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三周可以药流吗(怀孕2-3周怎么打掉最安全)
作者:轻流萤 为你写一个故事 2022-04-20
“睡不着的时候,就看两集《人世间》吧。”
——这是妇产科医生邱斌,给一位待产妈妈开出的“处方”。
开出这个“处方”,是在4月2日凌晨。彼时,邱斌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他在办公室找了个空一些的角落,拉开行军床,刚刚准备合衣睡下,手机却突然亮了:又是她。
“医生,今天我看东西的时候很模糊。以前不会这样的,我是不是得了妊娠糖尿病啊?”手机那头焦急地问。
前几天,这位患者几乎在同一时间上线——“医生,我腿上起了个疙瘩,有点红,按下去还有点疼,是不是得了红斑狼疮啊?”“医生,我今天有点恶心,什么也吃不下,孩子不会有问题吧?”
无论邱斌如何解释,这位女士依然焦虑到整夜整夜地失眠。疫情期间被封控在家,腹中又怀着6个多月的宝宝,焦虑是正常的,但这明显过了头。
最后,邱斌开出了这个特殊的“处方”。
第二天,邱斌早早收到了这位女士的留言:“《人世间》很好看。今天身体好像没什么不舒服了。”
上海突发疫情,居民的就医需求备受关注,其中包括大量孕产妇人群。疫情打乱了有规律的孕检、随访节奏,加上小状况频繁发生,孕妇的心理往往会有波动。
疾病会让人产生焦虑,但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疾病本身。这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照的人。
“很想在关键时候多做一点事情。”3月以来,有3000多名医生参加了阿里健康的线上义诊,其中就有不少妇产科医生。
下班,上线
妇产科医生邵霖是上海人,家在虹口,工作也在虹口。疫情开始后,这趟不算长的通勤路程,他每七天才会经过一次。
在最危险的地方,安全是第一要紧的事情。3月下旬开始,邵霖所在的这家三甲医院就调整了工作节奏。每个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把医生、护士分成几组。每组人连续工作七天,再换下一组。
工作的时间里,医护人员吃住都在医院。值班室不够,男同事们就睡在办公室,三张椅子一拼,就是一张简易床铺,足够凑合一晚上。而这里,常常被邵霖当做“移动诊间”。今年3月,上海疫情初起,邵霖加入了阿里健康发起的线上义诊。结束一天的线下工作,他便会打开手机,登陆“医蝶谷”操作后台,回答线上患者们的问题。
每天经过的上班路几乎空无一人(受访者供图)
两周前,邵霖在线上接诊了一位女士。丈夫在陪同她去医院产检的当天,核酸结果显示阳性,按照要求隔离治疗。而这位女士也成为密接者,被单独送往酒店隔离。万幸,随后的几天里,她的核酸结果都是阴性。不过,身边无人陪伴,加上身体一直有少量出血,女士感到非常不安。遇到不适,她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邵霖,咨询解决方法。
如果是在平时,保险起见,邵霖会建议患者做B超详细检查。但隔离期间,这确实不太容易。经过详细的沟通,邵霖根据出血量等症状综合判断,情况不算太紧急,短期内可以不做B超检查,便为孕妇开了一些对症的药物。几天后,对方再次给他留言:出血止住了,隔离也快解除了,感觉看到了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主任医师肖喜荣同样参加了线上义诊。去年8月开始,他随单位医疗队赴外省支援。疫情席卷上海,他的家人、朋友陆续进入封控状态。回不了家,肖喜荣只能通过文字、视频,远程跟这座城市联络。发来的消息里,时常会夹杂着几个转了好几道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必要做羊水穿刺,吃了药会不会影响胎儿……这些问题,他在线上接诊的时候也常常遇到。
大部分情况下,医生无法依靠线上问诊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但通过细致的沟通,医生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在疫情之下“去”或“不去”医院做出一个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医护们在为产妇进行手术(图片来源:医院官方公众号)
最近,一位患者告诉肖喜荣,自己左下腹疼痛,担心宫外孕风险,而目前在家里隔离,难以去医院。肖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疼痛、出血、排便、HCG变化等情况,判断患者宫外孕风险极大,因此强烈建议患者立刻报备社区前往医院检查。事情果然如肖喜荣判断,患者得到了治疗,排除了风险。
“怀孕是一个生理状态,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就医优先级上,孕产妇人群是不如急症患者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她们仍然需要专业的建议,和心理上的支持。”肖喜荣说,自己的建议能真正地帮到患者,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总是安慰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几乎每位医生都能背诵出这句镌刻在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铭文。在特殊时期,这也成了线上义诊医生的写照。
“这个孩子我不想要了,你们医院最近能做人流吗?”义诊医生李华遇到一位线上患者,对方怀孕三周,开门见山地提出要终止妊娠。
李华正要询问情况,患者却接连发来好几段语音——“最晚什么时候能做人流?”“我现在出去也不方便,要么做药流,行吗?”“能不能快点回我?”话语中明显透露出烦躁。
李华干脆停下了正在输入的手指,拨通了患者的电话。原来,这位患者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准妈妈在隔离病房处境艰苦,担心自己也会经历类似的遭遇,心生怯意。冲动之下,动了人流的念头。
3月上旬,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上海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以保障疫情防控之下,封闭小区内的孕产妇安全就医问题。
李华耐心地向患者介绍医院在疫情期间对孕产妇收治情况,安慰着她:“距你生产还有9个月时间,届时疫情早已控制,宝宝肯定会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出生。”两个小时的宽慰劝说,患者打消了顾虑,决定和这个小生命一起等待疫情的好转。
疫情中,孕妇依然需要定期去医院完成各项检查(图片来源:网络)
怀孕之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源源不断地产生,导致许多孕妇会出现情绪不稳、脆弱和敏感等情况。疫情的到来,让各种奇怪的念头更频繁地扰乱着孕妇的思绪:新冠后遗症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在家隔离期间运动不足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自己的焦虑会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心理健康?
这些问题,李华在线上接诊的时候都遇到过,“面对她们,我们不仅是医生,有时候是陪伴者,有时候是心理咨询师,有时候营养师。大部分时间,我们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答问题,但实际上,倾听和陪伴也很重要。有些患者,只是需要一个可信赖的人,跟她们说说话。”
邱斌医生甚至有时候还会“接诊”产妇家属。
一名孕妇的丈夫向他抱怨,妻子进入孕晚期后,每天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体重的上升幅度超过了正常值。自己每每劝说时,妻子一句“你懂啥”,就把他的话噎了回去。他担心影响妻子的健康,希望医生能从专业角度进行劝说,因此拨通了邱斌的电话。
通话中,邱斌告诉这名孕妇,虽然孕晚期身体负担比较重,但是如果完全不活动的话,有可能会造成血液过度高凝,容易形成血栓。如果适当做一些轻柔的活动,比如散步,可以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发生,也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
第二天,这位丈夫再次邱斌留言,“她今天看着计步器在房间走了二十分钟,你的话,她听进去了。”
不会做饭的邵霖医生最近还为孕妇指导起了“厨艺”。
3月中旬,邵霖接诊了一个高龄孕妇。这位产妇几乎每天8点整都会发一条信息过来:“今天是怀孕第260天,网上说最近该补充瘦肉和绿色蔬菜,补充孕妇体内的铁元素和提供有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叶酸。但是家里冰箱囤的物资不够了,我该怎么办?”
自从接诊这位患者以后,邵霖会不定时地问问对方家里还有哪些菜,给出搭配意见,并建议她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铁剂。
“其实这位患者一直很健康,营养的摄入也是足够的。她需要的不是食谱,是一种安全感。”邵霖说。
“大白”
医生穿着防护服的样子,像极了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充气机器人大白,萌萌的,有种莫名的信赖感。
成为“大白”,却有点辛苦。
4月的上海,气温陡升。手术室又不能开空调,33度的高温下,穿上“大白”的那瞬间,闷热感让人几近窒息。一台手术下来,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了20公里的马拉松。
最近的5天时间里,邵霖穿着“大白”做了13次手术,其中11次,是在两天内密集发生的。每每脱下闷热的防护服时,上衣已经湿透,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地上,来不及喝口水,又紧急地投入到下一场手术当中。
穿上“大白”工作,邵霖习惯了;脱下“大白”上网继续接诊,邵霖也习惯了。
每次上线前,邵霖都会暗暗跟自己约定“下班”时间,“今天晚上十点,我一定要准时下线,给自己放个小假。”但看到弹出来的对话框时,邵霖的“下班”时间却在不断推迟,从10点,改到11点、12点,常常凌晨还在线上回复患者的问题。
3月以来,邵霖在阿里健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接诊了300多位患者,平均每天至少有10位患者在线上“加号”。
封控中的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
线上的信任经常会延伸至线下。出于安全考虑,医生往往建议孕产妇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但对于症状明显、线上无法解决问题的患者,还是会建议对方尽快去线下就诊。一些患者出于信任,常常会提出,希望去线上医生所在医院就诊。
3月的一个周五,梁双双医生在线上接诊了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孕妇怀孕37周,在B超中发现异常,胎儿有患血管瘤的可能。患者建卡的医院条件有限,几乎没见过这种病例,建议患者转去市区的大医院就诊。
“现在生完的孕妇床位都很紧张,待产的孕妇,如果没有急诊的指征,住在医院等着生产,可能不太现实……”梁双双想着,如果为孩子找到确定能接诊的医院,让孕妇把孩子生下来再转诊,比她怀着孩子到处求医要安全和方便得多。她立刻给相熟的儿科专家发去了信息,两人讨论后,商量出了一个稳妥的方案。
“你的情况,生产后宝宝肯定是要去儿科医院进一步评估的。你现在不要乱跑,可以在线上联系一下那位主任。我把你的情况跟他说了,孩子生下来送去他那里,他们医院可以接收的。在家注意做胎心监护,有异常随时联系我。”疫情下,梁双双的建议像一场及时雨,落进患者的心里。
疫情影响着医生们的工作,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里的老人需要陪伴,幼儿需要照顾,米面粮油要囤,菜和肉要团购……医生不是超人,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牵挂。
疫情为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而新生命依然会准时到来。
“希望我在线上多留一点时间,能多给她们带来一点安全感吧。”邵霖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END-
#上海疫情##人世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