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上,钓鱼岛上有什么植物
“钓鱼岛”因其周边有大量鱼群且适合垂钓而得名,中国古代先民在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山。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东部,北纬25°40′至26°00′、东经123°20′至124°40′之间,距我国福建省福州市东部约375公里,距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180公里。此处共有钓鱼岛、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4个有植被的岛屿,以及赤尾屿、南屿、北屿等67个无植被的小岛及岩礁。
有植被的岛屿中,钓鱼岛面积最大,长约3641米,宽约1905米,面积约3.91平方公里。钓鱼岛最高峰名为高华峰,海拔约362米。岛上山体为东西走向,主体位于岛的南侧,因此南侧有很多陡峭的岩壁和悬崖;北侧则比较平缓,有4条溪流,是这里唯一有淡水的岛屿。最大的附属岛屿黄尾屿距离钓鱼岛约28公里,面积约0.91平方公里,最高峰黄毛峰海拔约117米。南小岛与北小岛中间仅相隔约200米,两者距钓鱼岛约5公里。南小岛面积约0.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约139米;北小岛面积约0.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约135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在海域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冬季则较为寒冷,全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高达2800毫米。
早在明朝,钓鱼岛就处在我国管辖之内。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明天启元年)茅元仪绘制的中国海防图,也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中国海疆之内。
钓鱼岛有不少动植物种类,所有陆生动物都分布于上述4座有植被的岛上,其中有哺乳动物6种、鸟类48种、爬行类7种、节肢动物288种、其他无脊椎动物123种。但是,钓鱼岛上人为引入的猫和山羊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猫对鸟类等动物的捕食、山羊对岛上植被的破坏;加上岛上土壤瘠薄,约30%的土地变为裸露状态,钓鱼岛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手绘中国钓鱼岛植物》,叶建飞 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年11月版。
钓鱼岛细辛
常绿草本,叶心形,深绿色,厚革质,有光泽,叶脉在叶面网状下陷。花梗短,花藏于叶丛中,贴近地面。花被3裂,淡黄色至带紫红色,有稀疏或密集的深紫色点状斑,喉部深紫色。钓鱼岛细辛特产于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细辛为钓鱼岛特有植物,仅分布于钓鱼岛山坡林下。其叶子厚革质,有光泽,花淡黄色至带紫红色。属名“Asarum”意为“没有茎”,因为马兜铃科植物多为藤本植物,细辛属植物却是丛生的草本植物,没有明显的茎。种加词“senkakuinsulare”则指模式产地为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金丝桃
常绿灌木,树皮红棕色。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花黄色,花瓣倒卵形,先端钝或微尖,边缘微波状。雄蕊5束。钓鱼岛金丝桃特产于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金丝桃为钓鱼岛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钓鱼岛上。由于分布区域狭窄、人为引入的山羊对其造成破坏,钓鱼岛金丝桃被评为极危(CR)物种。
属名“Hypericum”为“上”+“图片”,因古时将金丝桃属植物悬挂于图片上以辟邪。种加词“senkakuinsulare”意为“钓鱼岛的”。
钓鱼岛补血草
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直根。叶基生,带红色,略肉质,匙形,先端圆形,有短尖,基部逐渐变狭,全缘,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花萼管状,白色,花冠漏斗状。
钓鱼岛补血草特产于中国钓鱼岛。钓鱼岛补血草为钓鱼岛特产植物,生于礁岩之上。植株略肉质,基生叶宽大,先端圆形。穗状花序组成圆锥状花序,花冠漏斗状。属名“Limonium”源自古希腊语,意为“草地”。种加词“senkakuense”指本种的模式产地为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杜鹃花
常绿灌木,枝褐色,幼时有毛。叶薄革质,表面生长毛,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花数朵生于枝顶,花冠广钟形,淡紫色,上方3枚花瓣中下部有紫色条形斑点。雄蕊10枚,不等长。钓鱼岛杜鹃花特产于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杜鹃花是钓鱼岛唯一一种杜鹃花,更是钓鱼岛特有物种。它是绵毛果杜鹃的变种,因为适应海岛气候,叶片上有明显的长毛。花淡紫色,有深紫色斑点。属名“Rhododendron”为“玫瑰花”+“树”,指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色。种下加词“tawadae”指该变种的模式标本采集者多和田(TawadaShijun)。
麝香百合
鳞茎球形或近球形;鳞片白色。叶散生,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两面无毛。花数朵生于枝顶;花喇叭形,筒部狭长,白色,筒外略带绿色;外轮花被片上端宽2.5—4厘米;内轮花被片较外轮稍宽。麝香百合分布于中国钓鱼岛、黄尾屿;日本也有分布。
麝香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极芳香,可以用于制作香料。本属植物多用于做鲜切花,部分种类鳞茎可食用或入药。花白色或稍带淡黄色,花冠管狭长,种加词“longiflorum”意为“长花的”。属名“Lilium”为本属植物的拉丁俗名。
耳苞鸭跖草
匍匐草本。叶具短而明显的叶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上面疏生糙毛,下面有时被柔毛或两面近无毛。总苞片与叶对生,每个分枝顶端仅有1个花序或2—4个聚生;花序下部一分枝几乎不发育;上部一分枝有2—4朵花。花小,淡蓝色。蒴果小,球状三棱形。种子椭圆状,腹面平,灰褐色,平滑。
耳苞鸭跖草分布于中国钓鱼岛、黄尾屿及福建南部、广东、台湾;印度尼西亚、大洋洲西部也有分布。斜卧或匍匐草本植物,茎细弱。叶椭圆状披针形,每花序有2—4朵小花,花淡蓝色。属名“Commelina”是为了纪念17世纪荷兰卡默林(Commelin)家族的植物学家约翰(Johan)和他的侄子卡斯珀(Caspar)。种加词“auriculata”意为“耳形的”,指本种的苞片形状。
厚叶石斑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粗壮,极叉开。叶片厚革质,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圆钝至稍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疏生钝锯齿,边缘稍向下方反卷,上面深绿色,稍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圆锥花序伞形,顶生,直立。花瓣白色至粉色,倒卵形。果实球形,黑紫色带白霜,顶端有萼片脱落残痕。厚叶石斑木分布于中国钓鱼岛及台湾、浙江东部;日本也有分布。
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形态相似,但厚叶石斑木的叶片常为全缘,花也更大一些。种加词“umbellata”意为“伞形花序的”。
杜茎山
常绿直立灌木。叶片革质,有时较薄,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顶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钝或圆形,几全缘或中部以上具疏锯齿,两面无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花冠白色,长钟形,具明显的脉状腺条纹。果球形,肉质,具脉状腺条纹,宿存萼包果顶端,常冠宿存花柱。杜茎山分布于中国钓鱼岛及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日本、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杜茎山不像同一科的其他植物那样有着亮丽诱人的果实。杜茎山的花、果都聚集在叶腋,如桂花一般,所以俗称山桂花。属名“Maesa”来自阿拉伯语。
本文节选自《手绘中国钓鱼岛植物》,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编者/叶建飞
摘编/何也
编辑/王铭博
导语校对/刘军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