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凶宅(午夜凶宅作文)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午夜凶宅(午夜凶宅作文),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比如说,我现在就不明白自己当年怎么会被《勇敢者的游戏》吓到大哭一晚。)

午夜凶宅(午夜凶宅作文)

但是也有一些作品,让人无论回看多少次,依然会露出谢耳朵同款表情:

每个人记忆中可能都有类似一部电影:剧情中带有某种“神神叨叨”的奇幻类设定,所以总是被热衷于警匪、爱情片的爸妈划分到“小孩子看的片子”的分类中。

但要说是儿童向的呢,里面却又充斥着凶杀、灾难、猎奇等种种Cult片元素,从画风到剧情都跟“人畜无害”毫不沾边。

甚至,如果说到放飞自我的程度,几乎可以完爆如今的大部分国产电影。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未成年人专属狠片儿”。

01 从“毁灭世界”到“人头嫁接”

当年的电影工作者,似乎特别热衷于用各种手段恐吓祖国的花朵。

在很多同类型的电影评论里都能看到这样的内容:

“这片当年把我吓得一个月不敢关灯睡觉,怒打一星!”

也有不少人说,它们制作粗糙、情节经不起推敲,全靠猎奇情节吸引观众。

尽管拍摄水平一般,但是影片中处处都能看到为了营造惊悚感而做出的努力,让人即使长大后也想高呼几声“duck不必”。

比如,在关键剧情中运用昏暗的红蓝光线烘托气氛,再配上诡异的音乐和人物惊恐的神情,恐怖程度也可谓是冲破天际;

《毒吻》剧照

《疯狂的兔子》中,为了表现孩子们被集体洗脑的过程,还运用了“画面变形”。

被洗脑后,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变得扭曲而令人晕眩,直击观众的心灵。

整个故事以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助手视角展开,结构上层层推进,高潮紧凑。不仅在当时是一部题材前卫的作品,在现在看来依然会让人觉得气质独特。

罗美娜从获得身体,到经历排异反应不得不回炉重造,也是比较成熟的科幻片套路。

更不要说片尾还出现了大反转:

所谓的“人体嫁接”技术,其实是医学教授偷了自己老师的研究成果,而他还也利用同样的技术一直保存老师的头颅。

影片的一个冲突点就来自他们有关焦化厂的争执。女护士的妈妈作为环保局长,多次要求丈夫关闭排污严重的工厂,并直言“他们是在放毒”。

然而市长爸爸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焦化厂是缴税大户,市里的饮水工程更需要他们的资金支持。

乍一听似乎各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市长的逻辑吊诡之处:

之所以需要开展调水工程,是因为市内的水源全都被焦化厂污染了。

一边用焦化厂的资金调取新的水资源,一边还放任其继续排污,简直堪比小学数学题中“一边放水一边注水”的游泳池。

市长最后一句话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为了这工程,我已经奋斗了三年,你说人生有几个三年啊!”

换句话说,治理环境还在其次,如何在自己的任期作出政绩,才是影响他决策的主要因素。

而影片也通过结局回应了这种做法:三三身上的毒素最终污染了水源地。暗示不解决污染问题,单靠引进新的水源是行不通的。

现在看来,天马行空的剧情 严肃立意的方式,已经成为当时很多小成本科幻电影的通用套路。

《疯狂的兔子》外星人入侵 警惕群体狂热;

《大气层消失》意外灾难 呼吁环境保护;

《凶宅美人头》科学怪人 “为精英牺牲凡人是否正确”的伦理探讨。

影片质量参差不齐,但无一例外都要在里面塞上某个正经得吓人的宏大命题,就如同现在的国产剧“无IP不开机”。

而其中的登峰造极者,则是被公认为“80年代国产科幻片”之最的电影《错位》。

《凶杀女人头》中所探讨的“换了身子的我还是不是我”,也依然是科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曾公开表示愿意接受“换头术”的男子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

不过要是因此就认为这些片子有多么制作精良、内涵深刻,也大可不必。

受限于当时的成本和制作水平,大多数的片子拍摄周期短,成本低,情节也多以吸引眼球为主要目的。

像《凶宅美人头》,从片名就可以看出它走的是凶杀、悬疑、情色的B级片路子,而电影中的一些镜头运用,也能明显看出软色情的影子。

除了编剧和制作上的简陋,大多数同类影片中所涉及到的严肃话题,相关的讨论也都是概念先行,浅尝辄止。

比如在片尾生硬地直接“PPT式”点题,就怕观众理解不了他们的高屋建瓴。

有时候还会让演员仿佛诗朗诵一样来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其中流露出的“正气”把全片的Cult风格削弱了不少。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这些电影就仿佛是中学时代“命题作文”,隐约总给人一种强行扣题、硬拗深刻的感觉。

但另一方面,除却童年滤镜的加持,那些吹捧者的心态也很容易理解。

我们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作品了——画面简陋、叙事粗糙,但是偏偏从审美到立意,都透着一股强烈的生命力。

遥望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多数人还处在工资几十块的温饱水平。

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普通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极其匮乏,国外大片也只能看盗版。

资料图

但国产电影的思绪却已经伸到了遥远的未来。从人工智能到换头术,从环境保护到科学伦理……人们的大脑向外探索,向内反思。

尽管不少设想如今看来天马行空,对很多讨论也难免陷入幼稚。

但相比于如今什么类型剧都能拍成谈恋爱的国产剧大环境,当年这些电影中透露出的大格局和野心,确实有种别样的风采。

这样的电影已经在荧幕上消失太久了,而且大概再也不会回来。

就像你无法想象《毒吻》这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当年是在中央六套上播出的。

而更重要的是,萌发这些电影的社会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创作者对于严肃话题的执着,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取向:

每个人都乐于关注一些看似虚无缥缈的议题,都觉得这世界与自己息息相关。

如果你现在跟朋友谈起环保之类的话题,可能会被嘲笑“故作深刻”。

但在当时,每个谈起环境破坏的普通人,都在真心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忧。

于是当我们重看这些“童年阴影”时,总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这电影怎么这么敢拍”,其实也是在怀念那个年代——

对于人类命运那种无与伦比的热忱,我们已经失去太久了。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