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日游,敦煌一日游当地团价格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
是啊,华夏文明,悠悠千年,但你若想找一个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的地方,那一定是敦煌!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它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从长安到罗马的古代贸易高速公路在此中转,中西方文化在此交汇。
它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自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不间断的开凿修建,给我们今人留下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和艺术品。
它传唱于曲子戏中,它流传于飞天舞中,它藏身于胡饼、蒸饼、煎饼等26种饼中,它化身为三维重建后的数字敦煌,它链接于全球共享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它跨界于游戏、动漫、音乐、文创之中……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敦煌,本是由色彩构成的奇迹。暗红、灰青的底色堆叠闪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现于土红的泥板,红与黑,白与绿,勾画出绀发翠眉的菩萨、高绿下赪的山水……
在古老而神秘的敦煌,有限的色系经由同色与异色的组合,或对比、或调和,最终形成无数种敦煌色彩的搭配范式。它们绘制出交缠千年的天人与花雨、黄沙淹没的传说与史迹,于今日给我们带来美学与心灵的震撼。
在《中国传统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一书中,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郭浩告诉我们,敦煌的色彩变迁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画的发展路径,色彩的渲染没有妨碍墨色的表达,墨色的勾皴也没有妨碍色彩的表达,它们始终服务于终极的中国画色彩观念:“随类赋彩”。
郭浩通过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摹绘、37座洞窟、12段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交集、72例敦煌色搭配范式,向我们呈现了千载敦煌与古典中国的美学历程。
穿过时间的轴线,敦煌色彩被时代赋予不同的面目,西魏时期群青、石绿、大红铺色明亮,是与西域绘画碰撞出的潇洒风情;将视点缩小至活跃在敦煌的生民,敦煌色记录了妆饰朱唇的供养人、妙笔设色的画匠、贸易颜料的行商与牧人……
就拿位于莫高窟第275窟南壁东侧的那尊交脚菩萨来说吧。
涂抹大面积的土红底色,是北凉敦煌洞窟的特色。而土红的颜色来自红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赭石。赭石的红色并不热烈张扬,而给人一种踏实、沉稳、敦厚的感觉。这幅壁画上的交脚菩萨,就是这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以交脚菩萨为中心构筑的这幅画面,土红色沉稳,蓝色迷蒙,其中寄托着北凉人想要获得的托付和救赎,这便是郭浩所说的“流赭浮生”的含义。
我们今天所见的颜色,是经过岁月消磨之后的色彩沉淀。当下的颜色、当初的颜色,所见的颜色、所闻的颜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与虚构交织辉映的色彩世界,这便是敦煌色彩的魅力。
再比如,莫高窟第420窟西壁外层龛北侧胁侍菩萨。这尊菩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上衣、裙装、千佛头光、身光,天蓝色灼灼有光,仿佛墙壁有缝隙,透进了晴朗的天色。
这些天蓝色是青金石的颜色。青金石古称“璆琳”,原产地在阿富汗。时至今日,阿富汗人还把青金石奉为“国石”。
青金石矿石的蓝色纯粹而浓郁,有时点缀着漂亮的金星,自生高贵感,不似出自凡间,很像是从一片悠远神秘的天空中摘取的。《石雅》有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灿,若众星之丽于天也。”
正因如此,青金石一直被历代帝王视若珍宝,而高级官员的朝服顶戴也多以青金石装饰。可以说,拥有青金石是身份显赫的一种直接体现。
在佛教体系中,青金属于“七宝”之一,其色相是对佛之威严的象征。而在敦煌壁画中,有很多以青金石颜料绘制的画作,从那些冷色逼人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西域佛教艺术特有的异域风格。
就这样,高位者与平民、中原与异域、文明与战乱,在敦煌聚散离合,变成第275窟北凉人祈求安宁与解脱的沉厚赭石红佛龛,变成第156窟归义军节度使盛大出行时所穿海蓝甲衫。,变成第420窟“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的胁侍菩萨……
敦煌有多少种颜色呢?
按照郭浩的说法,那是无法穷尽的,因为同一种矿物颜料在制作过程中,就会出现若干种色值,不同产地的同一种矿物颜料,又会出现不同的若干种色值,不同矿物颜料混合使用,调制出来的颜色更是千变万化,其数量之繁多,如同恒河沙数——这便是古老的敦煌色彩最具魅力之处。
如果将中国传统色比作一斛宝珠,敦煌色便是其中最含蕴宝光的一枚。虽然消逝是敦煌洞窟的最终命运;但敦煌色彩构建的中国美学观念的一支,必然成为我们观想的永恒对象。借由色彩,我们步入千载敦煌与古典中国的美学历程。正如郭浩在书中所说的那样:
“回归到东方审美,敦煌色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流,敦煌艺术里隐藏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层结构。”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