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成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成的),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天安门。现在去天安门除了可以去城楼上参观外,还可以俯览天安门广场的壮观。您知道吗?天安门广场是后来经过改造才有了现在气势恢宏的面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改造之前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得从明朝说起,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后,便派蒯祥等著名的匠师分工负责皇宫建筑群的设计和施工。紫禁城的正南门,古人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朝史籍对大明门也有了简单描述:“大明门三阙之上为飞檐连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
关于清改“承天门”为“天安门”,民间流传着一则逸闻。据说李自成攻进京城后,在承天门前弯弓搭箭射向承天门匾额上的“天”字,可惜没有射中。其下属以宽慰他的口气说:“有天命者任自为。”意思是李闯王是有天命的,不必在乎这一箭准不准。李自成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是在说他没有天命,勃然大怒,要杀了这个下属,之后被人劝解开。顺治入京后可能听说了这则逸闻,故而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和平治国”。从那以后,“天安门”就被命名了。明清时期的天安门是皇帝颁布诏令的地方。这里颁布的诏令被称为“金凤诏令”。当时,每当举行重大仪式,如全国庆典、新皇帝登基、皇帝结婚和册封皇后,皇帝必须在天安门举行“敕令”仪式,然后向全国各地发布。 1911年,袁世凯将匾额上的满文被除掉,只剩下“天安门”三字。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苏联这些根本不懂中华文化的所谓专家建议下中华门拆除,他们的理由居然是希望中国的首都能跟苏联布局一样,让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放眼望去满是冒着烟囱的工厂,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中华门却阻碍了这一视线。拆除中华门遭到了梁思成等当时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专家的极力反对,梁思成甚至当场痛哭失声。中华门于1954年被毁于一旦。
到了1958年,为了庆祝中国成立十周年,天安门广场边便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和改造,总面积达44公顷,这次改造后直接比俄罗斯红场大了9倍。到了1976年9月9日,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这也是最后一次天安门广场大规模的改造,后来的几年进行了陆续的修。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