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的遗憾,简奥斯汀 伊丽莎白
在一场好友的聚会中,朋友小方坦白她结束了2年的婚姻生活,这让我们几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毕竟小方当初是嫁给了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方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渥,自己又是有能力的女人。相比之下,她的男友在各方面都略输一筹。门不当户不对的,小方的父母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但耐不住女儿的喜欢,就同意他们结婚了。
一开始,有爱情的滋润,两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争吵,矛盾也不停地上演着。
小方的老公嫌弃小方太强势,不够温柔,男性尊严受到了伤害,最后出轨女同事,结束了这场以爱为名的婚姻。
经历了一场婚姻,小方似乎变得通透了。她说:“幸福的婚姻=金钱+爱情,若只是选择其中一个,那么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拥有这样完美的婚姻,只存在极少数好运的人或者出现在小说里。
这让我想到《傲慢与偏见》里面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他们的婚姻是在优渥的经济基础上拥有爱情,羡煞旁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作品中一部久负盛名的小说,于1813年发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本小说曾在1940年,1995年和2005年3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屏。同时这本小说也是简·奥斯丁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她用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描绘了3种婚姻:
·以柯林斯夫妇为代表,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婚姻
·以维克哈姆夫妇为代表,始于性吸引的婚姻
·以达西夫妇和宾格利夫妇为代表,在优渥的经济基础上拥有爱情的婚姻
毫无疑问,第3种婚姻是简·奥斯丁理想中的婚姻,虽然在现实中她一生未婚,虽然在她所处的时代拥有这种完美的婚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在现代社会中也很难实现,但她仍然想让现实中的遗憾在书中得到圆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可以看出,简·奥斯丁对伊丽莎白的偏爱,而伊丽莎白存在某种象征意义,象征着简·奥斯丁的另一种人生。
一、背景
很多人都把婚姻当做第二次投胎。出生贫穷的人渴望娶或者嫁一个有钱的人家,摆脱穷苦的生活。有钱的人家希望攀上有权力的人家,强强联合,获得双赢。
在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这种现象更是频繁,把婚姻当成一场交易,各取所需。
对于英国的上层阶级来说,如亨利八世和他六位王后的恩怨所展示的那样,婚姻是巩固权力和获取金钱的工具;对于中下层阶级,从男方的角度来看,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从女方的角度来看,嫁人是为了三餐有着落,生活有保障。
而简·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也正是处于和作者一样的处境。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与之相对应的,没有财产的姑娘,需要嫁一位有钱的单身汉才能幸福,这似乎也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众人眼里,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是一个姑娘最好的归宿,但舒适的家需要有金钱的保障,所以金钱成了谈婚论嫁的资本。
在小说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土文化充满了“男尊女卑”的气息,最显著的表现是女儿没有财产继承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班纳特太太操心五个女儿后半生的幸福,想方设法地为她们物色有钱的单身汉。
二、不管是简·奥斯丁还是伊丽莎白,她们对婚姻的抉择都是出奇的一致
1、没有爱,是坚决不能结婚的
“任何事物都比没有感情的婚姻来得好……这句谚语不是我说的,但你必须清楚地了解,失望会使人陷入绝境的。”
这是简·奥斯丁写给侄女范妮的“婚姻忠告信”里的一段,可见简对婚姻的严肃态度:没有爱就不能结婚。
简·奥斯丁
而在现实中,简·奥斯丁一直贯彻她的婚姻观。有一次,一位家产颇丰的绅士哈里斯向她求婚,当时简·奥斯丁已经27岁了,而哈里斯才21岁,有一个华丽的庄园和一千亩地,这在众人看来是多么好的一桩事。简答应了,但翌日便反悔了。原因是自己不爱他,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
小说里,伊丽莎白有两次被人求婚的经历,但都被她拒绝了。第一次,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因为这只是一次交易——无关感情,尽管对方是一个四五千英镑的有钱牧师。
拒绝柯林斯后的伊丽莎白
第二次,伊丽莎白又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因为自己的偏见,也因为达西的傲慢,伤了她的自尊。要知道达西的年收入有一万英镑,但伊丽莎白并没有改变决定,而她的母亲听到她的决定差点气晕过去。
不管是简·奥斯丁还是伊丽莎白,她们对自身都有清醒的认知,都把婚姻看成一件神圣的事情,不掺杂任何世俗利益,不为金钱结婚。这也解释了简·奥斯丁为何如此偏爱伊丽莎白了。
三、经历相似,三观一致的她们,结局却不一样
相信看过小说或电影的人都知道,最终伊丽莎白放下了偏见,而达西也在她面前放下了傲慢,两人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但现实中的简·奥斯丁却没有伊丽莎白那么幸运,她一生写了那么多结局美满的爱情故事,却没有遇到她的“达西先生”,一生未婚。在1817年,奥斯丁抱病在身,不久后便去世了,逝世时仅为41岁。
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然而作家们往往会让现实中的遗憾在书中得到圆满。正如伊丽莎白就是幸运的“简·奥斯丁”,在另一个世界和“达西先生”相亲相爱。
四、结语
有人说: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勾勒出人们理想的婚姻生活。人穷尽一生无非是在追求充满爱和幸福的人生。
而简·奥斯丁和她的作品正是这种观念的代言人。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曾经这样评价简·奥斯丁的作品,他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可以看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对后世影响极大。就像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历经几个世纪而不衰,每次品读,都能引起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爱情和婚姻思考。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值得我们一再品读。
(本文为瓶子里的小星星原创,本文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瓶子里的小星星:崇尚自由,热爱生活,用文字畅写人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