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背景音乐,黄河颂说课视频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是《黄河大合唱》第二章的歌词,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激发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作为开篇,这首激情澎湃的黄河颂歌,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为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诗歌阅读要注重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内容,概括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地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感受黄河的英雄气魄;通过研读课文的方式,深入分析语言,掌握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本诗直接抒情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爱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
综上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而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认清学情,才能上好一堂课。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正逐步向理论型发展,但还离不开感性经验的支持,让他们通过阅读直接感受黄河的伟大坚强,效果不佳。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来帮助理解。同时,他们对于现代诗歌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进一步学习。这些都是我在讲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来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本课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合作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这一过程将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首先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并在屏幕上呈现波涛汹涌的黄河图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从视觉听觉上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然后我会运用渲染性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做好铺垫。最后设疑,提出问题“一首黄河颂歌,为何能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时今日,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引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诗歌,感知节奏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本中的批注,在朗读的过程中用斜线、着重号等标出停顿和重音,初步感知诗歌节奏。
在巡视学生自由朗读时,我会注意收集学生读音方面的问题,相机检查学生生词预习情况和诗歌的初读水平。然后再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齐读,自行纠正读音,注意语气语调,把握正确的诗歌节奏。最后点学生朗读,并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
(三)通读课文,理清内容
首先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诗歌结构。本诗结构明显,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诗歌的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然后,提出问题“主体部分从那三个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描写?”,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后汇总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为“自然特色、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地位”在疏通大意之后,诗歌阅读的重点来到了赏析评价环节。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会带领学生细读“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劈成南北两面”这一部分,提问“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巅,你会看到哪些画面,这些画面是按什么顺序呈现的”引导学生得出“进京、全景、纵向、横向”的描绘顺序。再点出“望”这个词的重要性,一个“望”字引出四幅画面。随后让学生提出课文中他们认为用得好的字眼或诗句进行赏析,如“劈”“一泻万丈”等,我同时也会及时进行总结和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诵读这些优美诗句,进一步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波澜壮阔。
反复诵读后,再提出问题“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诗人在赞叹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诗人的咏叹是要表达什么情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带领学生一起概括诗歌主旨:借歌颂黄河歌颂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五)朗诵巩固,延伸拓展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朗诵比赛。并组织学生分享朗诵诗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六)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黄河的诗歌,用朗读体悟法自主学习一首诗歌,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
六、说板书设计
本版书设计条理清晰地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和语言特色直观地呈现出来。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