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地图(江阴市地图行政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江阴市地图(江阴市地图行政区),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全文约1800字,配地图12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地理对照。

江阴市地图(江阴市地图行政区)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无锡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无锡市地区先后归属吴、越、楚三国。及至秦朝一统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无锡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均属会稽郡。

无锡县,西汉置,即今无锡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汉武帝时期,曾封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汉武帝后期废无锡侯国,复改为县。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在西汉初期,阳羡县也曾改为阳羡侯国。首任阳羡侯为西汉开国大臣灵常,文帝时国除,复改为县。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无锡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毗陵郡和吴兴郡。毗陵郡此时治所在丹徒县(今镇江市丹徒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县(今湖州市南)。

既阳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无锡、毗陵二县置,位于今江阴市东南。南朝宋改名暨阳,隋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九年废,未延续下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无锡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毗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阳羡县改名为义兴县。

江阴县,南朝梁太平三年(558年)置,即今江阴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匡义讳,义兴改名为宜兴,沿用至今。

义这个字用作地名或人名都十分广泛,这次避讳改了当时不少的地名。不过笔者个人觉得,对宜兴来讲,这个改名挺不错。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元朝时的江阴州、无锡州、宜兴州都已降级成县,属常州府管辖。本土的第一个地级行政机构(江阴军、路、州)在明初终结。

民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清朝时期的五县只剩三县,属苏常道管辖,治所在吴县。1927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1949年解放之初,析无锡县城区置无锡市,为苏南行署区治所,无锡县也属苏南行署区。后苏南行署撤销,恢复江苏省,无锡市改为省辖市(图中绿色部分),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

而江阴县和宜兴县最初属常州专区,1953年撤销常州专区,江阴县、宜兴县改属苏州专区。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无锡、江阴、宜兴三地也是这个时期和常州分开。

1956年,宜兴县划给镇江专区。1958年,无锡县从苏州专区划归无锡市,1962年又划回苏州专区。

1970年,苏州专区改苏州地区,无锡、江阴还是属苏州地区,宜兴属镇江地区。当然无锡市也一直存在,只是大部分时间不辖县。

当代

随着1983年无锡(先改为锡山市,2000年分为锡山、惠山二区)、江阴、宜兴三县划归无锡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无锡市行政区划史,在各县级行政机构中,宜兴市的行政建制历史源远流长,从秦朝时延续至今,难能可贵。

宋元时期,江阴为境内第一个长期稳定的地级行政机构,只是到明初时期被废,未延续下来。而无锡市在建国后兴起,成为如今的地级治所,延续至今。

最后再吐槽一下历史上和常州的行政关系。

大家可以从系列图中看出,历史上的常州基本是今无锡市、常州市区、靖江市加在一起。结果建国后大家分开,常州和历史上没关系的金坛、溧阳分在一起,靖江划给泰州。剩下的部分,便是如今的无锡市。

已完结川、鄂、赣、桂、贵、闽、皖、湘、粤、浙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图文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无锡#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