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13阿哥为什么被软禁,十三阿哥被康熙圈禁多少年
爱新觉罗?胤禵,也叫胤祯,和雍正都是乌雅氏所生,排在康熙皇帝序齿皇子中的第14位。如果从雍正的角度来看,胤禵是一个十足的乱臣贼子,他的主要事迹和过往经历,也大多被淡化,现在很难通过官方正史彻底弄清楚。
如果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胤禵是一个为人坦荡、性格豪爽、能力出众且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一直颇受恩宠的皇子。从康熙五十四年开始,一直到康熙皇帝去世,胤禵全家每年都能从大内领取生活用品,这是在爵位俸禄之外的皇帝恩赐。
当时,没有哪位皇子享受恩遇的时间比胤禵更长,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胤禵在外征战,康熙这么做算是对他家人的补偿。但也能从侧面说明,康熙皇帝很喜欢胤禵,这是胤禵能够担任大军统帅,并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关键。
但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处就在于,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在权力和欲望面前都不值一提。允禵没有被像允禩、允禟一样被雍正折磨而死,唯一原因就是他俩来自同一个娘胎,雍正实在不敢承担“同根相煎何太急”的骂名。
一、仗义执言
太子胤礽首次遭到废黜后,八阿哥胤禩操之过急,鼓动群臣推荐自己,再加上“猪队友”大阿哥从中搅和,导致康熙对胤礽的不满,全部转移到了胤禩身上。康熙皇帝对于结党营私的胤禩大为光火,当众痛斥他心地险恶、图谋不轨。
这时,雍正等大部分皇子都在旁边看戏,只有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挺身而出,冒着顶撞康熙皇帝的风险,为兄长仗义执言。有人会说,胤禟和胤禵平日里就和胤禩走得很近,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维护政治集团的利益罢了。
不过,胤禟和胤禵都属于性格豪爽、心胸宽广的人,这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两人维护八阿哥或许确有私心,但不能否认,更多是出于兄弟义气。何况胤禟和胤禩还准备了毒药,打算以死进谏,如果只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他俩何必这么拼命?
胤禟、胤禵这么一闹,把康熙皇帝气得够呛,当场拔出宝剑,要杀掉嗓门最大的胤禵。直到这时,其他皇子才出来阻止,五阿哥胤祺抱着康熙皇帝大腿,其他人不停地磕头求情,总算是让康熙皇帝冷静下来。
但康熙皇帝余怒未消,下令将胤禵重打二十大板,赶出紫禁城。虽然康熙很生气,但是对于胤禵在兄弟落难时勇敢相救的做法,感到十分欣慰,他还称赞胤禟和胤禵就像是当年水泊梁山的好汉。
康熙早就知道胤禵心直口快,没有什么心眼,经过这件事后,他对胤禵的好感度迅速增加。
二、大将军王
康熙末年,西北再起战事,年老力衰的康熙皇帝无力御驾亲征,就想从皇子中选一位代替他领兵出征。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借这个机会,大力培养一位接班人的意思,史书没有写,我们也无从得知。
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哪位皇子能够担任大军统帅,距离接班人的位置就会更进一步,这点毋庸置疑。经过九子夺嫡时期的斗争后,大阿哥、二阿哥被圈禁,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失宠、九阿哥、十阿哥只是附庸,其他皇子大多数都是混吃等死。
有资格谋得统帅之位的人,只剩下三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其中,三阿哥隐藏很深,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认为他从未参与夺储之争,不过他最擅长的是文字工作,领兵打仗确实不在行,这场战争和他关系不大。
雍正和三阿哥的情况差不多,早年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有过带兵经历,却没有实战经验,他很清楚自己比不过胤禵。但雍正还是尝试过毛遂自荐,结果当然没有获得批准,他退而求其次,暗中使劲让年羹尧当上了四川总督,参与到大军后勤保障工作中去。
后来,胤禵出任清军统帅,年羹尧凭借优异的表现,多次得到康熙皇帝嘉奖,成为这场战争能够取胜的主要功臣。胤禵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他在西北3年多时间,工作成果还是非常值得肯定,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期待。
但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后来的雍正夺储之谜,问题就出在康熙皇帝为胤禵举办的出征仪式上。当时,康熙皇帝诏命封胤禵大将军王,在京王公宗室成员以及二品以上大臣全都到场送行,使用的旗帜、服饰、礼仪等都是天子规格。
此外,康熙皇帝还传旨给西北地区的蒙古王公贵族,要求他们凡事都要听从大将军王的号令,见到胤禵就好像见到自己一样。康熙皇帝宠爱的皇子不少,但还没有谁得到过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很难让人不产生怀疑:难道康熙真把胤禵当成接班人在培养?
但我们现在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目前最大的疑问是,胤禵在康熙去世前1年,曾经回京述职,康熙皇帝的身体状况已经不算好,他却完全没有透露传位给胤禵的想法,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也从未召回胤禵,如果他确实想让胤禵即位,这就不符合常理了。
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不够周密、不够明确的指示,彻底改变了雍正和胤禵的命运。
三、允禵回京
雍正即位后,立即命令延信接管兵权,并收缴胤禵担任大将军期间,和京城的往来信件、奏折。紧接着,雍正指示时任陕甘总督年羹尧,让他密切注视前方动向,言外之意是,万一胤禵不遵照圣旨回京,要将10多万兵马挡在西北地区。
与此同时,雍正大力提拔胤禩及其党羽,对于其他皇子也是一副笑脸。胤禵毕竟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雍正的做法让他放松了警惕,误以为回京后也没有什么事。更何况,胤禵知道年羹尧控制着要道,即使大军兵变,也会面临着后勤短缺的问题,造反成功谈何容易?
经过多次考虑后,胤禵决定遵旨,于是交出兵权,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奔丧的旅程。走到直隶的时候,胤禵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他怀疑雍正是篡位登基。于是,胤禵呈上一份奏折,请雍正告诉他先去拜谒先皇灵柩,还是先进宫拜见新君。
胤禵这是故意给雍正出难题,如果先拜见新君,就是对先皇的大不敬。但雍正怎么会被这种低级套路蒙骗,他让胤禵先去拜谒先皇灵柩。胤禵来到康熙皇帝灵前,在极度悲伤和憎恨的情绪影响下,根本不愿和雍正同处一室,只是远远地磕了头,连祝贺新君登基的话都没说。
当着众人的面,雍正也不好发火,就主动走向胤禵,谁知道胤禵压根不理会,让雍正很下不来台。这时,胤禵的蒙古侍卫拉锡劝他向皇帝行礼,结果被劈头盖脸一顿痛骂。胤禵还故意顶撞雍正:“拉锡只不过是一个下人,如果我有什么不是,请立即责罚我;如果拉锡做得不对,请将他就地正法!”
四、囚禁岁月
这是典型的“指桑骂槐”,雍正实在没法忍,当场痛斥胤禵,下令削夺他的爵位,降为普通贝勒。康熙皇帝的葬礼结束后,康熙命令胤禵留下守陵,并且派兵看管,实际上将他软禁起来了。
回京后,雍正使出了自己惯用的整人技巧,找来一批在西北打过仗的将军,故意问道:“听说胤禵在前线经常酗酒,喝醉了还乱打人?”这是子虚乌有,将军们当然否认,雍正勃然大怒,找借口将他们统统关押起来,等于消除了胤禵集团在军中的影响力。
因为雍正对胤禵过于残酷的打压,让两人的生母乌雅氏看不下去,她多次求情无果,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身体迅速垮掉,从突发重病到去世,只有几个时辰时间。尽管这些事情让雍正留下了很多污点,但他仍不打算放过胤禵。
从雍正三年开始,坐稳皇位的雍正皇帝,开始了对众兄弟的迫害,老八、老九被折磨而死。作为两人的“同党”,胤禵也被定下了14款大罪,雍正将他从景陵迁回北京,关押在寿皇殿,让他每天对着康熙皇帝的画像反思。
雍正为人刻薄、心肠狠毒,这不是什么秘密,但他很在乎面子,为了驳斥关于他篡位登基、迫害兄弟的诸多丑闻,雍正曾经编写了一部《大义觉迷录》,还派人在全国各地宣讲,结果反而越描越黑。
尽管如此,雍正自始至终没有对胤禵举起屠刀,毕竟这是和他从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亲兄弟,还是和胤禩、胤禟等人不一样,从这方面来看,胤禵比老八老九幸运得多。但为了限制胤禵,雍正在位13年,就关了他十三年。
直到乾隆即位后,为了笼络人心,胤禵才被释放,并逐渐恢复了郡王爵位。乾隆二十年,68岁的胤禵去世,不知他和地下的雍正皇帝相见后,会不会像生前那样水火不容。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