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怜可以组什么词(可怜的怜可以组什么词字可以组什么词)
“可怜怜”三个字一看就跟“可怜”有关,庄浪人将其读作kě liàn liǎn。
“可怜怜”可能是贫穷地区农村人独有的一种代称。因为,长期以来的落后与穷困,必然导致不能直起腰杆做人,以及充盈在骨子里的不自信,还有,在很多人和很多事面前,总会表现的懦弱无能、逆来顺受、自轻自贱,甚至凡事都希望求的别人宽容和饶恕,即便是自己完全是对的,所干事情也是漂亮的,亦或是自己帮了别人大忙,也都会感觉自己欠了别人似的。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贫穷真的有多可怕,它不仅会限制人的想象力,而且会让人失去起码的尊严,更有甚者,会使人丧失一种自我的价值判断,只是一味的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强过自己,所有的人都可以对自己呵三喊四,而自己却只能顺从。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种悲剧。贫穷落后的生活境遇塑造了悲哀的人格和命运。但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并不愿意这样,更不喜欢这样。因为,对他们而言,并非不知道这样不好,而是自己无法改变,无法摆脱,无法超越。由此,在他们心里,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悲哀的,但却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可怜怜”三个字准确的概括了这个群体的精神状态。
“可怜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尤其是严寒的冬天,农人们一个个弯腰驼背,双手筒在袖筒之内,时不时的伸出手来用袖口抹掉流下来的鼻涕。这样子早就超出了“可怜”原意的范围,另有一番深意了。
“可怜怜”有时候也有装的成分。有些人其实生活还过得去,但却总是表现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其中可能有几层意思。其一是低调,不张扬,尤其是生活富裕的人表现出“可怜怜”的样子,可能是为了不显富,也可能是为了让穷邻居心里好受一点。但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大家的同情,反而会遭到嘲骂。大家会说,装的“可怜怜”的,我们又不抢你家钱去。
有些人,偶尔会做出很可怜的样子,希望赢得别人的同情。为人父母,如果总是“可怜怜”的,则会给子女带来很多烦恼。比如别人就会指责子女不孝,陷子女于不义。就子女而言,看到父母“可怜怜”的,心里总会有说不尽的内疚和自责。但有时候也很无奈,便埋怨几声:明明给你买了衣服,给了生活费,但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惹得旁人骂我们当子女的不孝。
庄浪人还有一个表达可怜的词念bu dang,应该是都读一声或二声的。字典里有“悼愓 [dào dàng]”一词,表示忧伤恐惧。还有“怵愓 [chù dàng]”,指受恐惧刺檄而引起心跳不安。这两个词都与心情有关,但似乎和可怜没有太大关联。所以我暂且用“怖愓”这两个字来对应庄浪方言中的那个读音。期待有人考证出准确的字来。
“怖愓”也是可怜的意思,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的非常可怜。这时候,人们一般都不会说孩子哭的可怜,而是说娃娃叫唤的“怖愓”。
对于大人,一旦遭到坎坷命运的极度打击,生活过得极度凄惨的时候,人们也会说某某人“怖愓”的很。
有三个字是专门说老年人可怜的,那就是“不忍见”,发音是bǔ rèn jiǎn。除了“忍”字发音很重外,其它两个字发音都是比较轻的。
上了年纪的人,生活困苦,如果身体有病痛,加上儿女不在身边,可真是不忍直视,不忍一见了。
在我小时候,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村子里只留下三类人:
第一类是老年人,他们不仅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下地干活,还要照看孙子。小病躺,大病扛,扛不过了见阎王。日子过得着实可怜。所以,人人见了都会说“你老人家不忍见的很”。有时候,别人问起身体健康状况时,自己也会说自己“不忍见”的很。
第二类是孩子,小小的就常年离开父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立逼得早早当起家来,过上了正常孩子不该有的童年。确实很是“怖愓”。
第三类人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疾病,家里没有老人,残疾,或者懒散等无法外出打工的,挣不来一分钱,生活过得极其恓惶,出门抬不起头来,进门直不起腰来,其状态只能是“可怜怜”的了。
可见,在庄浪方言中,表达可怜的三个词,可以通用,但也有侧重。“不忍见”“可怜怜”“怖愓”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可怜人,也是那个可怜的地方从历史上孕育出来的特殊的字眼。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