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婆罗洲巨蛇)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婆罗洲巨蛇),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就在几天前,海南三亚有条一米八长的蟒蛇爬到了10楼住宅的窗台上,这家住户束手无策又不敢靠近,只能求助消防员小哥。
也是在这个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科学家们在一条5.5米长的缅甸蟒胃里发现了一头完整的鳄鱼。
4800万年前的蟒化石,还看得见很小的后肢
现存的蛇类中,体型最大的就是蟒蚺科成员,亚马逊森蚺是其中的老大,也叫做绿水蚺、绿水蟒、森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条亚马逊森蚺体重227公斤,长8.43米,身体最粗的地方周长1.11米。
不过这只是特例,通常来说亚马逊森蚺很少超过六米体长。按平均数据来说,世界上最长的蛇是东南亚的网纹蟒,1912年最长的网纹蟒记录是10米,只是体重要比亚马逊森蚺轻得多。
另外出了名的巨蟒还有和网纹蟒一样生活在东南亚的缅甸蟒、非洲最大的蛇非洲岩蟒、澳大利亚最大的紫晶蟒,和南亚地区的印度蟒。
蟒的骨骼标本
这几种巨型蛇类并称为现存的六大巨蛇,体长的最大记录平均都在5米以上,也不止一次有过这些巨蟒吞吃人类的记载,绝对可以列入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队伍之中。
不过和它们的老祖宗比起来,现在的这些巨蛇还是不够看。
2009年,美国一个科考队在哥伦比亚的露天煤坑里,发现了28条史前巨蟒的骨头化石。经过研究复原,这种巨蟒的体长在12-14米之间,体重能达到1.3吨左右,被命名为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生活在大约5500万年前,那时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高得多,整体气温也比现在高5-8度左右,与泰坦巨蟒同一时期的生物普遍体型都很巨大,现在的这些巨蛇自然是长不到那么大了。
泰坦巨蟒和普通蛇类的脊椎大小对比
虽然在这些巨蛇的家族里,也有球蟒和红尾蚺这样的“小家伙”,但也只是在家族里体型最小而已。
球蟒平均体长一米左右,红尾蚺体长1.8-3米,是体型最小的蟒和蚺,不过根据真实的接触体验,体长两米左右的蛇,就可能会把一个成年人勒到窒息,更别提那些七八米长的巨兽了。
巨蟒真的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蛇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比人类长得多,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对巨蟒这种顶级猎食者的恐惧就已经成了我们基因中的生存本能。
毕竟赤手空拳的人类根本无法抵抗巨蟒,有一位很有冒险精神的美国科学家就亲身体验过。
保罗·罗索里本人
保罗·罗索里,这位在亚马逊地区进行了多年研究的科学家,为了呼吁更多人关注保护亚马逊生态,穿上一身特制盔甲,想要体验被巨蟒吞下是什么感受。
他的特制盔甲有多层保护,包括高强度的碳纤维护甲、为了在蛇体内维持体温的降温背心等等,还带了一把匕首保护自己。
团队在他身上涂满猪血,吸引了一条6米多长的亚马逊森蚺。然而实验并没有完全成功,仅仅被这条巨蛇缠绕了不到两分钟,保罗就不得不呼叫团队来解救自己,最后去医院检查出全身多处骨折。
全副武装的保罗
这么全面的装备,在森蚺的死亡缠绕下几乎毫无用武之地。而在自然界中,时常就能看到巨蟒独自捕食鳄鱼、野牛等等大型动物。基本上,只要吞得下去,任何动物都可以成为巨蟒的食物。
这些体长五六米以上、体重轻松超过一百公斤的巨蟒,在自然界中的确可以说是没有天敌,但是,谁也不是生来就那么强大的。
俗话说“大蛇为蟒,大蟒为蚺”,蟒和蚺之间的区别并不大,最大的一点不同在于繁殖方式。蟒和普通的蛇一样是卵生,雌蟒负责孵化。而蚺则是卵胎生的动物,蛇蛋会在雌蚺的体内孵化,最后直接生下小蛇。
蚺直接生出小蛇,而蟒只是生出蛇蛋
对比自然界中的其它大型动物,都是体型越大寿命越长,孕期也越久,每一胎产下的后代数量也越少。比如大象和长颈鹿的孕期都在一年半左右,一胎基本只会产下一个后代。
但蟒和蚺作为蛇里的老大,每一胎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常理,少的时候一胎十几个,最多甚至能一次产下一百个卵,孵化期也只有短短几个月。
按照动物的自然规律,幼崽存活率越低,每一胎产下的数量也就越多。比如食物链最低端老鼠、兔子,孕期一个月不到,每胎最多能生十几个。
蟒和蚺的寿命通常有20-35年,如果是人工饲养环境的话,最长记录目前有43年。寿命长就意味着成长得会很慢,而蛇类又不像其它的大型猎食者,会由父母把幼崽养育到成熟,出生之后就是自生自灭。
幼年巨蟒从出生时只有几十厘米的体型,成长为五米以上的霸主体型,最少也需要六七年左右,还是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吃得少了,那长得就更慢。
在成长期间,有许多食肉动物都可以捕食它们。根据观测,缅甸蟒性成熟在3岁左右,而幼蛇到3岁的存活率最低只有1%。
大自然果然是公平的,即便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巨蟒,也抵挡不了存活率这个天敌。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