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古文字在肾藏精藏象理论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这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分析其与肾藏象发生的联系。
"作""强" "作"本为会意字,由"亻"和"乍"两部组成,从字源学角度讲,"乍"字的构形和本义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乍"像做衣之形。可能由于这一点使"作"字有了诸多引申义项。《说文解字》:"作,起也。"又云:"起,能立也。"《礼记·少仪》:"客作而辞。"《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都是站起和起身的意思。《老子·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王充《论衡·佚文》:"周秦之际,诸子并作。"其中的"作"字已有开始、兴起之义,更明显的如《孟子·告子下》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和《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显然是振作奋起之义。后又引申有劳作建造和撰写创作之义,如《周礼·考工记·总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司马迁《史记·贾生屈原列传》:"屈原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此外,在《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和《尚书·舜典》"汝作司徒"中的"作"字,又含有充当、担任的意味。
古时"强"与"強"为异体字,从虫从弘,《说文解字》:"強,蚚也。"蚚乃虫名。后用此字代"彊",表有力。最初只用来表示弓有力,如《战国策·韩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后泛指强壮有力,《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此处"强"又引申为增强,《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伎""巧" "伎"的本义并非技巧技能,《说文解字》:"伎,与也。"段玉裁注:"舁部曰:'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即伙伴、同伴。不过此义应用并不十分广泛,比较普及的应用情形是通"技",才技和技能的"技"。《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另如《老子·第五十七章》:"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说文解字》:"巧,技也。"段玉裁注:"手部曰:技,巧也。"有技艺和灵敏之义。《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韩非子·难势》:"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笑,则巧拙相去远矣。
"作""强""伎""巧"四字表面上似与肾藏象无关,但"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句在《黄帝内经》中凡二见,分别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其中颇有深意。后世医家诠释之时多将其理解为生殖功能与行为,如王冰注:"在女则当伎巧,在男则正曰作强。"后世从此说之医家甚多。此外亦有解释为肾主骨生髓之功能者,骨骼主运动,髓由肾精所生,精足则神亦健旺,故善思多巧,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即做是解。"伎巧"一词在这里显然亦可作此两种解释,因为无论是思考还是运动(包括生殖方面)都可以划归到"伎""巧"二字的含义中去。这是医理方面与此四字的关系。 至于把"作强"与"官"字结合起来考察,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论述十二官的语境和句式来看,似乎作强之官当为官职名称,但有学者考察认为十二官中有半数并非真实官名,包括作强之官。 "强"字在此处包含了肾的体力活动、脑力活动、能力以及生殖行为和功能,"作"字本义虽简,但扩展的引申义较广,归纳起来有劳作(包括脑力和体力方面)、起始振作、充任职务角色等含义,这三种含义在"作强"一词中解释肾的功能方面,都有一定体现。故"作强之官"当理解为运用"社会官制模式"类比说理的结果。四字之运用恰当准确又言简意赅,可以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是对肾的脑力活动、体力活动、生殖活动及能力的总的精练概括。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