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舞节目串词,小人舞节目创意名称
2020年7月7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每年高考,高考作文题必上热搜。媒体各展其能,名师点评、作家模拟;朋友圈、微博也全是“作文大赛”的“参赛选手”,或调侃,或吐槽,或回忆……
为啥每年高考作文题必上热搜?为什么成年人每年只关心高考作文题,不关心其他学科的考题?快来和中教君一起看看广大网友和主持人康辉的答案吧~
成年人为何最关心高考作文题?康辉:答案扎心了_腾讯视频
为啥每年高考作文必上热搜?
康辉这样回答
为什么只有作文题享受如此待遇?不少网友开玩笑说,那是因为毕业多年,数学、物理这些学科连题目都看不懂,只剩作文题还能说三道四……
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康辉也谈及这一话题:为什么成年人每年只关心高考作文题,不关心其他学科的考题,而最扎心的答案就是,因为其他学科的考题,我们已经看不懂,答不出来了。
我觉得这个答案“戳中”了一部分真相,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每一年高考的作文题往往会提到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不仅仅是让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也会让更多成年人由此再去想一想生活当中面临的那些问题,想一想生活当中的意义。
其实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答题,比如说现在的防汛,还有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抗疫,我们曾经、正在、继续要为答好这些题而努力。我们也相信有一分实实在在的付出,才会有一分一分的积累。要继续给今年高考的考生们加油,同时也给在生活当中不断在答题的每一个人加油!
文以载道的情怀
决定了人们对作文的特殊情结
“文以载道,字传千古”,是中国古代文人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文化传统。一篇文章反映时代精神、激扬家国情怀,古今中外亦概莫能外。作文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检测,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一道好的作文题,不仅能成为时代的影子,让人终生铭记,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起到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光明日报》刊发评论称,今年的作文题大部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毫无意外,抗疫成了最重要的议题。全国新高考Ⅰ卷直接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全国Ⅱ卷的中国青年代表演讲稿,给出的材料以抗疫中的中外互助合作为主;天津卷的“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触动人们的心灵;上海卷的题目谈论的是转折以及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的疫情。其他几份考卷的题目紧扣的是对自我和时代的认识。
△点击图片查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
这些题目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抗疫的主题自不必说,全国Ⅰ卷的评价历史人物,全国新高考Ⅱ卷的讲述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或名人故事,虽然与时事关联不大,但对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考察只是底色,更深入考察的肯定还是学生们对历史的思考与判断。
这些题目还有着浓厚的思辨色彩,不少题目都可以看成是从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衍生而来。全国Ⅲ卷是给自己画像;浙江卷是自我定位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江苏卷是人与信息同温层之间彼此塑造的关系;北京卷的题目一个是信息对人的影响,另一个以“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联想,其实也是关于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海卷的思辨性最强,简直堪比曾经网上流传的充满了哲学意味的法国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对应的并不只是考生们的写作水平,自古文史哲不分家,语文学习一直都有很强的综合性。考试难免有套路,但是好的题目却可以尽量避免“套路”和“八股”。作文从来不是单纯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行文技巧和修辞手法,也不是靠考前突击能提高的。一个考生平常有较宽的知识面,并勤于思考,面对作文题时往往会有较好的发挥。
高考作文题影响的不只是这一届考生的成绩,它还极具导向性。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可以让孩子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发散性强的题目可以让课外阅读受到更多鼓励;思辨性强的题目则能够让老师更重视逻辑训练。现在的作文体裁,也不局限于议论文,还包括实用性较强的主持词、演讲稿、发言稿,这些即使在学生毕业工作以后,都有很大可能性会用得到。
作文题越贴近现实,越具有超出题目本身的价值。全民热议作文并非坏事,这些题目像一束光,照向了我们刚刚走过的来时路,我们虽然已经不用考试,但是却多了一次再思考的机会。
文字的感染力量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这些已经毕业了很久的成年人,或许已记不清数学方程、物理定律、化学元素,但是那些曾经打动过我们的诗词歌赋、文章书籍,那些“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情怀却会与我们骨肉相融。
各行各业人士
共写高考作文
英雄总是在逆境中奋起,人才总是在磨炼中诞生。现实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在回溯民族发展历程中体悟为人处世之道、家国同构之理,在战胜现实困难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了解世界、创造未来。
今日之中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有太多故事可讲,有太多话语要说。正值2020年高考,中国教育报邀请医学工作者、警察、大学生志愿者、海外留学生等不同职业人士,与考生共写高考作文,请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抒发情感,全国同心同德,携手前行。
“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吴锡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策》中的话,精准地描摹了当今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很多人的网络生存现状。
是的,在线上,在云端,我们正越来越多地栖居在微信群、QQ群、夸夸群等各种群组里,栖居在微博“关注”列表里、微信公众号订阅栏里。“因为爱,所以爱”,“趣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越来越多地凭借爱好和兴趣,有目的地选择“同类项”,与趣味相近者抱团。或因信服,为“意见领袖”而赞;或因崇拜,为“爱豆”转发;或因亲情友情,为朋友圈熟人留言。
这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图景:在无边无界、无穷无尽的互联网上,我们正越来越乐于蛰居在信息的“茧房”中。“近”我者赞之、挺之,“远”我者无视之,甚至鄙视之。兴趣相同、气味相投,是我们共同的名片。我们把“一切皆有可能”,简省缩略为“我喜欢,我存在”。我们在这样的“茧房”里一点点形塑未来的自己、类型化的自己。
互联网生而自由,而我们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颇为吊诡的是,这枷锁恰恰来自我们自己。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不过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固然脆弱,疾风可摧折,雨雪可压垮,但思想让人拥有无比高尚的尊严,让人屹立在天地之间。回望人与自然共生的几百万年,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过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迎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而向智能时代进发,思想是人最大的依凭。互联网时代,人依然脆弱,但思想的光芒闪耀夺目,引领人类文明达到了亘古未有之高度。
而思想的生发,在于不趋同、不盲从,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同质化、圈子化,恰恰是创新、创造和思想进步的大敌,它让活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错,兴趣是我们的通行证,但“茧房”却是我们的“舒适区”,是煮熟青蛙的那锅温水。《哈利·波特》里有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世间万物缤纷多彩,我们也因为独一无二而为这多彩赋魅、赋能。在越来越智能的生活里,让我们的脚步慢一些,等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性回退一些,守住我们原初的热爱。穿行在人类社会这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里,让我们多保持一点好奇、警醒、开放和包容。
“茧房”之外,思想无界;“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作者系扬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江苏卷)
做生命之帆的掌舵人
万仞雪
“愿你们被世界温柔以待”,是许多长辈对于00后一代的期许,而00后自身似乎也习惯了拥有一个温暖而可期的人生,这往往也容易让他们失去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的抵抗力,甚至在未知面前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与不知所措的惶恐之中。
正如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所言,“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化看似让人生蒙尘,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带来的转折与突破,其实真实地丈量着个体乃至国家与人类的无限潜力,生命本身也因而变得厚重。
突然发生的“意外”会激发人对抗逆境、奋勇拼搏的潜力。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最初,我同周围的朋友一样,被焦虑、无助与紧张的情绪淹没。那时,每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为什么会这样?”然而很快,党中央快速作出决策,各地紧急拨物资援助武汉;各地医疗团队奔赴一线,驰援武汉。近乎“拔地而起”的方舱医院,更是见证了国家短时间内的调配能力。
不仅是国家与社会,个人同样在这次始料未及的危机中体现了强大的能动性。在电视新闻中,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青少年,都奋力与疫情抗争,我们看到的不是放弃与恐惧,而是平凡人对生的向往和努力。危机中的其他人同样如此,作为学校事务部志愿者,我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小区组织的志愿行动中,为小区进行楼道消毒、运送防护物资。不仅是我,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个体面对社会风险的挑战难免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意外与未知面前无所适从。“岁月静好”的人生固然有其静美之处,但这些“美好”常让人对未来的想象变得扁平化。
如果将人生喻为瀚海,须知晴天与风浪永远是相伴相生的,那些所谓的“转折”与“意外”,或许并不是人生的“插曲”,而是真实存在的,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航行中的晴雨和风向自有其规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地顺应。相反,这些“意外”恰是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在顺境中航行总是简单,在挫折与风浪中前行,才能真正成长。
(作者系复旦大学博士生,上海卷)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毛会航
历史上的庚子年,似乎总是不平静,当下这个庚子年也不例外。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随着疫情迅速蔓延,全国进入了紧急状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保持了距离,社区和社区之间、村和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采取了各类防控隔离措施。该聚的餐不聚了,该走的亲戚不走了,拜年从线下走上云端,原本普普通通的口罩等医疗用品也成了紧俏物资。全国人民都被迫成了“宅男宅女”“宅老宅少”,即使万不得已要出门,也都戴上了口罩,“待在家里就能为国家做贡献”这句玩笑话变成了现实。
这种现实是有代价的。有人享受安全,就要有人承受风险。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但社会运转还得继续。他们逆流前行、不顾安危,迎面向着危险冲去,为我们遮风挡雨,携手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他们是党员干部、是医护工作者、是警察、是记者、是消防战士、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出现在医院、社区,出现在危难关头,出现在抗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让我们和社会联系起来,让我们的心联系起来,让我们的脉搏和国家的脉搏联系起来。曾有新闻报道了一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因为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过连续超负荷工作,很多人脸颊都红肿了;还有女护士为了工作,剪掉了美丽长发;有的警察浑身包裹成了太空人,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血;新闻工作者们冲在一线,及时报道事实真相,为民众加油鼓劲,为全社会提供正能量。
在他们的努力下,被疫情感染的患者住进方舱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被封闭的重点小区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良好保障,社会恐慌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疏解。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国人民被动员起来:大家纷纷向疫情重点地区捐款捐物,人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
多难兴邦。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疫情发生的关键时刻,大家保持距离,是防控要求,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此时的距离是温暖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不能让我们分离,反倒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危机中,我们愈发从心底里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命运相连,而国家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大家携手,便无所畏惧。
(作者系民警,全国新高考Ⅰ卷)
绘好每个人的“自画像”
刘婷婷
亲爱的同学们:
再美的风景,也美不过人生。作为曾经的高中生,走出校门多年的我,很想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你们交流一下,该如何用眼睛看他人,又如何让别人看我们。
或许你在暗想,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是的,如果有一面镜子,该有多好。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形象,但有了一面镜子,就能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有了一面镜子,我们还能改变表情、改变姿态、改变气质,让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自己,变得更加得体,更加讨人喜欢。
毫无疑问,这是一面现实中的镜子。照出来的,是现实中你的容貌。可我们深知,人不仅是现实镜子所映射出来的样子,在不同人的心中,每个人其实有着并不相同的、也许与现实全然不同的样子。所以,我们还需要一面神奇的“镜子”,照出更加完整的自我。
这面镜子,与现实中的镜子不同,它是成功喜悦也是困难挫折,是亲朋好友也是敌人对手,是古籍经典也是闲聊话语……这面镜子颇为神奇,映射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自我。
这面镜子中的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恰如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当你凝视着这面镜子,镜子也在凝视着你。此时此刻,镜子中的你,或许不那么完美,你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饱历风霜、历经苦难,绘出一张张更加满意的“自画像”,让镜子中的你和你心中的你渐渐重合。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绘制一张更真实、更完美“自画像”的过程,是一个荆棘密布、艰辛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是一个触及内心、深入灵魂的过程。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所以,亲爱的你,请不要被表面的浮夸所欺骗,也不要为暂时的光华所蒙蔽。
绘制“自画像”,从来是自己的任务。即便是父母,即便是老师,即便是好友,也不能代替你描绘哪怕最简单的一笔。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画布,你就是自己的画笔。
从现在开始,请让我们与内心的自我对话,认真地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意义,却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比重要。
在深入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会找到答案。我们会看清自己的角角落落,定位人生的坐标系,绘出一张精彩的“自画像”,而我们的人生也将因此变得更有价值、更为厚重。
(作者系空军军医大学副教授,全国Ⅲ卷)
用人不疑,相互成就
黄美琳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三人的故事广为传颂:鲍叔牙的唯才是举、管仲的鞠躬尽瘁、齐桓公的春秋五霸之首,都被人津津乐道。鉴古是为了论今,在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我认为这三位历史人物里,最具启示作用的,当数齐桓公。
众所周知,成就齐桓公霸业的得力助手,是管仲。可在鲍叔牙和管仲各为其主争夺王位时,管仲曾经带兵阻击当时还是齐国公子小白的齐桓公,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幸得齐桓公装死逃脱。面对这位曾经置自己于死地的仇人,齐桓公既往不咎,起用管仲,因此成为中原霸主。可见,用人不疑,互相信任,方可互相成就。
用人不疑,出处可见欧阳修的《归田录》,其中讲述了宋太祖当皇帝的时候,有人告发山西巡检郭进暗地里勾结河东刘继元谋反。宋太祖听后,认为这个人是在诬陷忠良之臣,把他交给郭进处置。然而,郭进跟这个人商量,以攻占河东为条件,承诺如果达成目标,不仅免其一死,还予其官职。那人果然做到了,郭进亦向朝廷申请实现承诺。宋太祖听后很生气,说这个人曾经诬陷你,朝廷不可用这种人。郭进却进谏陈言利弊:“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我以后还怎么用人呢?”听罢,宋太祖答应赏赐那人官职。欧阳修评论道,“君臣之间盖如此”。
其实,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齐桓公的不计前嫌,一方面收获了一个对自己死心塌地的智囊,另一方面在百姓面前树立了贤君形象,使天下有识之士愿意为自己效劳。反之,用人有疑,诚信互失,则导致灭亡,明朝的覆灭便是极有力的佐证。
或许有人会反驳:万一真任用了小人,怎么办呢?欧阳修在《朋党论》里提到一个例子:“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毫不猜疑地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虞舜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有用人单位拒绝聘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用人单位没有做到用人不疑,这是信任缺失,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用人单位不能像虞舜那样,有分辨人才的眼力。招聘应该以其才能大小作为标准,信任应聘者的才能和品质,才能让员工做贡献。应聘者亦该信任用人单位的知遇之恩,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在后疫情时期,我们其实应该警惕信任缺失这个问题,不应因口罩遮盖了面容而互相猜忌,使人与人的真诚互信打了折扣。
(作者系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硕士,全国Ⅰ卷)
带你走近济宁
韩中锋
各位观众: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走近山东济宁!
济宁,位于山东西南部,简称“任”。“济宁”二字的由来与古时的济水有关,“济宁”即祈求济水安宁之意,历史上的济宁与济南、济源、济阳等地共同创造了悠久的济水文化。
济宁,虽然地处儒家文化核心区,但由于经济发展、宣传策略等原因,其知名度长期偏低,以至于每次被问及籍贯,旁人都会面露困惑、不解。但济宁历史上群星璀璨,从来不缺少宣传资源,其代管、下辖的诸多县市区,更是有着响亮的招牌,提到“孔子故里”曲阜和古九州之一兖州、《水浒传》故事主要发生地梁山县等,几乎无人不知。
此外,济宁还有很多别称,这无疑能够反映出济宁的底蕴、特质及其辉煌的历史。
济宁被誉为“孔孟之乡”,是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儒学研究核心区域,更是诞生了诸多儒学大家。春秋战国时期被尊为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均诞生于济宁。直到今天,齐鲁大地仍然有着尊师重教的蔚然风气和“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当然,济宁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并不是因循守旧的,而是与其他文化交相融合的,如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等等。
济宁还被称之为“运河之都”。明清时期,它作为京杭运河沿河较大城镇,在运河的开凿、漕运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因为济宁的重要地位和地处京杭中段的优越位置,元明清三朝都将治运最高机构设在济宁,负责对运河全线进行管控。也正因于此,其下属各类机构多至不可胜数,济宁故有“七十二衙门”之称。
当然,和其他大城市一样,济宁也有自己的简称——“任”,其简称的由来可能与古国任国有关,也可能与任城区是济宁核心区有关。至于为什么称“任”而不称“济”,目前仍没有较权威的说法。
现在,曾经哺育济宁大地的济水已经消失了,“济宁”二字的由来变得不为人所知。历史上,由于黄河泛滥,穿越黄河的济水成为黄河夺道的河床,在多次改道后,济水最终变为黄河出海水道而慢慢被吞噬、消失。尽管与“黄长淮”并列“四渎”的济水已经消失,但济水哺育的文明却流传了下来。尽管济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暂时比不上有些地区,但它永远是我们济宁人心心念念、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家乡。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收看!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全国新高考Ⅱ卷)
嘿!这是我自己的人生
金佩庆
“有些弯路必须走!那才是他自己的人生。”一个周末,老爸与好友王叔叔在客厅里聊天时,突然高声打断了王叔叔的讲话。
当时,我正斜躺在房间里休息,门外客厅里他俩交流的声音清晰可辨。原来是王叔叔感慨他儿子的叛逆,因为不听自己的良苦劝慰,儿子走了不少弯路。王叔叔说,闹心的是,当初他儿子不听他进机关捧“铁饭碗”的安排,说那太没意思,硬要去自主创业。结果不仅创业失败,还找了一个家境一般的女友,对父母推荐的一个个家境优渥、才貌俱全的女孩全都不予理会。
而我爸的回应让我吃惊。也许是印象太深了,所以一看到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我马上想起那天我爸斩钉截铁的男中音。
从呱呱坠地到学校组织的高考动员大会,再到18岁成人仪式,我们慢慢长大了。随着思维的不断成熟,我对自然、社会尤其是对自我,逐渐有了深入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三个人生哲学问题,考生在刷题之余想必也会显现在脑海里。高考结束以后,选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未来的职业理想等,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现实来看,在高考中发挥如何、全省排名多少,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生的坐标。
但不管期待的结果与现实的落差如何,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不能受制于一次考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我们应该分析这些期待与建议,但不应盲从,哪怕自己的梦想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也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用自己的判断去把握未来。
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如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最终被现实打脸,我们也不必后悔,毕竟那是一段自己奋斗过的人生。
或许在长者眼里,这样的我们显得有点狂。可那又怎样,我们致力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感谢老爸的这句话,让我慢慢找到方向,无怨无悔。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师,浙江卷)
给今年高考的考生们加油!
给在生活当中不断在答题的
每一个人加油!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