起一壶茶,饭后一袋烟”之说。不过,北京人喝的早茶,跟广东人的吃早茶,不是一回事。广东人所谓的“吃早茶”,就是吃早点(早餐)。北京人的早茶纯是“喝”。早上起来先喝茶,一直以来就是老北京人的习惯,老北京人喝茶讲究的是,早晨茶嘚喝痛快了,这一天才舒坦,才舒服。还有南方人喝茶讲究喝新茶,所以买茶,要问“新不新”?他们喜欢喝“明(清明)前”茶,“谷前(谷雨)”茶。北京人讲究喝花茶,买茶时,要问“香不香”?我们喜欢喝的是茉莉花茶。因为北京的水,碱味儿大,用这花茶,可以用来遮这水的碱味儿,久而久之,北京人也就养成了喝茉莉花茶的习惯!这种茶味道厚重,有浓郁的茉莉花的芳香。高级点儿的花茶又叫“香片”。老北京上了岁数的妇人,讲究晚上睡觉前,早晨起来后,都嚼几片茉莉“香片”(茉莉花茶)清口。而北京的老爷们儿,也就是中老年男人,则讲究早起喝壶花茶,它既可清口排浊,又能提神醒脑。
其实,说到北京人喝茶的习惯,在历史上并不长。据史书记载,直到明朝,永乐皇上朱棣定都北京,开始大规模移民,也就是许多南方人进京,并成为当时新北京人后,喝茶的习惯才在京城普及。在此之前,喝茶只是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的专利。据《金史》记载:泰和五年,尚书省奏,茶为饮食之余,耗财很多,因此七品以上官员,家中方可饮茶。您听,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团、处级。您看那会儿,到县太爷的级别,才有资格在家里喝茶,所以一般老百姓当然就不知茶的滋味了。北京人喝茶非常有意思,其讲究的主儿,是用盖碗儿或者拿紫砂壶,直接对着嘴喝。不讲究的,则是用带提梁的大茶壶沏好后,再倒在茶碗里喝,还有一种是用陶瓷缸子,抓把茶叶直接沏。不管用什么茶具,北京人喝茶更像是喝酒,讲究的是大口、大口的“咚咚咚”,这样喝着才过瘾。而且还有一样儿,北京人喝茶,习惯用刚做开的热水沏茶。在老北京人的生活词典里,压根儿就没有泡茶这一说。正因为要用滚开的水沏茶,老北京人从而发明了水汆儿。什么叫水汆儿呢?它就是用薄铁皮砸成一个上边有口儿,下边是尖的、锥形筒状的烧水器。那时的老北京人家里,没有电热壶,也没有燃气灶。取暖、烧水、做饭都用煤炉子。早年间,北京人用的家用煤炉,烧的是煤球儿。煤炉捅开以后,等火烧旺,把水汆儿灌上水,很快就会烧开。所以早起一杯茶,喝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当然,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的家庭,长辈的这早起一杯茶,嘚由晚辈来侍候了。这也是北京的一个老规矩:早起,晚辈给长辈沏好了茶,才能去吃早点。
前几十年,您如果是在工厂里上班儿,每天一大早儿,您一到单位,换上工作服后,头一件事儿,就是拎着暖水瓶,到水房去打水。回到宿舍后,要“立马儿”把几个师傅的大把儿搪瓷缸子一溜儿摆开,沏好茶,北京话叫“焖上”。然后,再到食堂吃早点。同时,工厂里的其他年轻人,也都是这样。师傅不用说,徒弟们抢着一大早到工厂,伺候师傅这“早起一杯茶”。这也可以算是北京人的一条老规矩了。
现在来说说什么是“有大有小”。这里说的有大有小,是指长辈在家里的地位。大,就是指长辈;小,自然是指晚辈。有大有小,就是在家里,大小要有区别。如不能父亲跟儿子打打闹闹,儿子跟父亲乱开玩笑等等,从而分不出大小辈儿,更无长辈的尊严。长辈,尤其是挑门立户的长辈,是一家之主。他的一举一动,既体现着他在这个家庭的尊严,又对晚辈起着一种示范作用,直接影响一家人的“门风”。因此,北京的老规矩,非常重视在家里要有大有小。要做到这点,那当长辈的,在晚辈面前,就不能随随便便。老话说:“大有大的样儿,小有小的相儿。”在家里,当长辈的怎么才能体现出“大”呢?一要谨言慎行,说话办事儿要把握分寸,不能跟晚辈打打闹闹,随意乱开玩笑。二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晚辈不该说的话,自己绝不说,凡是要求晚辈不做的事儿,自己绝不做。长辈在小辈面前体现的“大”,不是靠摆谱儿,或者“家长制”,也就是“说一不二”的霸道,而是靠自身的修养和自尊与自律。从这个角度说,很多老规矩不是“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现在来说说长者发话才能坐:这里所说的“长者”,包括长辈,也包括年长于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等。凡是生活中的各种好事儿,一律先要由长者来挑选受用,之后才能轮到幼者。比如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让梨”,就是意在说明“长者先,幼者后”的规矩,对于这点,北京孩子打小儿就应该知道的。当然,生活中长者先、幼者后的规矩,不仅限于此,居家的举止言谈、行动坐卧,都是如此。比如“说”,像家里讨论要办什么事儿,在拿主意的时候,晚辈必须要等长辈发表完意见,才能表态。自然,这种表态不能戗茬儿,更不能抬杠,一定要顺着长辈的意思说。故此北京人管这叫做“顺情说好话”。咱再来说说这“坐”的规矩。甭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晚辈跟长辈在一起,一定要让长辈先落座儿,然后,恭恭敬敬站在一边。等长辈发话:“坐下吧!”这时,晚辈才能找个地方儿坐下。还有一样儿,晚辈坐的位置,其高度不能超过长者。换句话说,晚辈一定要坐在长辈的下手。如果长辈不发话怎么办?那您就只能受委屈了,那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长辈不发话,晚辈都不能自己找地儿坐下。没办法,这也是北京的一条老规矩。
那好了,今儿就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