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河自尽的故事简略,古代跳河的名人
端午节,一个笔者最喜欢的节日。
在这一天有甜甜的豆沙粽可以吃,有上千人参加的划龙舟可以看。如今从08年开始,更是可以和家人一起悠闲地在家中过完端午。
打笔者记事起,老一辈的人就跟我讲端午的起源。还记得小时候奶奶坐在藤椅上,慢悠悠的说道:“端午节,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惯例。”
笔者当时懵懵懂懂的啃了一口粽子问道:“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啊?”
奶奶微闭着眼,枯槁的手轻轻拍了拍椅子的扶手,缓缓道:“从前呐,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写了好多好多的诗。因为触怒当朝的权贵,被流放后,投了汨罗江自尽了。当时百姓怕他尸体被鱼吃了,就做了饭团扔进江中。时间一久,之后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哦。”笔者当时年纪还小似懂非懂,没有深究下去,只顾着消灭粽子了。
一晃多年过去,端午这天不仅仅只是纪念屈原,还有的就是对于已故家人的追思。
只是屈原真的只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辞赋大家吗?
从小笔者就接触了《楚辞》中的《离骚》、《九歌》、《天问》,其中《离骚》的节选部分,学校的课本中又有提及。因此笔者固有印象中,屈原只是一个辞赋很厉害的文学家,政治上应该属于那种资质平平的人,不然怎么会被流放半生,郁郁不得志之下想要投江自尽呢?
但是笔者在看完了《东周列国志》后,意外的发现,屈原可能政治天赋极高。只是被辞赋占据了大部分的心思,加之时代背景的制约,导致政治上建树平平。
从诗词歌赋方面,屈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25岁前的屈原,在楚国政坛上可谓是风光无限,炙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
屈原19岁时,就组织青壮沉重的打击了来犯的秦军,从此头角峥嵘的屈原,打开了一条通向楚国权利中心的康庄大道,年少得志不过如此。
一年之后,楚怀王就召屈原去做鄂渚的县丞。
县丞是什么官职?一个负责长官文书的文职官员,在楚国权力体系中升迁是比较缓慢的,是需要讲究资历和出身的。
幸好没有资历,但是屈原的出身倒是很显耀,据说是楚国老牌贵族芈姓屈氏的一支,只是一时没落了而已。
又过了一年,屈原成了楚国的外交官,主持楚国对外的外交事务。可能有很多人会对年仅21岁的屈原提出质疑,毕竟之前击退秦军,只能表示屈原的胆魄和军事指挥能力还不错。
外交的活可是一个技术活,屈原行吗?
在之后的一年之内,屈原对着楚国所有人,完美的递上了一份惊掉众人下巴的答卷。屈原促成了楚、魏、赵、韩、燕联合攻秦的合纵之举,导致楚国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为之后的变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楚国政治地位的提高,楚怀王开始大力提拔屈原。因此在之后三年中,屈原有了大展抱负的机会,开始了楚国末期一段时间的短暂变法。
且不论成败,面对楚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屈原始终保持清醒,更是看到了楚国灭亡的端倪。他试图在这短暂的休整时期完成楚国国内的变法,提升楚国的国力。
只不过,楚怀王和屈原并不能做到秦孝公和商鞅的信任,当两者间信任出现危机之后,谗言一起,变法的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而此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统一中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屈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在政治斗争上面,但是政治斗争不能赢,变法必然宣告失败,这就成了一个死结。
随着楚怀王被杀,屈原渐渐不再执着,只是依旧对楚国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
因此,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中,屈原选择了用浪漫奔放、瑰丽奇特的辞赋陪伴自己静静度过这段时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正如屈原一般,明明政治能力卓绝,却成了一代辞赋大家。
屈原选择了政治,文学选择了屈原。
世事无常不过如此。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异议欢迎各位看官留言!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