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乞力马扎罗 非洲
在赤道登雪山
在非洲看冰川
从热带稀树草原,到寒带冰原荒漠
从追逐花豹狮群,到探索万年火山
这不是臆想
如果将赤道-两极间因纬度差异
所造就的地理变化调整为纵向
只用5天
我便能用脚步丈量出这极限宽度
乍听有夸大嫌疑
但地球上确存在如此的造物奇迹
能提供上述体验
它广阔、宏大、高耸
在赤道与南纬 3 度之间屹立万年
它独特、包容、接纳
每年超 3 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是非洲之巅
乞力马扎罗
我与乞力马扎罗的距离
既远,又近
如果没有户外作为契机,我甚至不会设想自己与乞力马扎罗会有什么现实的连结。
它远在南半球的非洲,坦桑尼亚(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东北部,与中国直线距离超 8000 公里,单飞行时间都超 15 小时。
它只是中学课本上的一个地标,远在万里之外,想象中那里炎热又贫穷,谁会为了一座山千里奔赴?
它也是海明威笔下的精神符号,一本《乞力马扎罗的雪》赋予它理想与不朽的内核,然而多的是因为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去到撒哈拉,或是好奇传说赶往埃及金字塔的人。但是,会有人因为一本书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只为了证实西峰顶附近有没有风干冰冻的花豹尸首吗?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19, 710英尺,据说,是非洲最高峰。它的西峰在马赛语里被叫作“恩伽耶—恩伽伊”,神之居所。西峰顶附近有一具风干冰冻的花豹尸首。没人知道,花豹跑到这么高的地方来做什么。”——摘自《乞力马扎罗的雪》
会有,在接触登山和户外之后,我确信地说。
那些人想去看看那只花豹,顺便看看自己,也一并看到了超出想象的非洲。
它就屹立在广袤的东非高原。大约75万年前,地壳发生断裂,火山活动频发,大量熔岩堆覆成了它,中央火山锥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也充当着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的分水岭。
广阔的热带稀树平原拔地而起这么大个馒头状山体,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无人能忽视其存在。当地人视它为神明,视自己为草原之帆下的子民,赋予其精彩纷呈的传说故事,
而这里的攀登史,从19世纪末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关于勇气的另一种传说。
关于攀登
谁能拒绝非洲之巅的魔力
起初,没有人相信赤道附近存在这样的雪山。
第一个见到它的欧洲人叫约翰内斯·雷布曼,他的书中记录到“大约早上十点,我发现山顶被积雪覆盖,起初以为是白色的云层,我反复观察了几个小时,最终确认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然而,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的描述,甚至怀疑他宣传异端邪说。
后来,一批传教士、探险者来到东非,亲眼见证了被冰雪覆盖的山峰并拍下照片,那时的山顶被坚固冰川和皑皑白雪覆盖;1889年德国摄影师汉斯·梅约尔在一名登山家和当地向导陪同下,登顶最高点基博峰顶,非洲之巅第一次有了人类的脚印。
接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峰性质和明显的物种垂直分带特色,乞力马扎罗被辟为国家公园,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吸引前来观光旅游和登山的人增长迅速。
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探险者们提出“7+2”概念(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人们发现,高度排名第4位的乞力马扎罗,得益于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天气,竟是七顶峰中最容易达成登顶成就的!
到如今,每年有超三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者慕名而来。同等变化的除了山顶冰川的变化规模,还有当地愈发成熟专业的登山服务团队。
距环境学家检测,自二十世纪以来山顶冰川面积每年持续消融,到2012年已经只剩下1平方公里,在黑色岩石中稀稀拉拉裸露着。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与非洲联盟发布的《2020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称,如果状况持续下去,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可能在 2040 年完全融化。
全球气候变暖,热带雨林的破坏(人口激增,粮食需求的压力导致毁林耕地),火山内部的持续活动……针对学者做出的一系列分析预测,坦桑尼亚当局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园范围内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在登山活动中严格限定背夫物品重量和工作人员配比(通常一名登山客至少需要配备一名向导、一名厨师和两名背夫),让当地人从旅游业中受益,从而支持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
无论是从个人对非洲之巅的好奇,对山顶冰川的热切渴望,还是从异国雪山攀登背后的人文底色或安全保障考虑,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在生态保护和民生福祉方面呈现出的努力,让我们认同且安心。
线路选择
志在5895米乌呼鲁峰顶
同样出于保护的目的,目前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仅开放了8条登山线路供游客攀登。其他路线或由园区工作人员巡查使用, 或由挑夫搬运行李使用, 都不对外开放。
其中马兰古(Marangu,昵称“可口可乐”线)-和玛山姆(Machame,昵称“威士忌”线)两条对登山技术和装备无苛刻要求,适合普通人攀登体验。恰如其名,两者显著区别在于,可口可乐线基础设施最完善,全程可住小木屋,耗时最短且上下山路径一致,对比之下轻松快乐。
6-7 天时间,62 公里,时长适中;从乞力马扎罗山的南面攀登上山,在希拉营地后向东转向至巴拉夫营地,最后经姆维卡营地下山,上下山不走重复路;起初难度不大,后冲顶坡度陡然上升,挑战性和较高登顶率并存。整个体验如同威士忌般,口感浓烈余味悠长。
告别 1900 米以下的稀树草原,向山而行;
到 2900 米以下的原始森林,林木茂盛空气清新,让人忘却身处非洲;
再到 4000 米上下的灌木地带,这里生长着乞力马扎罗山的特有物种千里木。叶子聚生在枝顶,螺旋状排列,枯萎的叶子凋而不落,形成厚厚的棉被保护里层茎干,穿行在这些巨大得宛若顶着机关炮的大烛台之间,如同掉进一片罕见的童话森林;
5000 米之下高山荒漠的贴地植物,相伴更多的则是陡峭岩壁和嶙峋怪石;
5000 米之上,跨越熔岩荒漠地带,最终将迎来消逝中的冰川。
橘红色的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喷薄而出,照亮空气稀薄之境的冰川,在稀薄空气、热烈阳光、超强风力的共同塑造下,冰川被雕刻成千奇百怪的形状。
即使眼下的它们只是千年前宏伟冰帽中最小的一部分,但是想想它们已在这个世界无尽循环了这么久,以升华的方式在离海平面 5800 米之上的非洲之巅,便觉得自己多渺小。然而未来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站在乌呼鲁峰顶可以远眺火山口,如同月球表面凹陷的深坑。你现在站在世界上最完美对称的火山边沿,试着想象千年前熔岩就在这儿喷发,炙热而巨大的力量推动了脚下这座岩浆山的形成,我们就站在这股力量的最中心。
短暂地脱离日常生活,寻常人偶尔也需要做些不寻常的事,我会为这样的自己的骄傲。
延伸游猎
生生不息的野生动物大迁徙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坦桑尼亚把国土的 1/3 划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除却乞力马扎罗,更多的是在保护数量占非洲 50% 以上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其中塞伦盖蒂百万角马大迁徙和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同乞力马扎罗一起,被列入“非洲七大自然奇观”。既已抵达大洋彼端,没有不亲眼见证的理由。
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塞伦盖蒂》里形容到:
地球上有一个地方,依然朝气蓬勃,大群动物可以自由地奔跑。那个地方生生不息,时间好像停顿,成为大地上最大群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这就是塞伦盖蒂大草原。
这里有蹄类动物史诗般的大迁徙,几十万只角马、几十万只斑马、几十万只瞪羚和大羚羊组成的宏伟大军,年复一年,由南到北,再由北到南周而复始地跋涉,只为获得足够的青草和水源延续生存,我想不到比这更能直观体现优胜劣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的画面。
而恩戈罗恩戈罗,一处塌陷的火山口凹地,拥有着完整的火山口和完备的生态系统。相传,马赛部落沿着火山岩壁牧牛,牛脖子上的铜铃不停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将这里称为“恩戈罗恩戈罗”。
盐碱湖中聚集的火烈鸟,湖边饮水的角马斑马,比翼双飞的皇冠鹤,草地上热烈决斗的水牛与狮子,还有三十多头游荡的濒危物种黑犀牛……无法一一列举,恩戈罗恩戈罗是数万野生动物的栖身之所,无愧“非洲伊甸园”的美誉。
safari(游猎),本意是曾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的一项时髦运动,特指到非洲体验丛林生活,接触野生动物,让身心回归大自然,具体包括狩猎、豪华宿营、丛林探险、野餐等。如今,狩猎在大多数东非保护区内已被禁止,但这种旅行方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区别是猎枪被各式相机取代。
每年6-9月旱季,不止登山,你还能在这里感受上万只牛羚和斑马的巡游迁徙,看狮子鬣狗上演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斗争,看满是河马与鳄鱼的河流,在荒野中等待日升月落、守候银河流转……
你准备好,跟我们一起去见证了吗
#头条家时光#?#头条创作挑战赛#?#夏日生活打卡季#?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