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岂是池中物,金麟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化成龙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这句诗出自明太祖朱元璋之手,诗中描绘浪迹于天地之间的情景,正是他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微末,曾经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大家对朱元璋的第一印象,多半也是他严刑酷法,残害忠良。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可以排名第二的皇帝,童年所经历的苦难,远超我们的想象,他称帝后的一系列举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年悲惨的经历。
元朝压迫、举族逃逸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会惊奇地发现,朱元璋家族本是南京的望族,朱家世代务农,在南京周边有为数不少田产,完全可以让家庭成员过上优渥的生活,那为什么到朱元璋爷爷辈却落魄至此?
元朝在初步平定南方后,将原来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定为最低的第四等民,极尽剥削之事。蒙古统治者不仅怨恨南宋将领,炸死了自己蒙哥汗,还对这个以江南一隅阻,挡蒙古铁骑五十多年的王朝深恶痛绝。
要知道,当时的蒙古骑兵可谓是战无不胜,一路横扫亚欧大陆,可看起来积贫积弱的南宋,却成了它征服路上的绊脚石。蒙古大汗自然恼羞成怒,元朝攻灭南宋,完成统一大业后,建立了四等人制,南宋的汉人地位最低,可以被其他人随意奴役。
而大元的中央将富庶的江南当成了钱袋子,年年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地方更是醉生梦死,对百姓的压榨层层加码,可能中央只要求多交一厘,经过行省、州、县再到乡,百姓就要多交十分。
苛政猛于虎,南方汉人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朱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朱元璋的爷爷因无法缴纳赋税,只得背井离乡,抛弃祖业四处流浪,过着风餐露宿,寄人篱下的日子。
屋漏偏缝连夜雨,朱元璋的爷爷刚立足,爸爸又欠了朝廷的赋税,父子俩无力偿还,只能继续举家逃离,到凤阳一带的地主家做佃农,虽说日子苦了点,但也能勉强养活家小。
元朝统治后期,基层吏治腐朽,时局越发艰难,本来家境殷实的地主也没有余粮,只能加大力度剥削自己手下的佃户。佃户本是流民组成,上到朝廷,下到地方,都欲除之而后快,又怎么可能管他们的死活。朱元璋的爷爷和父亲,也只能忍受日渐贫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出生了。
饥寒交迫、至亲亡遍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赤贫的朱家,排行老八,因为家中无钱请人取名字,便叫他朱重八。朱元璋出生时,朱家已落魄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只有一间破茅草屋。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当时居住的茅草屋,四面透风,肮脏潮湿,更无法遮风挡雨,他们一家也没有像样的衣服,几口人就指着几件破布衣裳,出门轮流穿。朱元璋在年纪稍微大一些后,去了一个叫刘德的地主家当放牛娃,多少能为家里挣几口饭吃,可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17岁时,老天爷给了一道晴天霹雳,如果不是史料记载,甚至都难以相信,一个开国皇帝,年轻时居然会碰到这种磨难。
明实录记载,太祖朱元璋17岁时,父母兄弟纷纷亡故,四月初六,父亲死了,四月初九,大哥死了,四月二十二,母亲也去世,没过几天,他的兄弟姐妹们也纷纷死去,不过一个月,朱元璋一家十来口人,就剩下他孤身一人,心情可想而知。
人死不能复生,在当时那个混乱无度,朝不保夕的年代,溘然长逝,或许对自己来说并不是坏事,朱元璋收拾好心情,准备先践行孝道,安葬了亲人后再另谋出路。
但土地的价格高昂,即使是安葬亲人,墓地和葬礼都需要钱,朱元璋本就家徒四壁,亲人相继亡故,他彻底没有了任何依靠和收入来源,连安葬父母对他来说都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
中国从古至今都讲究入土为安,朱元璋不愿让父母成为孤魂野鬼,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地主刘德的门前。朱元璋觉得,毕竟他们一家为刘德当牛做马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德应该会同意借点钱,帮自己安葬父母。
事实证明,朱元璋还是太过天真,地主只会压榨佃户,怎么可能会考虑佃户的死活,刘德怒斥了朱元璋一番,将他赶出家门,不允许他再来做工。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能拿着家中的草席,将父母亲人的尸体盖住,用门板拖着,在村里漫无目地的游走。村里人看到朱元璋太过可怜,集体给他筹了一些钱财,置办了一小块地,用来安葬亲人,朱元璋对此感激涕零,这也是他称帝后优待乡里的一大原因。
他在路上捡了一些破败衣服,给死去的亲人穿上后,便拉着尸体前往墓地,准备安葬。就在此时,空中雷雨大作,朱元璋拉尸体的绳子突然断了,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得不去避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等朱元璋再回到原处时,父母亲人的尸体,已经被大雨重刷下来的泥土填埋了,而且形状就像一座大坟茔,朱元璋也感到十分诧异,便就地立碑安葬亲人。
出家为僧、四处乞讨
安葬父母后,朱元璋无牵无挂,离开村子,另谋生路,灾荒加上暴政,各地百姓的生活都陷入窘境,根本没有闲钱雇人干活。
于是,在多方考虑后,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至少在寺院里,不会饿死,毕竟,在元朝皇帝信仰佛教,寺庙地位尊贵,不仅有自己的田产,不需要缴纳朝廷的赋税,还有百姓们的香火供应,以及王公贵族的捐赠,算得上世外桃源。
然而,洪水泛滥,四处起义不断,饥荒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寺院也无法逃脱,朱元璋因此被主持给了一张云谍,打发下山化缘。
当然,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化缘,其实就是乞讨,朱元璋就这样顶着个光头,在各地云游乞讨,靠着沿路百姓的施舍,过了整整三年。
在这三年里,朱元璋并没有闲着,他走遍江南各州,不仅熟悉了各地的地理情况,风土人情,还结交了不少名士,甚至读了些书。这三年的经历,不但开阔了朱元璋的眼界,还让为他日后统一江南,北伐蒙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走过万里路,见识了各地情况,朱元璋深刻认识到,元朝已经行将就木,起义军日渐声势浩大,此时正是投军的好时机,他的苦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在他准备投军时,年少好友汤和给他寄来一封信,邀请他一同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讨伐蒙元。正是,“**,一遇风云变化龙”,从这一刻起,朱元璋的命运迎来了转机,一代雄主的建功之路,就此拉开帷幕。
朱元璋童年的悲惨程度,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皇帝之最,但也正是这段悲惨的经历,磨练出朱元璋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及百折不挠的内心。
正是这段悲惨的童年,让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惨败,都能立刻重整旗鼓,但这也导致朱元璋对官员极其苛刻。
他深知贪官污吏对百姓的盘剥,也深知开国功臣,在习惯享乐后会变得多么贪婪,因此,他不惜制定严酷刑罚,将全国上下超过三分之一的官员,都清洗了一遍,以达到他整顿吏治的目的。
可见,朱元璋的残酷,从他童年时期就埋下了,即便贵为帝王,他也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