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式(罗生门式结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罗生门式(罗生门式结构),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天作谜案》 69分
观影时间:10月30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提到印度悬疑片,不少人都会想到于今年四月上映并收获诸多好评的电影《调音师》。《天作谜案》作为它的“同乡”,二者在气质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相较于《调音师》,《天作谜案》在悬案之外加入了更多供观众讨论的话题。不管是对保护受害者隐私权的探讨,还是对印度警方不作为态度的讽刺,都使得本片推理悬疑之外更添一重精彩。两年前,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引进国内,并出乎预期地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自此,小语种悬疑片成为不少中国观众在国产片、好莱坞大片之外的优先观影选择,《海市蜃楼》、《隧道尽头》等一系列聚焦于悬疑、惊悚题材的电影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与中国市场机缘深厚的印度自然没有错过这波机会,今年,《调音师》及《一个母亲的复仇》接连进驻国内市场,从以现实题材著称的印度电影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今,《天作谜案》正在热映,这部影片在印度和北影节公映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早前被不少专家认为有望成为十月档期黑马,开辟印度悬疑电影新格局。
剧情 罗生门式叙述结构,虽不及但依旧错综复杂、难辨真伪
1950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罗生门》上映,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推理悬疑小说《竹林中》的电影,不仅获得了1951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至今仍位列于日本影史最佳20部影片之列。可以说,所有的罗生门的情况,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每一位当事人,都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原因,有着自己的秘密,因此,才试图把真相和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显示真相本身。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有时善恶就在一念间,这正是当初黑泽明执导《罗生门》的本意。其实这么多年来,敢于用类似与罗生门方式来拍摄的电影并不多,因为前者的光环实在太过强大,要实现新的突破并不容易。不过,宝莱坞的这一次尝试,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该片的确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出令人惊喜的案件追踪故事,并且有一个相当令人感叹的结局。
作家与律师妻子各具心机。
英俊帅气又有名望的作家因为妻子莫名死在自己的酒店房间里,被警察怀疑和调查,慌张的他临时逃跑,在大雨中躲进了一个律师的家中,但当律师的妻子冲到雨中把警察带回家中时,律师已经倒在地上毙命,房间里的玻璃茶几都碎了一地,一屋争斗的痕迹,而作家则面露茫然站在现场……
于是,两起案件关联了起来
– 到底是不是作家杀了自己的妻子?
– 到底是不是作家杀了律师?
作家说辞:律师的妻子行为极其诡异,故意把他拖延在房间中,假意想要帮助他,最后实际是她和自己情人当晚杀了律师,然后趁机陷害给作家。
律师妻子说辞:作家进来就挟持了她,当律师回来时,在扭打中作家杀死了律师,律师妻子趁乱逃到了楼下想要报警。
案件剧情走向:任何情况下总是受害者一方的供词更加可信些,但是偏偏律师妻子的供词也充满了漏洞,而且,屋子里还留下了律师妻子和作家喝酒的杯子,另外还有第四位在场人的血迹。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作家似乎另外背负着一个问题:他的畅销书,是以一个女孩被强奸的案件为背景,但是他却极其不道德地故意暴露了这个女孩的真实身份,来吸引媒体的关注,结果导致了女孩不堪重负自杀而亡。(作家充满感情地描绘故事,也充满了细节,而且也处处体现出对太太的爱意,让警长也不免怀疑他是被设计陷害。)
后来,在垃圾桶里没有被烧完的几张照片,原来是律师的太太和律师朋友偷情的照片,显然是律师委托侦探拍到的,而且当晚律师7点多就回到了家中,之后并没有被门口的保安发现离开;而对作家非常有利的尸检报告证明,作家的太太是死于正常的心脏病发作,而作家是因为警察挑衅的语言害怕了才想着逃跑。
作家与律师妻子各具心机。
在警官的严格审讯下,作家和律师妻子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分别提供了一套有利于自己的证词,为观众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极大地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感。每当作家提供一个新的线索,将自身嫌疑洗清时,律师妻子总能用另外一个线索进行回击,反之亦然。
幕后看点
剪辑
对于悬疑片而言,剪辑是否出彩将直接决定影片的成败,对于《天作谜案》而言,亦是如此。由于剧作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影片将在三个主演各自的第一视角中不断切换,为了突出影片悬疑质感的同时保持故事的流畅性,导演在理清整体故事线的基础上,在每一段线索故事中都采用了十分紧凑的剪辑方式,通过不同视角下镜头画面的不断交叉碰撞,强化影片的紧张感。他在采访中表示,想要通过不同的线索故事之间紧密连接,营造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不断刺激观众的神经,丝毫不给观看的人喘息的机会。
配乐
在配乐上采用了大量的鼓点做铺垫,骤雨一般急促的鼓点配上不断切换的镜头,时刻牵扯着观众的神经。例如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戏中罪犯将自己的犯罪经历和盘托出并与警察进行猫鼠游戏时,导演用了一首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铿锵有力的鼓点配合管弦乐器发出的音符,让整个故事更充满戏剧性。更可喜的是该片彻底破除了印度电影爱歌舞的封印,大胆颠覆宝莱坞以往的叙事结构,抛弃了歌舞特色,将一个复杂的故事框在105分钟之内诠释。
印度元素
擅长于借鉴和翻拍其他国家电影的印度影片,这次并非一味模仿,它依旧注重故事本土化,加入了不少印度元素。例如以无厘头的搞笑手法展现印度警察的工作方式,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讽刺。不仅如此,还以独有的细腻笔触铺陈剧情,一句台词,一块碎玻璃,一袋垃圾残留,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线索。除了外界拍摄因素,该片的几位主演淋漓尽致的表演让影片戏剧张力十足。面对高压审讯,维克拉姆的情绪从恳切、真诚,到歇斯底里,爆发过后又趋于平静,情绪的递进节奏和精准度把握得很到位,在他的带动下,观众对他的观感也从“嫌疑深重的杀妻渣男”变成“惨遭嫁祸的背锅侠”,身份反转既出人意料又自然流畅。
行业 印度悬疑片未来行业动向
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近两年,国内悬疑电影市场正在被进一步打开,随着《网络迷踪》《完美陌生人》《天才枪手》《看不见的客人》等不同国别悬疑类型片在国内收获不少票房,《暴裂无声》《记忆大师》《催眠大师》等国产悬疑电影陆续出现,如今悬疑题材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的上升势头明显,这一类型电影也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累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此前出现的印度悬疑电影《调音师》,即是印度引进片中与以往影片风格转变之作,也是国内悬疑电影市场旺盛发展之际,影片自身又在国外票房口碑双收,它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令人振奋,上座率高居不下,让印度悬疑类型的电影有望在中国影市成为一支小众影片的生力军。
《调音师》海报。
事实上,印度电影在悬疑类型片上一直也独有建树。在IMDb印度电影TOP250的前十位中,除了《调音师》外,《较量》(2013)、《拿雅堪》(1987)、《迷魂枭雄》(2017)、《黑色星期五》(2004)、《浮华枷锁》(1993)均是与悬疑、惊悚、犯罪相关的类型作品。其中,《较量》一片甚至在全球获得超7.5亿美元的票房,此外,印度悬疑片另一大特点是比较擅长翻拍或借鉴自西方优秀影片。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表示,自《调音师》在国内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观众对于印度悬疑片的期待值成倍数增长,但在之后的半年内,印度电影特别是悬疑片的陆续来临,所有人都在期待下一部《调音师》的出现:“悬疑片永远是导演和他所在时代观众之间编码、解码能力的较量,这次《天作谜案》也有聪明的观众在剧情中段就一眼看破结局,但整体来说故事与类型确实是这个档期需要的,对印度悬疑片在内地市场的持续探索也至关重要,但遇上口碑票房太出色的国产电影很难在大盘中分到自己的空间,在档期上来说没有办法提供充足的票房增长周期和优势,票房成绩实为遗憾,但也不影响印度悬疑片在内地影市开拓探索之路。”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卢茜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