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简介(王献之简介资料)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王献之简介(王献之简介资料),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书法,作为中国一门极其重要的艺术形式,已传承两千多年,兴盛不败。在这个传承过程中,诸多“父子书法家”为中国书法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献之简介(王献之简介资料)

说起“父子书法家”,不能不说王羲之及其后代。其长子玄之,善草书;次子凝之,工草隶;三子焕之,善行草书;五子徽之,善正草书;六子操之,善正行书。诸多后代中,尤以七子王献之书法成就最高,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小圣”之称。

洛神赋十三行(图自北京首都博物馆) 洛神赋十三行(图自北京首都博物馆)

幼年时,王献之学书就极为凝神专一,世有其父拔笔未脱的传说。其书法后期兼取张芝,自为一体,以行书和草书闻名,而楷、行、草各体皆精。

在十四五岁时,王献之就曾对父亲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他已经感到时风尚务简求变求美,必须将民间书法的“伪略”与章草的纵放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姿媚婉转,畅达宏阔的新体。

鸭头丸帖(图自上海博物馆)

王献之性情较其父更为疏旷不羁,书法更具有一种遒峻奔放的气势,行笔更快捷,情感在线条运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开启了把气势和节奏放在法度和韵味之上的浪漫主义风格。李嗣真《书后品》说:“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自,或蹴海移山,翻涛簸岳。 ”

东山松帖(图自故宫博物院)

书法史上有一个术语“破体”,就是专门为他设的。这种书法是指独创的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多体兼容式的“行草书”和“一笔书”。

王献之的破体字多是一笔写成,兴之所至,还可以一笔连贯多个字。达也是“破体书法”最重要而显著的一个特点。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一。

新妇地黄汤帖(图自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太宗贬王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太元十一年(386年),年仅43岁的王献之病逝。在其父“书圣” 的光环下,王献之大胆地寻求自我的突破,追求“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的境界,仅从这一点就值得为后人所称颂。

来源: 南京发布、砚田书院、书法入门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