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哪里可以摘杨梅
水城县米箩镇:抓实产业践初心 村民致富摘“穷帽”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米箩镇将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产业上大做“文章”,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党员干部在抓实产业中践行初心、使命,助力群众通过产业增收致富,拔掉穷根、摘除穷帽。
找准路径,在抓实产业中担当使命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发展是主路。为抓实产业,米箩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找准产业路径,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猕猴桃、刺梨、烤烟、杨梅等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坚定脱贫信心。
作为“三变”改革的发源地,米箩镇先后引进了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市农业投资公司、水城鸿源农业公司、贵州远通公司等企业到米箩按“三变”模式发展猕猴桃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共种植猕猴桃36600亩。同时,杨梅、刺梨等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全镇共种植刺梨14600亩,覆盖农户2125户6754人,其中贫困户313户1366人。种植杨梅3500亩,覆盖群众220户760人;种植核桃9600亩,覆盖农户1477户5240人,其中贫困户368户1457人。
米箩镇在发展产业中对照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长短结合,在产业基地套种荞麦、蔬菜、生姜、辣椒等矮秆作物5000余亩,覆盖农户425户1536人,其中贫困户131户412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米箩镇坚持把学作为出发点、把做作为落脚点,把主题教育和产业扶贫有效结合起来,将产业扶贫作为主题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把主题教育贯穿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着力在技术服务、利益联结、市场销售、乡村振兴上下功夫,采取现场技术培训、农民讲习所、院坝会等形式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选派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块蹲点指导。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双向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目前米箩镇有企业、合作社以及大户规模化经营的基地面积达14541.651亩,企业3家,参与农户数4144户,户均增收达2105元。
拓宽渠道,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
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更好地为群众谋利,为民服务解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主题教育工作启动后,米箩镇党员干部学在前,干在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米箩镇党员干部注重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转化为具体工作实践,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百姓反应强烈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思想动员,谋划产业布局,千方百计促就业,亲力亲为整治乡村卫生环境,加强政策宣传,为村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亲自来到我们家中,看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很耐心的听我们说,帮我们解决心头之忧。”倮么村瓦厂组村民李仕祥对驻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在家附近给猕猴桃施肥锄草,剪枝整形,一年四季都有做的,现在每天来做都有70元的收入。”50岁的倮么村村民夏云香,一边在猕猴桃基地撒着肥料,一边向别人算起了自己的收入,在基地务工学到技术的她,自家也种植了两三亩,一年下来就有四五万的收入。
为了发展壮大产业,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米箩镇结合实际建立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该镇的食用菌产业欣欣向荣,260余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天都有2吨多的袖珍菇按照6元到10元的价格销往广州、贵阳、重庆等地,基地目前已解决了48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补足短板,在主题教育中走深走实
“思想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发展就是在正视差距、善于学习、开阔眼界、真抓实干中不断向前。米箩镇党委在主题教育中不断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今,米箩镇70%的工作人员都驻扎在村里,为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各个包村领导班子成员都在紧张调研中,涉及产业、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工作等内容的调研报告,为主题教育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指明方向。
“绝不允许有一个人吃不上饭;绝不允许有一个人没有四季穿的衣服;绝不允许每一个人吃不上安全水”……在一个个民生期盼的背后,米箩镇党委将主题教育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学习往深走,工作往实走,也往百姓心里走。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米箩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做,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镇目前已开展主题教育宣讲8场次,开展组织生活7次,开展座谈会、院坝会24场次,发现问题线索492个,现已整改480个,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380件。
“我们就是要学、做结合,主动聚焦问题、检视短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真正让主题教育‘接地气’;要通过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举全力为全镇人民铺就一条条致富路,用‘产业’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厚实的幸福墙。”谈起如何继续开展好主题教育,米箩镇党委书记张鹏程如是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